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以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类专业为例

2018-08-29 02:52金美兰
文化产业 2018年21期
关键词:应用型旅游职业

◎金美兰 吴 琳

(桂林旅游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立足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除了知识技能层面的能力提升,树立端正的价值观更是关键。近年来,旅游行业在服务大局、对接国家战略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文旅融合的新形势下,要实现优质旅游的目标,推动旅游业繁荣有序发展,就需要聚焦“立德树人”,深化内涵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以适应社会及行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立足于现实,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人才需求量大,而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行业内就业率却普遍不高,整体职业认同感偏低。因此,作为我国旅游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必要聚焦症结、积极举措,以应对这种旅游人才需求与供给的失衡。

职业素养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习惯等显性表现以及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态度和职业意识等隐形因素[1]。作为影响学生就业与其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因素,职业素养已成为众多高校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最佳切入点。特别是在行业特色、地方特色突出的旅游类应用型本科教育中,构建全面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已成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缓解人才失衡矛盾的最佳选择。本研究立足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及旅游业迅猛发展过程中人才失衡的现实,正视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中职业素养培养的边缘化、低效化现状,有序梳理职业素养的组成内容,建立清晰的培养目标及标准,进而指导旅游管理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框架设计

本研究按照“知、情、意、行”的推进层次,在2014-2015年桂林旅游学院本科专业申报论证的过程中,系统构建了针对旅游管理类各专业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并全面应用于桂林旅游学院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以提升其整体职业认同感。显性职业素养层面,

图1 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框架

一方面通过科学的专业课程设置、灵活的考核评价体系、“证”“赛”融合的技能强化措施,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技能体系;一方面利用虚拟仿真的方式营造多样的职业场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行为习惯。隐形职业素养层面,一方面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择业观念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美学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礼仪教育等相关隐性素养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一方面以专业见习、顶岗实习、专题讲座、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双创”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为补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进而推动其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的形成。

(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

职业素养作为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对其职业生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2]。而立足于当今旅游行业发展的现状,构建全面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已成为旅游类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改革突破口。本项目基于对职业素养显性层面和隐形层面的深度剖析,按照“知、情、意、行”的推进层次,观念意识树立、思维方式建立、行为习惯养成三类过程相辅相成,帮助学生强化显性优势、弥补隐性短板,使其在未来的就业选择和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更具优势。项目紧跟社会及旅游行业用人需求,导向清晰,方法得当,指导的第一届学生已顺利毕业,应用检验的效果良好。项目围绕“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对于进一步提升旅游类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质量开展了有益的尝试。

“显”“隐”并重的课程体系设置,从2015级开始,在桂林旅游学院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应职业素养的基本构成,一方面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设置提升显性素养的系列专业课程;一方面专门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择业观念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美学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礼仪教育等相关隐性素养课程,并在集中实践平台设置了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和前沿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实践环节,构建了全面、系统的职业素养培养课程体系。

强调过程的考核评价,根据旅游行业对人才能力的关注度,从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形象、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以及职业知识技能等方面充分考虑,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平台,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除期末考试外,增加个人学习项目、小组学习项目、课堂表现、过程性考核等形式,强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态度和良好习惯的自我养成,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态度。

图2 职业培养体系的构成

“证”“赛”融合的技能强化机制,按照旅游产教融合的应用型发展方向,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鼓励学生考取茶艺师、咖啡师、营养师、侍酒师等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所获证书在学分审核中可以冲抵通识教育平台学分。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全国饭店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高校烹饪技能大赛、中华茶艺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全国高校大学生侍酒服务团队大赛、酒店管理模拟全国大赛等不同类型的专业技能竞赛,均取得了优异的名次,帮助学生快速提升了职业技能水平,“以赛促学”效果突出。

全真化的职业场景营造,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各专业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通过虚拟仿真、场景模拟等方式,利用各类实训实验场所,打造了酒店、茶艺室、咖啡厅、高尔夫练习场、会展空间、旅游管理信息化数据中心、景区开发与规划公司、会展展示设计与制作工作室等职业场景,结合相关课程授课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系统展示职业场景中的衣着妆容、言行举止、业务流程以及工作态度等内容,有效满足学生职业认知及体验的需要。

形式多样的职业认知教育,为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建立正确的职业思维方式,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职业认知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多轮次、分岗位的校内外专业见习、旅游管理专业邀请行业专家广泛参与“学术活动月”,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赴东盟博览会的社会实践,加上各类的社团活动、“双创”竞赛等形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

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构建的优势

(一)培养导向清晰

研究充分立足于当今社会及旅游行业的用人需求,紧扣“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以“德”为统领,有序梳理职业素养的基本组成,构建了“显性+隐性”的职业素养层次系统。在此基础上,紧密围绕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教学特点,建立清晰的专业培养目标及标准,用于具体指导旅游管理大类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体系改革,打通“专业共性”的同时兼顾“专业个性”,导向清晰,成果显著。

(二)阶段推进有序

研究按照“知、情、意、行”的推进层次,合理规划学生的四年在校时间,分阶段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认知教育,“隐性素养课程”与“显性素养课程”相互配合,将观念意识树立、思维方式建立、行为习惯养成三类过程融会贯通。同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来增加行业感知,真正实现了职业素养培养的全程贯穿、全员参与和全方位育人,学生反馈良好。

(三)理念方法新颖

研究旅游行业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的核心主题,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平台,按照学习的层次结构,构建了全方位的场景体系,通过模拟真实的职业场景,实现了专业知识技能的立体化导入。而为了营造更为逼真的职业氛围,教师们以身作则,除在课程中系统展示不同职业场景的衣着妆容、言行举止、业务流程等,更带领学生开展了真实的市场化经营实践,运营管理的桂洛酒店、360休闲吧经营运转效果良好,得到了广大顾客的充分认可。

三、结语

基于本研究所构建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自2015年开始应用于桂林旅游学院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等旅游管理类专业本科层面的人才培养,陆续受益人数近2000人。从教学实践及学生的反馈来看,本研究所构建的旅游行业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深度剖析了职业素养的基本构成,按照“知、情、意、行”逐层推进的培养过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树立职业观念意识、建立职业思维方式、养成职业行为习惯。项目进行期间,学生们开展企业见习、假期社会调研3500人次,以志愿者、暑期工等形式参与大型展会、体育赛事等社会实践800人次,其中获得行业企业认可嘉奖40人次;获得各类国家级专业技能竞赛奖励40人次。事实证明,围绕职业素养的提升,项目有效帮助学生强化了显性优势,弥补了隐性短板,使其在未来的就业选择和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更具优势,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及旅游行业的实际用人需要。

职业素养作为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对其职业生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项目围绕“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对于进一步提升旅游类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质量开展了有益的尝试。

猜你喜欢
应用型旅游职业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职业写作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我爱的职业
旅游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