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

2018-08-29 11:20陈玲艳
大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股权激励上市公司利益

陈玲艳

【摘 要】 股权激励主要是通过给予员工公司股权,使员工能共享劳动果实,以此激励员工的积极性。目前,上市公司较为广泛地运用股权激励政策,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公司的进步发展。在股权激励政策对上市公司产生了较大利益的前提下,本文阐述了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并分析股权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为在上市公司更好实施股权激励政策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权激励 利益

一、背景

当今公司的竞争中,最主要的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留住人才并发挥其最大的潜能成为上市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股权激励主要是通过给予员工公司股权,使员工能共享劳动果实,以此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股权激励能很好的使员工获得归属感,并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打破大锅饭,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因此,股权激励在上市公司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的股权激励机制仍不完善,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还可能造成反效果的情况。在此,改进股权激励机制能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本文阐述了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并分析股权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为在上市公司更好实施股权激励政策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制度,增加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完善资本市场,加强信息披露;结合公司实际实施股权激励;健全股权激励相关的法律规章。

二、股权激励

(一)股权激励的概念

股权是投资人出资占该公司投资总额的份额。利用股权激励可以将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保持一致,激发员工潜能。公司一般会制定规则,在员工达到一定的贡献后,如工作到一定年限、创造出给公司带来巨大利益的东西等,可获得相应的股权成为公司利益的切实相关者。让员工能得到股票分红,并参与公司决策,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股权激励能有效留住人才,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股权激励能同时满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员工做出的贡献得到了相应的回报,能在长期内激励人才。在员工获得一定的公司决策权后,能使员工对公司的各项决策更为关心,勤于思考公司决策的利弊,表达自己的意见。

(二)股权激勵的形式

股权的激励形式主要有股票期权制、股票增值权和限制性股票三种模式。股票期权是指上市公司给予员工的一项合约,员工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以约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当然员工也可以选择不购买,给予员工一定的选择权。限制性股票是指公司奖励员工的、附有一定条件的股票,员工只有在达到规定的条件后才能自由买卖该股票。限制性股票能较大程度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并留住人才。股票增值权是是指公司管理人员无需持有股票,在年末以股票价格增值部分得到一笔奖励。该种激励模式使管理人员无需承担股票价值下跌带来的风险股票价格的上涨情况直接与自身利益的相关。

(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

股权激励种类较少,选择性较少。目前我国主要的股权激励为股票期权制、股票增值权和限制性股票三种。这三种模式都是将管理人员的自身利益与股票价格直接相关,而不是与公司利益直接相关。因此,股权激励会是管理人员关心股票价格多余关心公司利益,而股票价格是否与公司利益直接相关还取决于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而我国证券市场现在能否达到弱式有效市场的标准也是一个疑问。弱势有效市场表示股票价格能充分反映公司在过往交易中的隐藏信息,在弱势市场中,信息公开的质量要求及时性得不到保证,存在着“内幕信息”,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股票价格与公司价格存在很大程度不对等,股票价格容易被操纵。

上市公司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人员考核指标不健全。我国上市公司发展时间较短,诸多方面还存在不规范之处。首先,上市公司股东利用其对于公司的控制权,自身成为经理人,如此对于经理的股权激励政策成为自己制定的。因此,股权激励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上市公司对于管理人员的考核体系不完善,考核指标单一,仅仅依靠公司股价来判断经理人的业绩并不具有准确性。对于公司盈利也仅以盈利与否,过于片面,应更多的从横向对比同类公司情况、纵向对比该公司近年来的发展,全面评判经理人的业绩,这样也可以更为准确的评价管理人员的贡献。

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现状

我国在经历国内国外一系列战乱后,开启了长时间的修生养息政策,经济飞速发展。但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导致我国股权激励机制从2006年才正式开始,发展时间较为短暂。

早期,我国上市公司监管力度较为薄弱,公司成为市场的主导者,一度都没有分红之说。2006年至2008年是我国股市大为红火的两年,该段时间内兴起了全面炒股热潮。我国上市公司也相继开启了股权激励机制,但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波及股市,使股权激励机制大受打击。近年来,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监管制度不断完善,股权激励政策也不断发展。各公司开始选择更贴合公司发展的股权激励机制,并不断开发新的激励方案。甚至不仅上市公司使用股权激励机制,越来越多的中小公司在看到股权激励带来的利益后也开始试水。

四、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中存在的缺陷

结合现状来看,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中存在的缺陷主要有:激励对象存在牟取私利行为;股权激励数量少,效果不明显;我国资本市场稳定性不足。

(一)激励对象存在牟取私利行为

首先,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制度不完善,存在股东同时兼任管理人员的情况。这种双重职位的管理人员在制定股权激励政策时容易更大限度的为个人私利而不顾公司利益。其次,股权激励机制将管理人员的奖金直接与股价相联系,在强势有效市场中,股票充分反映公司交易信息,投资人无法通过内幕消息获得超额利润,管理人员的业绩与股票价格同步变动。然而,在中国这种近弱势有效市场下,公司业绩与股票价格并不是同步变动,管理人员在股票价格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收益的前提下,会违反道德要求,利用掌握的内幕消息虚增股票价格。同时,在管理公司时也会更偏向于实施提高公司股价的计划,而不是使公司财富最大化的计划。我国股权激励政策对管理人员业绩考核指标的单一性不利于发挥股权激励的优点,对公司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股权激励数量少,效果不明显

