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哈姆莱特》和《赵氏孤儿》的复仇异同

2018-08-29 11:00潘航
北方文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复仇赵氏孤儿哈姆莱特

潘航

摘要:元代纪君祥所著的《赵氏孤儿》是中国悲剧戏剧的经典代表作。“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流传甚广。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莱特》诞生于1600年左右,成为了在西方戏剧史上的悲剧代表。《赵氏孤儿》和《哈姆莱特》同为复仇题材的经典戏剧,在主人公形象和故事情节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复仇者、内容广度和体现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方面又存在着一些不同。这些不同之处同时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哈姆莱特》;《赵氏孤儿》;复仇;异同

元代纪君祥所著的《赵氏孤儿》是中国悲剧戏剧的经典代表作。与《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组成“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是英国莎士比亚16世纪所著最负盛名的剧本,其中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两部著作同以悲剧为主题,他们都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都是当时历史时期悲剧的杰出之作。通过分析中西两部悲剧戏剧的异同,我们可以发现中西社会背景、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审美特点的异同,并会对后人的戏剧鉴赏与创作产生启示。

《赵氏孤儿》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晋国大臣屠岸贾因为嫉妒忠臣赵盾,于是就设计圈套发起宫廷政变,晋灵公听信屠岸贾的谗言说忠臣赵盾想要篡夺皇位,晋灵公在害怕自己皇位不保的情况下将赵盾家三百口人赶尽杀绝。屠岸贾的奸计得逞,赵盾的儿子赵朔身为驸马被逼自杀,临死前他嘱咐已有身孕的公主说,如果她生下的是一个女儿,那就没有什么话说了,如果生下的是一个男孩,那就等他长大成人后,一定要为赵氏家族报仇雪恨。最后公主果然生下一个儿子,名为赵氏孤儿。随后,公主将赵氏孤儿托付给赵盾门人程婴,自己刎颈自杀,程婴冒着生命危險将赵氏孤儿带出了公主府。之后,屠岸贾知道了公主生下了一个儿子并且逃跑了,便又产生了要斩草除根,杀死赵氏孤儿的想法。他下令如果人们不交出赵氏孤儿,他就将国内半岁之下、一月之上的婴儿全部杀尽。程婴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和赵盾的旧友、昔日宰相公孙杵臼共同商议保护赵氏孤儿的计划和行动,程婴最后采用了“狸猫换太子”的方法把自己刚出生的儿子交给了公孙杵臼,然后向屠岸贾告密说赵氏孤儿在公孙杵臼那里。就这样,程婴牺牲了自己的孩子,忍受了巨大的失子之痛换取了屠岸贾的信任和赵氏孤儿的安全。程婴带着赵氏孤儿去找屠岸贾,屠岸贾留下了程婴和赵氏孤儿,并且认了赵氏孤儿为养子,教得他文武双全。程婴隐忍二十年,等到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后,程婴向赵氏孤儿诉说了之前赵家遭灭门的事情,赵氏孤儿在知道自己的身世后立志报仇雪恨。而当时的皇帝也因为屠岸贾的权势过重想要将他除掉,所以赵氏孤儿在当权者的支持下,捉拿了屠岸贾,使他在受尽“刮骨剔肉”之极刑后而死,屠岸贾的亲眷也被满门抄斩,到这里赵氏孤儿的复仇圆满收场。

《哈姆莱特》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哈姆莱特本来是一个单纯、幸福的王子,他对于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他正在德国威登堡大学求学,后来父亲的暴死、母亲的改嫁,让他觉得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他的父亲去世后并没有继承父亲的王位,他的叔叔克劳迪斯篡取了王位,母亲乔特鲁德也在短短的时间里改嫁父亲的弟弟克劳迪斯。于是,他的性情变得忧郁。正在叔叔和母亲举行婚礼的狂欢之夜上,去世了的老国王的灵魂出现在城堡碉堡上,说自己是被克劳迪斯毒死并要求哈姆莱特为他复仇。一连串的事变让哈姆莱特充满了怀疑和不满,从此哈姆莱特语言癫狂并且举止异常,他以装疯来掩护自己。哈姆莱特为证实叔叔的罪行,请巡回剧团到宫内演出凶戏捕鼠记,这是一出情节很像他的父亲被谋害的戏码。叔叔克劳迪斯在看戏剧时恍然失色,这就证实了鬼魂的话。叔叔克劳迪斯因此提高了警惕并试图遣送哈姆莱特回到英国。当时王后正在责备哈姆莱特对叔父的无礼,哈姆莱特与王后正在发生争执,发现帷幕后有人在偷听,哈姆莱特误以为是叔父,一剑刺去却失手杀死了躲在窗帘后面的他最心爱的奥菲莉亚的父亲波洛尼厄斯。哈姆莱特在两个使者的护航下,前往英国,在途中他发现了新王的信件,信中写到新王让英王处死入境者哈姆莱特。他将计就计,改写了密信趁机逃回丹麦。奥菲莉亚的弟弟莱尔提斯发现父亲去世的消息,妹妹奥菲莉亚也因为父亲身亡、爱人哈姆莱特被迫离国陷入精神错乱,失足落水而死。她的兄长莱尔提斯极其愤怒,发誓要杀死哈姆莱特。新王就想利用这个机会害死哈姆莱特,他教唆莱尔提斯与哈姆莱特决斗并教他用毒剑刺死对方:如果对方取胜,就备毒酒让对方喝下。结果在决斗中,哈姆莱特取胜了,他的母亲乔特鲁德在兴奋中喝下了毒酒。莱尔提斯用毒剑刺伤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夺下毒剑也反刺对方。莱尔提斯知道自己不能活命,便把新王克劳迪斯的诡计当众说出。哈姆莱特怀着旧仇新恨,用毒剑、毒酒一齐加于克劳迪斯,惩罚了这个元凶。但他自己也中毒倒下。最后,戏剧以所有的主要人物所有的人死亡而结束。

