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外包风险分析与控制

2018-08-29 11:20张红梅
大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外包风险财务

张红梅

【摘 要】 社會市场竞争环境愈发激烈,很多企业为了改善管理,而选择将财务外包,以此改善企业的未来核心竞争力,减少成本支出,更好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将财务外包,也就意味着企业放弃了这一部分的控制权,委托给服务承包商进行管理,从而产生了外包风险和一些其他问题。

【关键词】 财务 外包 风险

一、引言

财务外包指的是企业将自身非核心部分的财务以合同形式外包给服务承包商,由外包机构以新的管理模式对该部分财务进行代理管理,并根据企业的要求,出具相应的外包运营方案。大部分企业财务部门的组成以模块化形式实现价值划分,不同的组合形式可以构成不同的价值取向。由外包机构负责企业部分财务模块,这些财务模块往往是企业认为不重要的,以此来降低企业自身在这一方面所付出的成本费用,同时也可以从外包机构反馈信息上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相关项成本费用。

二、企业财务外包的内容与优势

(一)企业财务外包的内容

(1)企业员工薪酬[1]。将员工的薪酬模块外放到外包机构,由外包机构对员工建立个人信息库,形成保密化的薪酬机制,减少了员工间薪酬信息的泄漏问题。国外很多企业在薪酬这一模块上采用外包形式,如美国有1/5的企业以外包的形式处理员工的薪酬和各项福利。

(2)企业税收。企业税收外包,由外包机构提供税务人员对自己的各项应缴纳税款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企业合理合法避税提供相关意见,避免企业为蝇头小利而不遵守我国税法制度。

(3)出差费、接待费。企业的出差费、接待费往往占据很大一部分财务支出,且这两部分的财务管理相比较而言更为复杂,可能要专门划拨财务人员进行专项管理,编写较周全的财务使用规章,但在实际管理中仍不甚如意。

(二)企业财务外包的优势

(1)提高财务透明度。2011年,中国概念股在美国上市,出现了集体暴跌情况,这一问题的根源是国外资本市场对我国企业财务信息的不信任,并自此约束了我国企业的海外上市,影响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道路。一直以来,报表使用者关注的是财务信息是否安全可信,财务外包机构,为树立品牌可信度,以专业能力和经验来降低财务信息虚假几率,增加企业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使财务信息达到更高的标准。(2)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财务外包节约了企业在财务硬件、软件方面的投资,节约了后续的软件系统调试、升级、维护等费用。同时,减少了企业在财务部门方面的重复开支,降低了人力成本支出,且无需雇佣专业的IT人员进行财务系统维护工作。由于财务外包后,若出现加班等情况无须支付加班工资,减少了工资支出。

三、财务外包风险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

(1)财务外包机构故意隐藏不利信息,导致企业做出错误决策。如在签订契约前,财务外包机构已经掌握了额外的信息,这些信息不利于发包企业,导致在契约制定时更偏向于财务外包机构,发包企业由于掌握信息不足而处于劣势地位,造成利益损失。外包机构通过不对称的信息,为获取合同而经常夸大自己的能力,向发包企业提供的信息真实性大打折扣。(2)财务外包机构故意隐藏一些信息、行为所导致的风险。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由于发包企业难以掌握财务外包机构的一些信息、行为,打破了契约签订前基本对称的信息掌握状况,产生了契约实施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因为,发包企业一般不会时刻关注和仔细了解外包机构的全过程运营,否则将产生高额的成本费用。

(二)责任不对等

财务外包过程中,企业和外包机构间存在责任不对等情况,对企业来说关系着巨额财产,对外包机构来说只是一个订单。企业对外包机构除了要支付财务转移成本外,还受双方交易关系限制,产生“锁定”风险。若外包机构在企业财务外包过程中引入大量的专用资产,企业将陷入“锁定”风险。

(三)激励不相容

(1)双方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均可能偏离合同中规定的某条款。(2)双方沟通问题所导致的风险、利益矛盾,而对彼此产生怀疑、职责,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提高了代理成本。(3)发包企业希望自己能用于合同终止权利,方便自己可以收回业务自己做或外包给新的机构。但当财务外包后,外包机构也就掌握了业务控制权,为了留住业务可能会限制企业退出,如带走优秀员工等。

(四)契约不完全

发包企业的有限理性,让企业难以掌握到与契约相关的信息,无法预知未来变化情况,导致财务外包契约的不完全。

(1)外包合同条款不完善、缺乏应急条款以及一些对新技术、新业务发展的考虑,导致了合同的僵化,缺乏灵活性。为此,外包契约需要经常调整以适应企业需求、环境变化,也就增加了代理成本。(2)争端诉讼成本。外包双方对契约条款的异议而导致的纠纷,可能导致业务中断,对发包企业来说会造成重大损失。

四、企业财务外包的风险控制对策

(一)信息不对称的控制

(1)全面的信息获取。发包企业可以通过对外包机构的规模、专业水平、信度、外包费用等信息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减少或者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风险。(2)严格的约束机制。发包企业可借助合同、政策、法律等多种手段形成约束机制,降低由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特别是合同的制定,首先,必须明确外包机构的服务范围和质量,并制定特定的条款说明。其次,明确管理权的转移。

(二)责任不对等的控制

以资产锁定的形式,将发包企业和外包机构的风险和收益进行锁定,实现相互制约和平衡,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激励不相容风险的策略

现有的用于专业性资产投资的,在外包合同上一般具有较长的合作期限,且期限越长,分摊的成本越低。同时,较长的外包合同期限下,有助于外包机构为了获取长期利益而规避短期不理智行为,缓解契约双方的利益矛盾。在长期契约下,若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双方中某一方发现对方可能有更改合同内容来获取更高收益的积极性,那么势必难以维持长期合作,最终出现“棘轮效应”[2]。总的来说,长期的合作关系更易双方保持协调、高效的合作机制,有助于避免冲突,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 李特. 财务外包的利与弊[J]. 财经界, 2016(11).

[2] 杜栋,庞庆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2005:34-35.

猜你喜欢
外包风险财务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论“互联网+”时代档案服务外包的问题与策略
水利财务
业务外包在“慕课”中运用的分析
开展铁路电务设备维护外包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