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管理的创新机制

2018-08-29 11:20余聪
大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事故培训

【摘 要】 企业生产的安全与否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是企业发展都有着重大关系,企业发展中的“头等”工程就是安全管理,如何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成为了重中之重。在企业的安全工作中,安全管理的基础就是提高“本质安全”条件,达到良好的技术改造,以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文化、责任划分、应急救援、安全防护等核心内容,创新企业安全管理体制,有效杜绝事故的发生,提出新的企业安全管理的长效体系。

一、管理组织结构优化

在企业安全管理具有“目的性”明确、“全局性”突出和“层次性”清晰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科学提出对企业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的优化,建立全方位的、系统的“网络式”安全管理组织结构保障和责任落实保障体系,形成管理组织上的安全管理长效体系,对企业安全提供多元化、全面有效的管理组织保障[1]。

企业应设立不同层次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如管理委员会或小组。其中,企业级的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应以最高管理者为首,其他部门主管和负责人为委员会成员;下级单位设立安全监督检查小组,组长为单位最管理者,组员为各部门领导。

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的建立,使安全责任层层分级划分,落实到每个部门及责任人。由此建立,不仅可以使各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监督考核,而且可以真正保证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结构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有助于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根本,是企业安全生产时的操作规范和行为依据,在安全管理中具有一定的法制效应,所以它具有科学性、强制性、法律系和普遍适用性[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的法定责任,也是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更是保护操作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时要不断的根据情况的变化和转移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更新调整,这样才能更加符合企业管理的需求。在企业进行安全管理时,企业要把重点放在制度的贯彻落实和真正落实到实处上。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管理制度的落实到位是十分重要的,主要采用从上到下的落实方式,从微小处进行着手,严格按照制度操作,并且在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工作人员,通过确立安全考核制度和安全奖惩制度,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强制性、有效性和落实到位,以实现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及法律化[3]。

三、注重安全教育培训

在对事故的预防过程中,安全教育是影响比较大的因素,其作用弹性大,在安全管理中企业比较容易把握和开展,并且安全教育是企业进行安全管理投资时花费少且成效好的一种投资。在安全管理中,安全教育要遵循“四项原则”,形成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培训体系,确保对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政策、法规和制度的贯彻实施,有效强化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一项基础保障。

⑴目的性原则。企业进行安全教育时要根据不同的岗位和职位进行教育,要准备把握不同岗位和职位对于安全教育的目的的区别,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责任人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使安全培训教育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⑵超前性原則。企业安全教育要根据不同的岗位的特点,科学的对系统中出现的事故隐患或者不安全因素进行预测,从而制定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使用度高的安全培训教育。

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企业安全培训教育要严格杜绝“假大空”现象,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能够切实的对预防事故起到帮助作用。

⑷教育的持之以恒原则。企业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不仅要做到随着工作内容或者工作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更要做到不断坚持加强安全教育,且丰富安全教育的方式与手段,使从业人员对安全教育内容熟记于心。

当企业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更要建立安全教育效果反馈体系。受安全教育人员对安全教育培训进行效果反馈,企业就可以准备的掌握安全教育的具体效果及缺点和不足之处,也有利于对以后的安全教育进行调整和完善。

四、强化安全管理

安全监督是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由安全事故相关理论可知,事故具有可知性、不确定性、连续性、相似性和可控性等特性,事故是可以进行预测和预防的[4]。严格落实安全监督监管,深化安全检查的力度和深度,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深度的分析和评价,发现事故隐患,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有效做到预防事故的发生。

企业进行安全监督时,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监管,应该在实际安全生产场所的事故严重度及事故可能发生概率等因素的基础上对作业场所进行等级划分,同时将有些发生事故严重度较大的设备设施确定为“关键设备”[5]。在日常安全工作中,对确立的各级危险点和“关键设备”进行重点排查。

结 论

为了达到企业安全生产,必须在安全管理的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安全的潜在科学规律,采用科学的安全管理方式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以前大部分的企业安全管理方式仍采用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重点放在事故发生后对事故的调查研究,然后由此对安全管理系统进行修正,这种模型存在很多的弊端,不能有效对事故的发生进行预防和控制,事故还是不断的发生。但是科学化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对安全管理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预测系统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并提出有效针对措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事先控制”,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企业集团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J]. 陈赞銮. 安全与健康. 2011(15) .

[2] 美国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模式[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1999(01) .

[3] 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缺陷修补[J]. 何明光.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4(03) .

[4] 中国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J]. 付会龙. 东方企业文化. 2015(22) .

[5] 传统安全管理模式本身就存在隐患[J]. 吴仲传. 经营管理者. 2004(02) .

作者简介:余聪(1994- ),男,安徽寿县人,硕士。从事矿井防灭火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事故培训
学中文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小恍惚 大事故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