一、《哈姆莱特》和《赵氏孤儿》的复仇之同

作为中西悲剧戏剧的经典代表《赵氏孤儿》与《哈姆莱特》同为复仇题材的戏剧,它们在主人公形象和故事情节上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一)主人公形象的相似性

《哈姆莱特》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出了一个单纯、幸福、勇敢、热情、善良、热爱自由并且爱好广泛、广受拥戴的王子形象,他对于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和想象,在他的世界观中认为一切都那么的美好,在他的心目当中父亲也是拥有一个伟大形象完美的存在。在父王被害之前由于父王的保护和爱他都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的生活。通过阅读文本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主人公哈姆莱特是一个正义、勇敢、善良的人。他的身上拥有许多人性的光辉特点。

《赵氏孤儿》中所塑造的主人公程婴拥有道德至上、忠义至上的人物形象,他为人勇敢、善良、忠诚。为了拯救无辜百姓和报答恩情,他能够强忍着对自己孩子的爱和不舍牺牲自己的孩子,为的是换取赵氏孤儿和全城婴儿的安全。在《赵氏孤儿》故事最开始,赵氏全家因为奸臣屠岸贾的陷害惨遭灭门,程婴在危难关头冒着生命危险接受了赵家的嘱托,将新出生的赵氏孤儿带出赵家。丧尽天良的屠岸贾在没有找到赵氏孤儿的情况下想要杀死全城婴儿,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他牺牲了自己刚出生的儿子,解救了全城上百婴儿和赵氏孤儿。从这些行为中我们可以看见,程婴是个善良、勇敢、忠义、顾大局之人。当情节发展到后面,程婴抚养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并带着赵氏孤儿在屠岸贾府中做了门生,程婴与仇人屠岸贾日夜相见,最终忍辱负重帮助赵氏孤儿复仇成功,正义和善良最终战胜了邪恶。主人公程婴在这部戏剧中是与《哈姆莱特》主人公哈姆莱特一样具有善良、正义、勇敢等良好品质的人,并且在面对邪恶势力时没有退缩放弃和拥有战胜邪恶的决心和力量。

(二)故事情节的相似性

在《哈姆莱特》和《赵氏孤儿》这两部戏剧当中,都是以复仇的动机与力量推动整个故事情节在发展。《哈姆莱特》的整个故事在老国王的灵魂出现后逐渐开始了,王子哈姆莱特在听到父亲灵魂对他的诉说和要求后,他对于自己身边的人物和整个社会的认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变得有些疯疯癫癫,在他疯癫的伪装下一步一步地推进自己的复仇计划。开始对叔父是否害死父亲的情况进行求证,在证实之后就展开了复仇行动。当哈姆莱特一步步的完成自己周密的计划时,他的性格也在逐渐的发生改变,但不变的是他内心的迟疑、忧郁。在复仇的动机和力量的推动下,哈姆莱特复仇的故事发展到了最后,哈姆莱特为父亲杀死了叔父,给父亲复仇了,但是剧中的主要人物也相继死去,故事的结局以所有的主要人物的死去也体现了这部戏剧的悲惨所在。《赵氏孤儿》与《哈姆莱特》一样,以复仇的动机与力量推动整个故事缓缓发展,赵氏家族在受到奸臣屠岸贾的陷害被灭门之后,忠义之士们为了复仇这一计划不断地充满力量的在为赵氏孤儿的存活和成长做出自己的牺牲。当把赵氏孤儿抚养成人后,故事情节也发展到了最后,赵氏孤儿仔复仇的动机下杀死了屠岸贾为赵氏家族复仇雪恨。赵氏孤儿的仇人屠岸贾和王子的仇人其叔父都距离复仇主人公并不遥远,同时,屠岸贾和王子的叔父在血仇之外的其他恶劣行为都随着故事的进展不断地被展示出来,让人觉得憎恨,促使复仇主人公的复仇欲望不断加强。

