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化集团战略管控模式及优化

2018-08-29 11:20李展
大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优化

【摘 要】 本文基于中化集团通过机构改革打造“战略管控型总部”的案例研究,分析得出传统的管控模式存在总部的核心职能不明确、管控流程繁杂、五大板块业务经营缺乏活力、市场竞争力不足、文化理念陈旧等问题,并分析了优化方案是如何解决这些不合理之处的。

【关键词】 中化集团 战略管控模式 优化

一、大型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的比较

根据迈克尔-古尔德提出的“集团管控三分法”理论,管控模式可以分为财务管控模式、战略管控模式以及操作管控模式这三类,这种分类方法一直延续至今。

(一)财务管控模式。这种管控模式的优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子公司的经营自主性;另一方面,由于母子公司之间完全以资本为关系纽带,子公司独立经营、并能自负盈亏,因此有效降低了集团的整体风险。

这种模式也存在缺陷,高度分权导致的母子公司关系不紧密,就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发生,从而增加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控难度。

(二)战略管控模式。目前在国际上运用广泛,比如英国石油、飞利浦、宝钢集团等。

优点主要有:战略管控模式严格控制子公司的业务发展方向,很好的避免了子公司内部人控制情况的发生,有利于确保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另外,由于母公司有能力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子公司实施管控,保证了集团的正确决策,降低了管理成本。

缺点主要有:1.母子公司合理的管控界面难以界定。管控界面的确定主要依据母子公司的分权程度,但是这种管控模式的分权程度不好把握。2.由于子公司的经营并非真正独立,母公司承担的风险较大。3.因为母公司并没有完全下放经营权给下属子公司,使得自身无法全心专注于该有的宏观调控职能。

(三) 操作管控模式。运用这类模式的企业母子公司联系较为紧密,比如IBM 、伊利等。这种模式由于母公司在各个方面直接控制子公司,保证了母公司决策在子公司实施的效率,也保证了母子公司之间的资源共享,促进了子公司的发展。

该模式的缺点也显而易见,由于母公司高度集权,使得母子公司产权关系模糊,过度的集权也限制了子公司经营自主性的发挥,不利于公司的长久发展。

二、中化集团传统的战略管控模式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总部设在北京,一开始作为中国最大的外贸企业—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闻名国内外,近些年,逐步发展成为由国资监管委员会监管的国有骨干企业。中化集团经营业务主要涉及能源、农业、化工、地产和金融五大领域。

大体上看,中化集团采用的是战略管控模式,这种管控模式与中化集团整体的发展思路相吻合,并且适应了中化集团的内外部环境,也有利于集团组织架构的设定和运行。在对集团下属各级业务单元的战略问题处理上,采用战略质询会的方式解答,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得到相应的战略反馈,这不仅有利于下属子公司快速合理的解读集团总部的战略规划,而且拓宽了总部与业务单元的交流渠道,确保了战略实施的效率和准确度。

三、中化集团传统的战略管控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总部的核心职能不明确,管控流程繁杂。中化集团设立了20个一级部门,79个二级部门,管控流程繁杂,降低了企业的决策效率,同时增加了管理成本,比如财务综合部的工作涵盖了资金管理部、会计管理部以及分析评价部的业务内容。

(二)五大板块业务经营缺乏活力,市场竞争力不足。近几年,中化集团五大板块经营形势趋紧。能源业务方面,石油产业骤然进入“寒冬期”;农业业务方面,化肥行业整体处于弱势格局;化工业务方面,天然橡胶、氟化工产品、塑料、散化等商品价格震荡走低,跌幅不断扩大;地产业务方面,国内房地产市场较前期有所回暖,但是库存压力依然没有减缓;金融业务方面,实体经济低迷、证券市场大幅波动给金融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大不确定性,经营风险进一步放大。

(三)文化理念陈旧,协同效率低下。中化集团存在的纵向多级法人的母子公司结构,每一层级都是相对独立的投资、利润中心,各级自行其道,没有统一、创新的理念,造成了协同效率低下、管理成本增多等问题的出现,从而集团内部更易引发组织冲突。

四、中化集团战略管控模式的优化

(一)明确总部职能,优化管控流程。首先,以集团战略目标为龙头,在管控模式上,做到简政放权、重心下沉,明晰集团总部与事业部的职责分工,努力打造战略管控型集团总部,有效地解决了集权与分权的问题;其次,对职能相关、相近或存在协同的部门或模块进行合并重组,最终,集团总部要变成一个框架性的、伞型的组织,这个组织要改革体制、创造环境、提供战略方向,使中化集团朝着涵盖金融、农业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的多元控股公司方向发展。

(二)组建事业部增强经营活力,加强市场竞争力。組建能源、化工、农业、地产、金融五大事业部,各个事业部分别掌管各个领域。事业部制是一种分权制结构,中化集团通过做实做强事业部来提高经营业务的市场灵活性,从而加强市场竞争力,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分阶段、分层次推动事业部的建设,激发事业部经营活力,使之发展成为业务拓展的重要力量,进而加强五大业务板块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三)构建新的文化体系,提高协同效率。 首先,中化集团将新的文化理念注入到新的职能部门,在转变旧的传统管理观念方面起到了积极效果,使各个职能部中的员工都能为集团战略目标献言献策,从而形成上下同心、共同前进的局面,有效提高协同效率;另一方面,中化集团在这次改革中重塑总部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使之真正面对市场,减少权力、权威意识,与业务部门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这同时也提高了协同效率,减少了集团内部组织冲突,节省了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1] 夏江:《中化集团2015年经济运行情况及2016年发展展望》,载《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6年05期,第32-34页

[2] 徐明:《新时期国有企业集团化管控模式优化与应用研究》,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年10期,第6-12页

作者简介:李展(1993—),女,汉族,河南商丘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专业:财务管理,研究方向:管理会计。

猜你喜欢
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PEMFC流道的多目标优化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围绕“地、业、人”优化产业扶贫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4K HDR性能大幅度优化 JVC DLA-X8 18 BC
几种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的优化
LEACH算法的创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