小儿腹泻如何正确应对

2018-08-29 10:27江苏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任现志
江苏卫生保健 2018年8期
关键词:抗菌药头孢病原体

○江苏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 任现志

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感染性、功能性、药物性、营养不良性、酶缺乏性、内分泌紊乱性、机械性及由先天性胃肠畸形致腹泻等等,其中以感染性腹泻发病率最高,影响面最广,危害也最突出。我国常见感染性腹泻病原体依次为:志贺菌、空肠弯曲菌、致泻性大肠杆菌、A组轮状病毒。

♢首要问题:正确使用抗菌药

目前,小儿腹泻的治疗包括三个方面,即药物治疗、液体疗法、饮食治疗。而正确使用抗菌药是小儿感染性腹泻面临的首要问题。

根据我国腹泻病原体的构成比例及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我国大部分感染性腹泻不需要抗菌药物治疗而能痊愈,需要用抗菌药治疗的腹泻仅限于下列几种:霍乱、婴幼儿沙门菌肠炎、各种重症腹泻、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腹泻,大约占30%左右。

如何判断小儿腹泻是否需要抗菌治疗,病原学诊断十分重要,但实验室对病原的诊断需要条件和时间,而且阳性率不高。不过,医生多能根据临床特点大致做出初步判断。其判断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血便;有里急后重;大便镜检白细胞满视野;大便pH值大于7.0。对于这部分感染性腹泻的患儿通常需要应用抗菌药治疗,且必须应用敏感抗菌药,加速病原体的清除,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有效抗菌药可使菌痢治愈率达95%以上,体温24小时以内降至正常,大便培养平均阴转时间在2天以内,腹痛、腹泻等症状 3~4天消失。

常见的可用于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抗菌类药有:

1.黄连素 小儿腹泻单一应用黄连素疗效中等,但效果稳定,不易发生耐药,与某些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我国是唯一能人工合成小檗碱的国家,价廉、易得,同时该药副作用最小,值得推广应用。近年国内学者发现,小檗碱在人体内存留时间长达33小时,服药方法可简化为一天一次。

2.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氧头孢烯类抗生素 腹泻病原菌普遍对本类药敏感,包括治疗最为困难的多重耐药鼠伤寒沙门菌及志贺菌,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但价格贵,又需注射给药,故不作为临床一线用药,仅用于重症及难治性患者。常用品种有头孢噻肟、头孢三嗪、拉氧头孢等,对青霉素过敏者慎用。

至于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及多肽类抗生素多不主张小儿使用。

♢液体疗法,治疗和预防脱水

腹泻病治疗的第二个原则是液体疗法,不仅要治疗脱水,还要预防脱水。对所有腹泻患儿,均必须口服足够的液体,可选用米汤加盐,糖盐水或ORS(口服补液盐),能喝多少给多少,主要保持尿量在正常范围。对于已有脱水患儿,仍采用ORS治疗,头4小时用量为体重(Kg)x75mL,6月龄以下患儿,加服白开水100~200mL。对于重度脱水者,需来医院立即静脉补液。

♢饥饿疗法不可取

腹泻治疗的第三个治疗原则是饮食疗法,将饮食疗法作为腹泻治疗的一个原则是近年来的新突破。腹泻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导致营养不良,小儿腹泻病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营养性疾病。急性轻型腹泻发病后,70%以上小儿可影响体重正常增长。有报告,体重增长停顿或下降的儿童中,40%以上由腹泻引起,慢性腹泻、重症腹泻患者,营养不良更为严重;营养不良又使腹泻迁延不愈,二者呈恶性循环。

由于腹泻时肠道吸收功能尚部分存在,继续进食可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而传统的“饥饿疗法”可加重营养不良,故建议腹泻患儿应继续进食,继续进食是治疗营养不良的重要方法。当然,对重症患儿,吐泻严重者,可短暂禁食。

猜你喜欢
抗菌药头孢病原体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头孢吡肟与头孢呋辛治疗癫痫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比较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抗菌药的常见使用误区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不是所有的头孢,孩子都可以随便吃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注射用头孢甲肟致白细胞减少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