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企业融资特点分析

2018-08-29 11:20秦天
大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融资管理融资风险新能源

秦天

【摘 要】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国内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新能源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有力时机,我国的能源结构的改革迫在眉睫。制衡新能源产业链条的崛起主导因素是融资难。伴随全球科技水平的提升,外部因素已十分有利于新能源的发展,致使现阶段融资的渠道多样化, P2 P网络借贷、民间众筹、各渠道融资、私募质押的融资模式逐渐走向市场,融资渠道现阶段已十分丰富,怎样依据企业的自身产业链条,进行科学的的管理融资,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对我国新能源企业融资现状和意义出发,重点新能源企业融资热点,以期为新能源企业进行融资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新能源 融资管理 融资风险

一、我国新能源产业融资现状概述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法,相应的制度,国务院全面实施节能减排政策部署,同时能够加大推广太阳能发电在城乡建筑等诸多领域的生产应用,响应政策,提高太阳能在基层的利用率,财政部制定并发布了<<太阳能光伏建设应用财政补贴管理暂行办法>>。日前,国家对新能源投资呈加速趋势,新能源装机规模逐步强大。

新能源产业作为一个资本密集型和技术新兴的产业划分结构,使得新能源在当今社会具有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高的具体特征,尤其是光伏与风电等新能源领域对于资金的需求量极大。随着市场的前进,新能源产业融资逐步走向多元化。目前,在我国新能源领域整体结构的资金来源形式主要有银行信贷、债券、股票、投资、融资租赁等。在市场经济下,基团一般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渠道。我国新能源以及周边环境尚不完善,投资的获利方式相较于发达国家手段较为单调,综合目前国内先行跨入领域的企业模式,一般均为先行上市,随后市场较为程序时,通过二级市场转让股权的运作方式,从中收取利益。目前,由于新能源项目种类与数量较少,致使投资额度相对较少,由于我国相对发展时间较短,多数企业还未能达到上市的条件。

在资源紧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众多发达国家也均把眼光瞄向新能源领域,这一人类还待开垦,或利用率极低的领域。国家已颁布了诸多指向性政策,各级政府均要认真贯彻并落实国家出台的产业调整的政策,地方也要积极出台相应的配套的政策与制度,相应的鼓励新能源在基层的发展,能够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优化和扩大发展环境,投资,投融资渠道的发展最方便。在某种程度上,当地的行业优惠制度推动了新能源的健康稳定成长。新能源目前仍属于我国最有前景的新兴领域,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扶持,经贸委制定的“科技攻关”项目、发改委发布的“节能源法减排”资金和贴息贷款、科技部推出的“火炬计划”和“863计划”,国家已经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的经济产业链条的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所以,国内新能源供给结构的改革也是急需解决。新能源产业面临历史成长良机,这些都给新能源极大的政策支撐。

然而,金融资本与产业发展不存在正比关系,企业融资也要因社会环境而异。在对新能源领域的政策倾斜上,以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着重计划建设的各类新能源项目力度最大,而对于那些整体资金实力较弱,区域地理优势不十分明显项目,相较于上述重点建设项目只能通过基本的的税收政策倾斜和项目奖励以及相应方面的补贴拉动投资。通过非市场化的政府单一渠道也大大削减了可再生新能源领域在资本方面的使用情况与流动率。另外,在当地鼓励和拓展新能源领域的各种制度导向下,最大的补贴受益的仍然是生产者,而只有较少一部分是倒向消费者;就目前而言,更多的补贴倾斜向整个链条的制造环节,而很少一部分会补贴到科技创新研发的环节。

二、新能源企业开展融资管理的必要性

新能源的相关产业链条在发展上,始终离不开正则的引导以及外部资本的支持介入。新能源产业的崛起不仅有利于环境污染的治理,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新能源是相对新兴产业,通过对新能源产业的投入产出进行计算,新能源的发展有相对较大的融资需求,有效的新能源融资管理可以推动其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政府以及相关企业可以对产业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投资,保障新能源企业的蓬勃战略投资,从而带动我国资源的高利用率。

