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研究

2018-08-29 11:20于靖
大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金融支持农村经济

【摘 要】 近几年来,山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是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健全的金融服务体系是实现经济稳健增长的保障。在我省广大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供需矛盾,成为制约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机构 金融支持 农村经济

一、山东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现状

在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升。通过对农村金融发展历史和山东省金融服务供给现状的分析,加深对山东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现状的认识。

(一) 山东省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已基本形成了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格局。此外,在我省的广大农村地区广泛存在民间借贷组织,即所谓的非正规金融组织。

1. 正规金融机构。正规金融机构是指受一般法律约束并接受专门的银行监管机构监管的金融机构。在山东省广大农村地区,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是主要的正规金融机构。

2. 非正规金触机构。非正规金融通常也被称为民间金融或地下金融,是指那些没有被银行监管当局所控制的金融活动.主要包括信用担保机构、民间借贷、典当行以及经济互助组织等。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对解决农户融资难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积极作用。非正规金融机构基本上处于非公开状态,缺乏必要的规范和保护,存在着法入主体资格缺位、组织制度不规范、缺乏监管等问题。

(二) 山东省农村金融服务供需分析

1. 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状况。目前山东省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仍存在着诸多障碍和制约因素,与有力推进农村经濟发展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从全省范围内看,我省农村金融结构二元化特征明显,并伴随着不断增大的趋势。就内部而言,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活力不够明显。近几年我省广大的农村地区新型金融机构不断发展。但是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类型和种类依然过于单一。

二、山东省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农村金融服务是保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农村金融服务仍存在不足,正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的不健全和农村金融服务的单一化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农户贷款存在一定难度。

(一) 正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不完善

当前,在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缺少向农民提供正规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主体。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设置上存在缺陷,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覆盖率低,服务农村经济的职能难以有效地发挥。金融机构主要分布在城市,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分布较少。在金融组织集约化经营的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基层机构从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地区逐步撤出。

(二) 农村金融服务供给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业务范围狭窄,功能单一,支农功能的发挥不尽如人意,农村金融服务供给难以满足农户的多元化需求。现阶段我国“三农”金融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既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企业生产融资的需求,还有个体农户生产生活的融资需求。但是,现有的金融体系不能满足这些多元化的需求。

三、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面对农村金融服务供需不平衡的现状以及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提升整体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山东省应采取积极措施,健全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 健全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体系

正规农村金融组织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正规金融机构的支农力度对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到2020年,我国新农村建设资金大约需要15万亿,在全部资金需求中,财政资金只能满足30%,巨大的缺口也需要农村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完善来加以解决。[3]

1.提升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要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要明确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的位置。农业发展银行山东省分行应该着眼山东省省情,快速有效发展业务,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切实贴近农村,服务农村经济。在缓解农村融资困境的同时,凭借国家支农的政策性优惠,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2. 发挥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支农作用。农业银行是我国最大的涉农商业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应积极发挥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支农职能,确保支农业务和支农力度能够强有力的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深化“三农”金融部改革,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构建省、市、县三级三农金融部运行机制。重点放在为乡镇农村工商企业提供存贷款业务、农业存贷款业务和乡镇居民储蓄业务,充分发挥在县域资金、网络和专业的优势,为农村经济产业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和融资渠道。

(二) 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

金融机构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最大限度满足农村金融需要,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状况。

1.开发新的融资方式。开发新的融资方式,通过将相关项目集中、集中发放资金的方式支持农村农产品的生产和产业带的建设,夯实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的升级;通过将资产、负债、中间业务整合营销的方式,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贷款、承兑票据贴现、应收账款融资等方面的金融需求,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融资效率。

2. 实现贷款方式的创新。开发新的贷款方式要积极开办信用证打包贷款、保险单质押贷款等业务,推广使用企业融资债券等新工具。发展林权抵押贷款、订单农业质押贷款、存单质押贷款等进行小额信用、互助信用等小额信贷业务创新,开发各种形式的社团贷款、信用贷款、联保信用贷款等,推进传统农村信贷产品创新。

【参考文献】

[1] 徐绍荣.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财政, 2011, 23(2):120-125

[2] 王志民. 农村金融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J]. 黑龙江金融, 2009, 16(3):70-71

作者简介:于靖,女,(1989,07-) ,山东威海,本科。研究方向:农村金融现状。

猜你喜欢
金融支持农村经济
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