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7年我国航空物流园区发展研究

2018-08-29 11:20宋文妍
大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开发模式

【摘 要】 在航空物流园区不断建设发展的情况下,土地资源供应、园区规划以及园区投资规模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在介绍航空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归纳航空物流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后,对航空物流园区的趋势做出了相应判断,同时此趋势也是针对解决航空物流园区的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航空物流园区 开发模式 园区规划 园区投资

一、引言

航空物流园区是随着航空物流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2015年以来,临空经济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航空物流园区作为临空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建设重点。航空物流园区是指以依托机场建设,以航空货运为主要运输方式,为临空产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物流产业集群区域。该区域以降低综合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保障水平为目的,集中建设物流专业设施群和众多专业化航空物流企业,开发口岸功能,为临空产业提供航空供应链物流服务保障。

二、发展现状

(一)航空物流园区的建设布局。目前,我国东部沿海的大型机场货运吞吐量占领航空货运市场的主要份额,其周边的航空物流园区得到有效发展;而小型机场发展航空货运实力欠佳,对航空物流园区的需求较小,建设情况也远不如大型机场。航空物流园区分布符合经济发展情况,将货邮吞吐量排名前20的航空物流园区按照地区分,华东地区占4个,西南地区占3个,华北与华中地区各占2个,西北与东北地区各占1个。华东地区占据经济发展先天优势,承载较多货邮吞吐量,航空物流园区建设成为重要发展基础,同时,西南地区在海运方面不具备优势,积极发展航空等运输方式成为首选,从而导致物流园区建设具有相对优势。

(二)航空物流园区的开发运营模式。现阶段我国航空物流园区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开发建设时,多半会采用管委会管理模式的管理模式;而以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和物流地产商模式进行开发建设的航空物流园区,则大多会选择企业主导型,主要以机场为主导的运营模式并以成立股份公司制的方式管理航空物流园区。除此之外,也存在诸如成都航空物流园区以综合运作模式运营的,当然它最后的管理也是以管委会为主。

三、存在问题

(一)土地资源供应紧张。航空物流园区因其功能等特点,需要有足够的土地资源支撑。尽管国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建设用地指标管理等相关政策,但目前机场建设用地指标依然紧张,尤其是机场多建于市郊区域,与农业保护地、耕地等指标经常发生冲突,而航空物流园区建设用地的规划指导尚不明显,导致问题出现时无法顺利协调,航空物流园区建设受阻。

(二)园区规划有待完善。由于政府规划以及征地限制等方面的原因,部分航空物流园区与机场没有实现无缝连接。机场在规划时往往会优先满足客运需求,并在机场周边建设配套的商业设施。规划时存在的“重客轻货”现象,导致航空物流园区可供使用的优质土地资源受限,直观表现为航空物流园区在地理位置上距离机场较远,航空物流园区与机场跑道零对接这一航空物流最突出的优势缺失,导致从物流园区出来的货物需要到机场“二次安检”,增加了交货时间与交接流程的复杂程度,影响航空货代入驻园区的积极性,阻碍园区招商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投资规模相对较小。航空物流园区的建设投资大、资金回收期长、风险高,因此,相较于其他物流园区的投资规模小,远不及其他物流园区。根据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发现,航空物流园区投资规模大多在1-10亿元,位于第四梯次,如陕西国际航空物流港总投资为5.2亿元;而其他类型的物流园区多处于前三梯次,如张家港玖隆钢铁物流园计划投资300亿元,沈阳国际物流港经济区累计投资资金34亿元,投资规模在30亿以上,都处于第一梯次。

四、发展趋势

(一)园区规划趋于合理。针对现阶段航空物流园区建设出现的资源不足与资源过剩问题,未来航空物流园区建设将朝着量力而行、适当超前的方向进行。园区的规划建设需要与机场总体规划、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交通规划等相衔接,相互协调发展。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满足当下航空物流需求,而且需要考虑长期需求,伴随机场规模的变化而变化,满足不同时期经济发展需求,保障运行效率。同时,过度超前会导致园区内各项设施使用效率不高,导致航空物流的总成本升高,降低航空物流园区的竞争力。因此合理规划,适度超前将成为航空物流园区今后建设的首选方式。

(二)完善周边空间布局。航空物流园区的规划将趋于科学、合理,在进行总体规划建设的同时,充分考虑机场、航空物流园区与临空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航空物流园区布局应该与机场临近,保证货物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增值、周转和分销。同时,需要紧紧围绕物流功能,明确园区定位,发展以电商、保税、转运等功能为主导,以仓储、会展、贸易等功能为主导等不同侧重的航空物流园区,避免相近区域重复建设。

(三)投融资方式更加多样。2014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以及财政部发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提出通过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未来航空物流园区可通过多种投融资模式,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同时降低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使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关系。航空物流园区主要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建设成本高、收益水平较低,投资风险较大,采用多种投融资方式建设,未来将普遍应用于航空物流园区建设领域。

【参考文献】

[1] 闫欣.基于临空经济区的区域航空物流园区的构建与组织运营管理模式研究[D].2013.10

[2] 李甜雨.航空物流园区形成的模式探讨[J].2014.03

[3] 吴昌勇.航空物流园区形成机理[J].2004.08

[4] 黃由衡,段丽丽.国内空港物流园区开发模式比较-兼议长沙空港物流园区的开发[J].2013.03

作者简介:宋文妍(1994-),女,汉族,天津静海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中国民航大学,物流工程,天津市邮编300300。

猜你喜欢
开发模式
鼓浪屿音乐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与优化策略
邢台微营销市场前景与开发模式研究
四川康养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模式研究
区域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