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督公司治理的作用研究

2018-08-29 11:20何婷婷
大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公司治理

何婷婷

【摘 要】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增强竞争力和提高经营绩效的必要条件,也是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媒体通过对信息的汇总和传播,使广泛的利益相关集团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得以实现和加强,社会规范对公司治理的作用也得以更充分地展现。媒体的高度普及及由此带来的治理效应,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保证市场公平、有效和透明,降低系统风险,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监督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媒体监督 治理作用

第一章 媒体监督公司治理的机理分析

1.1 媒体监督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1.1.1 声誉理论

声誉是对社会公众对个人或物品的整体综合品质的评价,顾名思义,是一个人或物的声望、名誉,显现了一个人或物的社会地位、受尊重的程度。1970年代末Fama首次将声誉概念纳入到经济领域范畴,他指出声誉理论在经理人市场竞争中起到了积极效应,经理人对外部市场压力和发展前途的考虑,会更加努力工作。在经理人市场竞争机制中,经理人良好的声誉能为其带来更好地发展平台和更丰厚的报酬,而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水平对经理人的声誉起到了主要决定作用。经理人为了追求更好地声誉,一方面会更努力的工作从而提高经营业绩,另一方面会自动约束违规行为。随后学者在Fama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指出经理人声誉对经理人具有激励作用,尽管并没有合同写明声誉具体的激励方法。但研究发现良好的职业声誉有助于提高经理人在市场中讨价还价的能力,有助于通过企业证明自己的价值和作为;而较差的声誉则可能致使经理人失去竞争能力,丧失工作机会,从而对经理人的道德行为起到约束作用。

1.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James A.Mir-lees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William Vickery分别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信息经济学研究中提出信息不对称理论,他们认为:市场中交易双方对商品的信息掌握程度不一致,掌握信息更多的一方可以通过传递信息在市场中获取收益,而缺乏信息的一方则处于劣势地位。信息不对称理论广泛应用于传统产品市场以及现代的资本市场更各个领域。

在市场上,信息不对称时常发生,它指交易双方对于交易信息的掌握程度不一。掌握信息更多的一方往往会因此做出对自己更为有利的举动,从而侵害了对方的利益,如二手车交易市场。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无法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容易引起交易之前的逆向选择以及交易后的道德风险问题,出现市场失灵现象。

第二章 媒体监督公司治理的现状分析

媒体监督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利用声誉机制约束经理人的行为以及通过引发政府机构介入参与公司治理,发挥了积极效应。本文在介绍媒体监督公司治理作用现状通过以下两个个方面展开:第一,媒体监督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包括媒体的事前监督作用和媒体的监督效应两个方面;第二,媒体监督公司治理存在的不足。

2.1 媒体监督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

媒体监督对公司治理效果的研究早期集中于案例研究,最为经典的案例则属1992年股东积极主义者Monks在《华尔街日报》以刊登广告的方式谴责西尔斯百货公司董事会低效率管理的事件,该广告刊登后,希尔斯公司董事会采取积极措施改进,对于Monks提出的改进建议也几乎都予以采纳。这一实例,证实了媒体监督公司治理作用的实际效果。

2.2 我国媒体监督公司治理存在的不足

制約媒体公司治理发挥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和法律的外部环境和媒体的报道偏差。从我国现状来看,主要问题在于媒体报道的规范性以及有报道带来的后续效应方面。例如,追求“轰动效应”的虚假失实报道带来的不良影响,媒体遭遇诉讼带来的成本增加和经营风险,媒体为迎合广告商进行选择性报道、媒体独立性缺失,媒体从业人员的自律性不足等等,这些都制约了媒体监督公司治理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 充分发挥媒体监督公司治理作用的建议

3.1保障媒体报道权利

资本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现象广泛存在,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的道德风险问题,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的逆向选择问题,以及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之间的低效率监管问题,媒体作为资本市场的监管层的有力补充,其在监督公司治理问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公众需要媒体缓解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揭露存在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促进良好的公司治理。然而媒体在报道重大事件时,却频繁遭遇诉讼且多数败诉的法律环境。法律是否对公司监督作用和言论自由权的保护,决定了媒体面临的诉讼成本和风险。

3.2强化媒体市场竞争机制

20世纪70年代我国媒体开始逐步市场化改革,政府开始减少对媒体的财政性补贴,媒体开始依赖媒体的资源获取广告收入,这也使得媒体在初步的市场化改革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巨额的广告收入使得媒体获得经济回报。九十年代,政府确认媒体的事业体制逐渐转变为企业体制,按照企业化的经营模式,同时九十年代后互联网媒体的高速发展,开始加剧不同媒体之间的竞争。宽松的报道环境和商业化的激励机制,激励媒体去积极监督资本市场上的问题,也有助于激发媒体注重声誉机制,使其更加注重媒体的长期利益,而不过分追求“轰动效应”带来的短期利益,以获得良好的声誉和商业利益。

3.3创造媒体监督的良好氛围

正常的、有效的舆论监督有赖于宽松、民主的媒体环境。针对媒体监督工作存在的诸多不足,本文主张从内外两方面来完善,即在媒体加快进行内部自我完善的同时,全社会也应积极为其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上市公司拿了广大股民的资金,他们理所当然应被质疑,也有义务承担举证责任。媒体是为广大读者(包括投资者)服务的,而监督历来都是其最重要的职能。媒体在行使监督权的过程中,需要花钱做深人采访调查,需要承担风险,需要社会的支持和肯定,在媒体的报道出现部分失实时社会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和宽容。

【参考文献】

[1] 醋卫华,李培功.媒体监督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2,15(1):33-42.

猜你喜欢
公司治理
财务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室内装潢宜俭朴宜居宜习宜养生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