二、《哈姆莱特》和《赵氏孤儿》的复仇之异

前面论述了《赵氏孤儿》与《哈姆莱特》在主人公形象和故事情节上面具有的相似之处,进而论述它们在复仇者、内容广度和所体现的历史文化、社會背景的不同之处。

(一)复仇者不同

通过阅读了解《哈姆莱特》我们可以知道,在《哈姆莱特》中复仇的主人公就是哈姆莱特自己本身。他将复仇这件事情作为了一个只属于他自己任务,在这个任务当中,他就是那唯一的一个执行者,即使是对于他最好的朋友霍拉旭,他也是选择毫不透露。在戏剧中,哈姆莱特最开始对于出现的鬼魂所说的话是持怀疑态度的,他一直在考虑和犹豫是否要对他的叔叔进行复仇,他选择了一种疯癫了态度来伪装自己,通过深入的了解文本我们不难发现也许孤独的复仇也是他犹豫不决、拖延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戏剧的发展过程中,哈姆莱特有很多机会可以选择和他一起的伙伴,比如他的好朋友霍拉旭等,但是最后哈姆莱特还是选择了独自一人面对。

在《赵氏孤儿》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与《哈姆莱特》中复仇主人公不一样的地方是:复仇主人公不是赵氏孤儿一个人,复仇主人公是那群保护赵氏孤儿的忠义之士,比如程婴、公孙杵臼等。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程婴没有用自己的孩子去换取赵氏孤儿的安全,韩厥没有因为义气放走了赵氏孤儿,公孙杵臼没有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换取赵氏孤儿的安全,那么赵氏孤儿连长大的机会都不会有,更不用说报仇了。正式由于这个原因作者纪君祥在赵氏孤儿个体身上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而更多的是将笔墨用在刻画程婴、公孙杵臼这群忠义之士为了保护赵氏孤儿的所作所为。在整个戏剧情节当中,从庄姬在宫中产子,屠岸贾在宫中搜赵氏孤儿,再到程婴救出赵氏孤儿,再到韩厥因义气放人;从晋国全城搜赵氏孤儿,再到程婴舍子救赵氏孤儿,公孙杵臼献身保护赵氏孤儿等一系列的行为中,忠义之士为了救赵氏孤儿都相继死去。这个时候作为复仇的主人公赵孤反而显得并不是那么的重要了。在《赵氏孤儿》戏剧中,赵氏孤儿是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那些忠义之士的行为都是为了保护赵氏孤儿所做,他们的事迹丰富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很明显,最后是赵武杀死了仇人屠岸贾,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仅仅是一个执行者。

(二)内容广度不同

在《哈姆莱特》戏剧当中,复仇不是整部戏剧的全部内容,而仅仅是一个部分的表现。除了复仇这个主题外,《哈姆莱特》当中还包括爱情、友情、亲情和个人主义的追求等很多的内容。在戏剧中哈姆莱特深爱着奥菲利亚并且一直在勇敢热烈地追求爱情,从他写给奥菲利亚的情书中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情书中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哈姆莱特深爱着奥利菲亚,这就是戏剧中爱情因素的体现。另一方面,母亲的改嫁所带来的亲情的背叛对于哈姆莱特来说,这个打击是最大的。哈姆莱特对于母亲的改嫁是抵触的,但同时又无能为力,这就是剧中亲情的体现。此外,当哈姆莱特复仇时,他只相信自己,就连好朋友和情人都不相信。这体现了哈姆莱特崇尚个人主义的特点,哈姆莱特选择个人奋斗,孤军作战必然会导致他性格的软弱,这也是个人主义的缺陷所在。所以,《哈姆莱特》所涉及的内容是丰富的,它不仅仅有复仇,还涉及到对爱情、亲情和对个人主义的追求等。

在《赵氏孤儿》中,作者所描写和要展示的内容就是复仇这一主题,没有涉及到《哈姆莱特》中对爱情、亲情和对个人主义的追求等方面的内容。作者没有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复仇主人公赵氏孤儿身上,而是放在了为赵氏孤儿复仇铺就道路的忠义之士身上,如程婴、公孙杵臼等。戏剧中作者将大量的笔墨花在了刻画程婴这个人物形象身上,他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宣传当时封建思想中的“忠”和“义”思想。而另一个主要人物公孙杵臼,他在救孤中所表现出来的见义勇为、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正是人们所敬仰和推崇的。总的来说,《赵氏孤儿》这部戏剧所要展示的内容是复仇这一主题以及通过复仇这一载体所表现出来的忠义思想。