促进新能源产业迅速的崛起。对于新能源现在存在研发难度比较大、技术要求相对高、回收年限较长、经济效益相对不明显的问题,在当今相对缺乏资金、人力、物力投入的实际现状下,新能源企业的有序发展困难重重。新能源企业若想引进先进的设备实施、优良的技术,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充实的资金保障至关重要,良好的资本注入规划与经营链可以促进新能源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新能源企业的健康生长。

提升新能源企业资本使用率。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而能源结构的改革也迫在眉睫,新能源企业融资相对不足的问题,选择适合资金需求方的融资渠道,解决其行业生存中遗留的实际问题,提升新能源企业融资体系,以及其水平,提升新能源企业的资金使用率,为确保新能源产业能够搭建良好的生存环境,提供基础保障。

降低新能源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引发的风险概率。投融资项目中的管理部门要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尽可能最大程度减少资金的投入,减少融资实施过程中的未知与已知风险发生概率,从而提升新能源产业链的管理水平。政府、银行以及风险资产的管理方作为新能源的投资方,企业作为资产的使用方,通过对新能源融资管理的研究,可以达到投资方和用资方达到双赢的效果,优化新能源投资体系与结构,力促绿色可再生能源产业链条的扩展与扩大。

三、新能源企业融资特点分析

作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合理的资金结构,风险管控,融资管理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保障。当今社会,面临国际环境不断变化、国内政策经常变更、金融市场的不断波动等都会影响企业集团融资管理,融资及财务管理对企业的成长尤为关键。因此,在推进新能源企业成长的同时,必须关注其融资管理难题。简单梳理,目前新能源企业的融资方式包括:

传统融资:指商业贷款、政策性贷款、财政补贴等,政策性贷款是向国开行、农发行借款。

债券融资:包括银行贷款、企业债和过桥贷款等。

资产证券化:以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不需要抵押资产,但是卖出了项目的未来收益,主要包括收益權资产证券化、债权资产证券化等,主要目的是解决社会资本如何退出的问题。

中国新能源市场具有强大的后劲,如需扩大新能源建设的规模,必须加大资本的投入,在此情况下,新能源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更快更好地融资。因此,在成长的初始阶段,企业资金进入新能源巨头的特征最为显著。

1、融资金额大

与传统企业相比,新能源企业更多地依赖资本投资,从创造新能源企业到一定规模的旅游,以大量的资本投资为导向。具体表现为新产品、新技术的巨额研发支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的费用支出,以及设备购置、员工培训等方面的支出,而这些支出远远大于传统能源企业的支出。

2、融资期限长

由于项目施工周期难以控制、资本注入大、回报收效慢等特性,导致绿色可再生能源项目需要庞大且持久的资本支撑。因此,绿色可再生能源企业的资本借贷,以长期资本更合适。以风力发电项目为例,一般需要8~10年才能收回成本。因此,在融资时,要保证持久资本和短时间营运资金之间最佳的比例,增大持久资本比率,避免短时间营运资金过量导致的不稳定和资金短缺的风险。

3、融资风险高

新能源企业发展的基础是技术创新起点,然而,技术创新的状况不能确知。在这种情况下,在绿色可再生能源企业萌生的早期,将资金作为一种净注入,需要持续地注入资本才能完成收益。绿色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创新不确知和滞后利益收获,决定了其财政状况不确定,所以偿还负债程度较低,即风险居高不下。

4、融资方式要求多样

就目前已上线的案例来说,需要根据其所在的社会结构及其发展状况来选择最符合自己要求的融资方式,而不是率性挑选。新能源企业在其不同发展时期,对资本的需求亦不相同,与此相匹配的融资手段同样不同。一般来说,建议创业初期的新能源企业主要选择股权融资,如吸纳风险资本、私募股权基金等;待企业发展稳定后,对财政杠杆进行应用;最终依靠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等。

新能源企业具有巨大的投资需求,当今社会,进一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促进发展动力转型,国家政策鼓励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因此,在融资过程中,如银行信贷等融资方式,会给予一定的融资优惠,例如农业银行的“绿色债券”等。

猜你喜欢
融资管理融资风险新能源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管理的策略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