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巴两国产业互补性分析

2018-08-29 11:20郑凯迪
大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互补性一带一路

【摘 要】 巴基斯坦作为中国重要的战略伙伴,是东、中、西亚得以连接的重要枢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巴经贸关系日渐紧密,合作也逐渐朝着更自由、更全面的方向发展。本文将主要通过贸易结合度指数(TCD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ITT指数)来分析中巴产业互补性,并对产业合作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贸易结合度 互补性 产业合作

我国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巴基斯坦作为沿线重要国家之一,通过增加往来贸易、增进邻里和谐关系,并提出“中巴经济走廊”这一战略方针,将使中巴经济合作达到史上一个新高点。为推进中巴产业合作的多样性和进一步贸易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分析中巴产业互补性,并通过互补性分析得出中巴家未来贸易合作的重点所点,推进合作效率。

一、贸易互补性相关指数介绍

假设有A、B两国,其中A国对B国的贸易结合度为:

其中分子代表A国对B国的出口占A国总出口的比例,分母表示B国从世界的进口占世界总进口的比例。TCD>1则表示两国之间贸易往来较为密切,且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反正,TCD<1,则代表两国贸易往来较少,互补性较低。

IIT的取值范围是0到1,当等于1时,则代表此类产品在两国贸易间是产业内贸易,当等于0时,代表此类产品在两国贸易时是产业间贸易。如果产品属于产业间贸易,意味着该产品在两国的互补性就越强,所以当IIT越接近于0时,两国互补性就越强。反正,IIT值越接近0就代表互补性较弱。

二、中巴双边商品贸易互补性实证分析

(一)中巴贸易结合度指数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自2005年以来,中巴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值都大于1,说明两国一直保持着稳定的贸易往来,并且逐渐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07年中巴自贸协定正式实施以来,贸易密切程度有所增加,变现为2007年的2.086,大于2005和2006年的1.952和1.830,说明贸易协定的签订对于增强两国经贸关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在全球的泛滥导致两国的贸易程度有所降低,直接降低为1.656,但值仍然大于1,所以并没有产生特别严重的影响。2008年之后,两国在克服金融危机危害的同时逐渐使贸易回升,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直到2013年首次提出中巴努力建设旨在促进两国友好贸易的中巴经济走廊,贸易结合度直接上升到2.168,首次超过2007年自贸协定时期的2.086的高值,中巴经济走廊在以往友好的基础上更加拉近了两国彼此依靠、共同发展的密切关系,中巴依靠自身优势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期间加大貿易往来,抓住全球化贸易的尾巴,促进本国经济再一次发生质的飞跃。

中巴贸易结合度指数之所以一直大于1,并且增长趋势不减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中巴作为一直友好相处的邻国,地理位置的优势是促进两国贸易的一大重要因素,相近的地理位置直接减少了商品的贸易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两国不同的要素禀赋是贸易产生的另一大重要原因。巴基斯坦的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农产品、棉花的生产具有较为完美的种植环境,矿产资源的巨大储藏量为其采矿业的发生提供了巨大潜力。但由于种植技术、设备、资金等落后,巴国农业并没有达到应有的产量。而采矿业由于技术缺乏,隐藏的巨大矿石资源并不能得到有效开采。而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正好为巴国存在的不足得以有效弥补,中国在技术以及资金等方面都能助巴国摆脱相应困境。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为两国的贸易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能,促使贸易结合度的不断增加。

