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规划经济学视角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分析

2018-08-29 11:20柴伟强
大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发展

柴伟强

【摘 要】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实现我国社会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城镇化,而在以往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脚步并不能完全的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在这一新型的城镇化发展策略中有关经济视角的考虑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就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介绍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希望对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有所帮助。

【关键词】 经济学视角 新型城镇化 发展

引 言

就我国的现状来看,城镇化还是一个过程相对漫长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农村向城镇转化的过程,也是我国城镇建成区覆盖面积逐渐扩大的过程,以及农村人民生产工作方式逐渐被城镇同化的过程,或者更好实现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过程。一个地区的非农业人口所占的比重就是该地区的城镇化率,提高城镇化率是加快和提升地区城镇化进程和水平的唯一途径。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城镇化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前两者对后者起着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这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

1 城镇化的必然性

1.1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带动的结果

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相辅相成,存在着互进互利的关系。工业的高速发展使人力逐渐被机器所取代,解脱了人们的双手可以去做更多的工作,加速了经济的发展,快速增长的经济吸引人们慕名而来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城市。而这样先进的工业生产力也必将取代落后的农村生产力,逐渐会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样也就推动了城镇化的脚步。工业化无疑加快了城镇化的脚步,而城市本身也形成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以及政治集中的区域,相比于农村其所具有的功能才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为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加快了当地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2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

想要实现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就是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想要提升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城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具体来讲,城镇居民的生活离不开农产品,而农业的发展也就解决了城镇居民对粮食以及商品化农产品的需求,同时工业化和城镇化又为剩余的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并为农业提供更快捷效率更高的生产机械,从而提高生产的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3城镇化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产业结构的更新和变化带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人们的生产力不断地提升,从而使人们的经济收入快速增长,消费需求也逐渐的多样化,这就造成了第三产业经济快速的发展。而随着人们各种消费需求的增加,相应的第三产业也就随之发展,并且造成第三产业供求成本较少的主要因素就是人口增多带动的消费行为增多,对服务行业也就有了越来也高的需求,形成地区经济的规模化发展。就城镇化来讲,其正好满足了第三产业发展的所有需求,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4知识经济发展客观拉动了城镇化进程

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成为了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代名词。知识经济就是指将理论知识作为生产工作开展的指导方针,而作为知识传播主要地点的高等院校以及吸引高新技术人才的产业大多聚集在城市中。可以这样说,知识经济逐渐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要素,因此,与其相关的院校和产业必然会吸引大量的人口聚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

2 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的推动工业化的发展,积极将我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却忽略了城镇化的发展,导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显著的落后于工业化发展的脚步。目前我国各地普遍采用人口统计的方式进行当地城镇化率的测定,但是统计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了各个地区的城镇化率差异十分显著,不过可以明确一点,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是相对较低的。就一些国外国家的城镇化发展来看,大多数国家的城镇化发展是要领先其工业化水平的,相比于工业化在国外城镇化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因此发展的速度要明显的高于工业化发展的速度。在中国,城镇化率的数值明显的低于工业化率的数值,并且工业化发展的速度仍有提高的趋势,要明显的领先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发展逐渐受到了我国政府的重视,随着工作的不断的开展,虽有显著的提升但仍然难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城镇化与工业化本应是共同进步的,造成我国城镇化发展这一现状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城镇化发展的认识不足,以及在城镇化配套体制上的缺失。

3 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中的经济学

3.1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城镇化发展

作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的发展中国家,造成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落后于其他国家的主要原因是发展的侧重点不同,过分的注重工业的发展尤其是重工业,并将农业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大量的投入到工业发展中,还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造成了城镇化发展受到阻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的制度严格的限制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只能每天重复着耕作劳动,除开经济上的联系外中断了农业与工业之间的联系,工业成果没有被应用到农业发展中,农业剩余劳动力也没有被应用到工业生产中。这种情况也就造成了城乡二元结构成为我国早起社会的主要经济发展结构,对城镇化发展置之不理,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这种对农民的政策性歧视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以后才有所改善,但直到改革开放三十年以后认为得到完全的改善,在社会格局和制度仍存在不足。由于对城镇化发展上存在政策和逻辑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地方的城镇化发展速度极为缓慢。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城镇化率应明显的高于工业化率,而我国的发展规律却与之相反,可以说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第独一无二的。

3.2迁徙制度限制城镇化发展

由于我国在城镇化配套制度上的缺失,导致众多农民工投身到城市的生产劳动中却不能在城市定居,不能拥有城市户口,这中经济现象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也是较为严重的人口歧视。而在国外的众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农村劳动力在参与城市劳动生产后,就具备了在城市定居的资格,享有城市居民的一切福利和权益。中国的农民工在城市里打工,不一定能够定居,也不一定获得城市居民身份,享受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更是无从谈起。综上所述,农民工不会举家迁徙,诸多无形或者有形的壁垒,限制农民工的迁徙和创业的自由。城市对于广大农民工来说,只能是暂居和工作的区域,城市居民身份是难以实现的。这对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来说也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3.3农村资源浪费对于城镇化发展造成的阻碍

农民工将进程打工作为了主要的经济来源,因此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城市中度过,造成了加重所修建的房屋大面积的闲置。而这些闲置的房屋,从我国政策的层面来考虑都属于自行修建的小产权房产,在房地产交易市场上这种房屋是不具备交易的资格和权益的,这就导致了闲置的房屋只能闲置,没有合法且正规的渠道进行流通。这是资源典型的资源浪费,并且是对农民工收入的政策性浪费。城市的壁垒牢牢的将农民在城市里投资消费拒之门外,造成农民工被迫回到农村进行低附加值和低使用价值的消费与投资行为。城市的发展、城市的整體消费能力,也就是拉动内需,成为了一句空谈、一纸空文。

结 语

从上述分析可知,关于我国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路径,首要的就是将过去对城镇化的认识不足以及对工业化的偏重加以改善,补充相关的政策。尽最大努力使城镇化发展追赶上工业化发展的脚步,并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上述的观点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孙叶飞,夏青,周敏.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33(11):23-40.

[2] 杨慧,倪鹏飞.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5(02):63-68.

[3] 于燕.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J].财经科学,2015(02):131-140.

[4] 蒋晓岚,程必定.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性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3(02):130-135.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