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可能会完全消失吗?

2018-08-29 11:20周铭慧
大经贸 2018年7期

【摘 要】 本文从纸币是否可能会完全消失而探讨纸币在流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匿名功能。同时阐述使用不具有匿名功能的电子支付方式消费时,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会出现一级价格歧视现象,厂商会将转移消费者剩余转成自己剩余,使消费者利益受损,表明纸币的匿名支付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社会发展条件以及舆论和道德压力下,完全取代纸币是很难实现的。

【关键词】 匿名支付 一级价格歧视 消费者剩余

一、前言

随著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支付功能的迅速普及化,未来的某一天纸币会不会被代替,而有新型的电子货币完全取代纸币呢?对此问题有很多不同解释理论,本文从纸币的特有的匿名支付功能来分析如果电子支付成为唯一支付方式,将极有可能出现价格歧视现象,并分析对社会不同群体会产生什么影响,从而得到纸币在支付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纸币匿名支付功能的重要性

就目前来说,纸币是我们最后也是最重要堡垒,也许将来有一天纸币会被新型电子货币所替代,但在其之前,纸币因为其匿名支付功能而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用纸币支付货款时,每个人的详细消费记录只有自己知道。当商家提供产品或者服务时,并不知道每个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到底是多少,所以商家只能估算一个大概的价格作为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比如一件商品价格300,现在有AB三个消费者,A的接受价格为200,B的接受价格为400,那么当B花300买了他认为值得400的商品,对他来说,他获得了100的净“剩余”。B能获得这100净剩余是因为商家不知道他的最高接受价格,也就是B因为他的私人信息获得了剩余,即信息租金。

那么如果用电子货币呢?当用电子货币支付时,每个人的详细消费记录都被记录下来,在大数据情况下,商家可以根据每个消费者的详细消费记录推断对不同商品的最高接受价格,在消费者下一次消费时,就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接受情况提供不同的价格。如把原先价格为300的商品卖给A 200,卖给B 400。在这种情况下,B不会获得剩余。这种情况被称为价格歧视,也称为一级价格歧视。

三、价格歧视会对消费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在一级价格歧视的情况下,厂商把价格定在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厂商愿意提供这些产品,消费者也愿意买这些产品。消费者的需求量等于厂商的供给量,供需均衡。社会福利总量等于消费者福利总量加上生产者福利总量,在统一定价情况下,虽然有一部分消费者会获得消费者剩余,但是也有一部分消费者的实际能接受价格比市场定价低,这部分产生价格差产生的福利归生产商所有。在一级价格歧视下。虽然消费者剩余不存在了,但是并没有消失,而是归生产者所有,转化为了生产者剩余,所以社会总福利并没有变化。但是厂商完全了解消费者的信息是需要一定成本的,那么,厂商要记录消费者的信息,需要一定的交易成本,那么厂商的福利就会有所下降,社会总福利也会有所减少。

四、在价格歧视情况下,消费者能怎么做呢?

消费者的信息被记录时,价格歧视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消费者要么只能老老实实地进行消费,同时忍受因价格歧视带来的越来越少的消费者剩余。要么试图改变这种情况。消费者如果想买商品1,那么他支付一定价格买了1,如果他又非常想买商品2,他知道根据消费记录,厂商可能会提高商品2的价格,那么消费者为了低价买到商品2,他可能选择放弃买商品1,这违背了消费者的意愿,扭曲了消费者自然的消费行为,因为他本来可以以更低的合理价格同时拥有商品1和商品2。

五、结论

以上情况的发生需要一些基础条件。第一,厂商的商品具有垄断性。厂商能够自行改变商品价格。但在现实中,绝大多数商品都不是一个厂商能操控的。第二,厂商能够完全得到消费者的消费记录,并且能根据数据精确判断消费者的偏好。但在现实情况中是很难实现的,尽管在当下众多购物软件以及电子支付工具确实能记录消费者的一些信息,但不并能完全掌握,并且大家越来越重视个人信息的隐私,完全掌握消费信息很难实现。第三,消费者的购物习惯非常精确,因此,厂商才可以根据数据精准分析出消费者的偏好,但在现实里,消费者的行为受非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并不是完全精确的,所以,厂商也不可能完全实现一级价格歧视。第四,购买的商品都直接被消费者使用。但在现实情况下,即使消费者购买了商品,也是可以随意转售的,并不一定都被自己使用。

排除政治及经济其他因素,纸币的匿名支付可以有效避免价格歧视。可能将来经过科技发展,在能保护消费者福利及隐私的情况下,电子支付会完全取代纸币,但在此之前,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纸币在社会中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高兴佑,价格歧视下四中市场类型的消费者剩余[J]. 经济研究导刊,2012,07:183-184.

[2] 周明生,定价行为中的消费者歧视[J].管理研究,2005,3:11.

[3] 罗娉娉,价格歧视的理论研究及社会福利影响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3.

作者简介:周铭慧(1997-07月-03日)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5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