监事负责审核股权激励计划是否能够实施,但在2008年前我国法律规定监事可以作为股权激励对象,因此监事将被利益吸引,对于股权激励计划的审核存在偏向对于自己有利的,而不是使公司财富最大化的。2008年后,有规定指出监事不能成为股权激励的对象,破坏了监事原有的利益,监事因此纷纷向股权激励对象的高管转型。并有规定指出,股权激励的收益应低于年薪的百分之三十,但大多数高管由股权激励得到的收益不足年薪的百分之五。股权激励的力度不大,导致很难发挥其原有的作用,留住人才,激发员工热情。

(三)我国资本市场稳定性不足

我国目前还处于近似弱势效应市场,股票价格并不能完全反应公司业绩,存在有人利用信息不对称造成股价较大波动。这对于实施股权激励政策产生较大影响,股权激励无法正确发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实现公司财富最大化目标。并且,由于股价的较大波动还会引起做出较大贡献者得不到应有回报,庸碌者反而获利的情况,挫伤管理者的积极性,损害公司的发展。再者,由于各行业的政治经济等环境的不同,有的行业处于其发展的低迷状态。员工通过努力工作仍无法提高公司股价,甚至存在下跌状态,这时股权激励政策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员工的工作热情反而受到影响。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诸多缺陷,实施股权激励政策可能会诱导管理人员越过道德底线,通过自身职权增加自身利益。

五、对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政策的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对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政策的建议: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制度,增加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完善资本市场,加强信息披露;结合公司实际实施股权激励;健全股权激励相关的法律规章。

(一)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制度,增加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

我国上市公司对于股权激励制度的审核和监督主要由监事、独立董事和委员会,这三者相互作用完成。这三者不是股权激励政策的收益者,且具有专业的知识,因此对于股权激励政策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客观性。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要保证这三者的独立性、客观性不受约束。如2008年前,监事作为股权激励政策的收益者,其独立性与客观性受到损害,股权激励制度的审核与公司初衷相背离。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不足,实施股权激励政策仅依靠股价变动这一指标不能完全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存在偶然性、可操作性。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政策时,应结合自身实际,增加管理人员业绩考核的指标,完善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做到股权激励政策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完善资本市场,加强信息披露

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近似弱式效应市场,信息从产生到披露存在不及时性,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有心人可能会利用“内幕消息”造成股价波动。现阶段,我国完善资本市场要做到强化信息披露,保证信息质量的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信息质量要求,减少信息不对称。为此,上市公司要加强公司内部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对于员工的评价不仅限于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健全职业道德评价,减少舞弊现象的发生。上市公司还要健全二级交易市场的环境,规范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降低恶意收购、套现情况,维护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结合公司实际实施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制度并不是万能公司,对于完全照搬硬套,很难实现其原有效果。成功是不可复制,只有结合公司所处情况和未来发展战略加以改进,不断完善获得股权激励的门槛和股权激励所带来的利益,做到减少管理人员为自身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劳者不得、不劳者多得的现象。降低高管人员利用内幕信息损害信息不称的投资人的利益。公司还应加大舞弊的监督和打击力度,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获得投资人的信任。

(四)健全股權激励相关的法律规章

首先,应尽快健全我国在股权激励方面的法律规章,是外籍人员也可以受益于股权激励制度,获得在境内上市公司的股权。达到吸引并留住国外在相关领域的领先人才,促进我国公司的创新发展。其次,我国应完善股权激励的会计成本的相关法律规定,明确会计核算问题,上市公司能通过财务预算更好实施股权激励机制。

六、结束语

当今公司的竞争中,最主要的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留住人才并发挥其最大的潜能成为上市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股权激励能很好的使员工获得归属感,并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打破大锅饭,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因此,股权激励在上市公司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的股权激励机制仍不完善,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还可能造成反效果的情况。

正确实施股权激励机制能达到留住人才、提高员工工作激情,从而促进公司发展的初衷。然而,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不稳定阶段,股票价格容易受到有心人士的操纵,损害公司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为此,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政策时,需要结合所处的经济政治环境和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改进原有的股权激励政策加以实施,并加强股权激励制度的审批和监督,健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促进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本文阐述了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并分析股权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为在上市公司更好实施股权激励政策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制度,增加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完善资本市场,加强信息披露;结合公司实际实施股权激励;健全股权激励相关的法律规章。

【参考文献】

[1] 王雄,金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12).

[2] 张振坤.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探讨[J].金融经济,2017(18).

[3] 周帝松.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07).

[4] 张军.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05).

猜你喜欢
股权激励上市公司利益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励德?爱思唯尔公司的高管薪酬体系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分析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