(三)体现当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

在《哈姆莱特》这部戏剧中,哈姆莱特的复仇体现的并不仅仅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复仇,他的复仇还具有极大的社会性意义。在整个复仇过程中,哈姆莱特逐渐意识到他所处的社会、国家都充满了混乱、黑暗和腐朽。《哈姆莱特》作者莎士比亚生活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他深受当时资本主义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并且当时的英国正处于封建社会后期,封建生产关系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并逐渐成为社会主导。处于这个时代的莎士比亚将他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倾注在哈姆莱特身上,塑造出来这样一个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复仇主人公形象,表达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在《哈姆莱特》戏剧中主人公哈姆莱特的身上表现出来了人文主义的光辉,因此他的复仇具有社会性,是对整个黑暗社会制度的否定,具有极大的社会进步意义。在戏剧中哈姆莱特的复仇逐渐由个人仇恨转变为了揭露社会的丑恶,最后上升到了对整个社会的仇恨,他的复仇责任也正如文本中所说是要完成一个重整乾坤的伟大使命。哈姆莱特的复仇意义大于个人意义,他目的在于改变整个社会的不公和丑恶,为创造新的美好世界而奋斗。他的复仇行动因此而显得彻底而全面,具有的社会意义更强。

在《赵氏孤儿》戏剧中赵氏孤儿等人的复仇仅仅是个人的复仇,复仇的首要任务是杀屠岸贾报仇。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造成赵家三百多人无辜惨死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国王晋灵公不能够分辨忠奸之臣,听信屠岸贾的谗言,认为赵盾想要谋权篡位,危害自己的皇位,他任由屠岸贾残害忠臣赵盾。但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程婴和赵氏孤儿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复仇行动只是个人意义的复仇,不具有社会意义。赵氏孤儿是为了他一家三百口人复仇,他的复仇行动具有局限性,只是局限于个人恩怨上。《赵氏孤儿》中的这种复仇意义是由于作者所处国家的社会背景、思想意识不同造成的,不同的作品所体现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所不同。我们知道《赵氏孤儿》的作者纪君祥生活在元朝,元朝的军事力量十分强大,它的领土疆域也处于不断地扩张当中。当时元代社会正处于封建社会蓬勃发展时期,因此元朝当时存在的社会矛盾不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而是当时受压迫的汉族对蒙古族统治的不满,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惨遭杀害,幸存者在政治、文化上处于被压迫的地位。

三、总结

通过对《哈姆莱特》和《赵氏孤儿》这两部中西方悲剧戏剧中复仇异同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在主人公形象和故事情节上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主人公都具有善良、正义、勇敢等良好品质,并且他们在面对邪恶势力时没有退缩放弃和拥有战胜邪恶的决心和力量。在情节上都是以复仇的动机与力量推动整个故事情节在发展。但是虽然同为悲剧戏剧,都描述了复仇主人公为父报仇这一主题,它们在复仇者、内容广度和所体现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方面存在着许多的不同之处,《哈姆莱特》中的复仇者从始至终都是哈姆莱特一人,复仇内容还包括了亲情、爱情和个人主义等,其复仇意义上升到了社会层面。《赵氏孤儿》中复仇者更侧重于那群忠义之士,内容仅仅包含了复仇这个主题,复仇的意义也只在于个人意义。这些不同之处同时也体现了中西方文化有着很大差异。

参考文献:

[1]高建宏.东西方戏剧中悲剧的相似与差异——以《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2):234-235.

[2]孙畅.《冤报冤赵氏孤儿》复仇情节研究[J].大众文艺,2016:155-156.

[3]陈海燕.《基督山伯爵》和《赵氏孤儿》复仇主题的异同比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6):49-54.

[4]刘玉梅.复仇悲剧《赵氏孤儿》《哈姆雷特》之比较[J].现代交际,2011:76-77.

[5]李光華.哈姆莱特复仇心理探因[J].中国戏剧,2006:60-62.

[6]高文杰.浅论《哈姆莱特》和《赵氏孤儿》的复仇之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18-120.

猜你喜欢
复仇赵氏孤儿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探究阅读
欧歌赛乌克兰“复仇”俄罗斯
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从政体层面解析《哈姆莱特》主题思想
李娜无缘“复仇”小克
欲望还是母亲的欲望?——拉康再论《哈姆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