(二)中巴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

经测算,纺织原料及制品、食品饮料及烟酒、植物产品、皮革制品等产品的IIT指数值都趋近于1,主要表现为产业内贸易,互补性则较弱。纺织原料及制品除了2008年的0.66和2013年的0.58之外,其余年份的值都在0.8以上,2005年和2012年,均达到了0.98;食品饮料和烟酒的变动受中巴自贸协定的影响较大,2005年还是0.08,此时偏向于产业间贸易,自从签订了自贸协议,直接增加到2006年的0.69,以后年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到2014年已经达到0.90,说明品饮料和烟酒行业由最初的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互补性由强变弱;植物产品的IIT值在2012年之前均低于0.3,此后便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到2014年0.86的水平,在2012年之前,中国和巴基斯坦在植物产品之间主要表现较强的产业间贸易,在2012年之后,则呈现出一定的产业内贸易倾向;皮革制品的IIT指数值在10年间有较大的波动,在2011和2013年均达到峰值1,而2014年又回落到0.57的水平,说明中国和巴基斯坦在皮革制品方面主要倾向于产业内贸易,有较弱的产业互补性。

而在矿产品、贱金属及制品、活动物及产品、动植物油脂及制品、化工产品、塑料橡胶及制品、木及木制品、纸及纸制品、鞋帽、石陶水泥、宝石贵金属及制品、贱金属及制品、矿产品、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光学仪器等产品的贸易上属于产业间贸易,互补性很强,具有加大的贸易潜力。

在测算的19类产品中,仅有四种产品属于产业内贸易,互补性较弱,而剩余的15中产品均为产业间贸易,说明中巴在产业贸易中较多的是存在互补而不是竞争。中巴由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禀赋、技术等因素的不同在各产业的发展方向、现状和需求等方面会呈现出很大的不同,因此,也为中巴合作贸易提供了可能和基础。因此,加大未来贸易合作是中巴未来发展方向,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探索出互利共赢的贸易方式,让两国形成更稳定、更开放的贸易空间,在优势互补中同发展,共进步。

三、中巴产业合作建议

第一产业合作: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农业发展由于基础不同、具备的条件不同、未来发展方向不同等因素,具有不同发展现状和优势。中巴农业合作基础主要围绕着中国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资金支持可以为巴基斯坦的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不仅为巴基斯坦农业走向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中国的对外投资发展提供方向。两国农业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第二产业合作:巴国政府目前正积极推进制造业、矿业、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的机器设备、完善的管理理念。巴国政府非常重视纺织业、矿业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融资、出口、机器设备进口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这也为中国企业进入巴国第二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也为中巴合作提供了更进一步的可能。中国企业一方面可以抓住巴基斯坦政府对于第二产业的各项激励政策,大力在当地投资建立新能源发电站、参与矿物勘探项目等;另一方面,可以向巴基斯坦出口相关生产设备和系统等基础设施,巴基斯坦未来发展需要先进技术作为支撑。中国企业可以抓住机会与巴国合作,加强两国经贸往来,互利共赢。

第三产业:巴基斯坦国内已成立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均较少,不能有效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这就给中国企业在巴投资创造了机会。巴国金融保险业行业在法制、监管等方面都在不断完善,更好的发展需要更进一步的外资刺激,巴基斯坦政府也逐渐放开外商投资的准则,努力形成一个开放的投资环境并给予外国投资一定的保障和支持。除此之外,由于巴基斯坦的批发和零售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将面临转型升级的需求,人民生活质量相应也逐渐需要提高,对于进口食品、化妆品、保健品、服装等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中国的批发零售业逐渐走向成熟,这也为两国合作打下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慧玲,马海霞,陈军.“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印、中巴贸易增长因素研究———基于修正的CMS模型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6(3):127-135.

[2] 吕宏芬,俞涔.中国与巴西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2):56-64.

[3] 韩永辉,罗晓斐,邹建华.中国与西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J].世界经济研究,2015(3):89-98.

[4] 程云洁.“中巴经济走廊”背景下提升中巴贸易发展问题研究[J].南亚研究季刊,2015(2):94-101.

作者简介:郑凯迪,女,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猜你喜欢
互补性一带一路
浅析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
企业外部互补性资产管理对象的选择
中国园林欣赏的两种模式及其互补性——对陈从周园林欣赏理论的环境美学反思
企业外部互补性资产管理及其“情境”培育
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服务贸易的互补性研究
小句关系的多元解释与研究方法的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