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与实体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2018-08-29 11:20王董平
大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虚拟经济实体经济财政政策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产业面临空心化风险,实体企业融资游离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大量流动。本文综合文献分析财政政策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避免脱实向虚、加快财政改革和政策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总需求管理,夯实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关键词】 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 财政政策

一、引言

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实体经济面临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税负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实体经济要素向虚拟经济流动,实体企业融资游离于实体经济,民间资本涌入投机市场(陈春雷,2013),制约实体经济良性发展,造成实体投资意愿下降。实体经济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在利率下调空间有限、货币传导渠道不畅的现实背景下,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到很大制约(申广军,2016),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激励实体经济增长,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什么是实体经济

李强(2013)提出实体经济一词并非经济学中的专业术语,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也没有收入实体经济一词。随着各国虚拟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学者对虚拟经济的广泛关注,实体经济作为与虚拟经济的术语逐渐被学者广泛提及。国内外相关文献中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学术语主要是“货币政策”、 “金融市场”等。德国经济学家乔纳森·特南鲍姆提出的经济“倒金字塔”理论,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部经济金融化的价值都能构成倒置的金字塔结构(董俊华,2011)。该结构分四个层面,第一层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产品;第二层是商品和真实的服务贸易;第三层是股票、债券、商品期货等;最顶层是完全虚拟的金融衍生品。

综上所述,实体经济是指经济运行中以有形的物质为载体、进入市场的要素以物质形态为主体的物质产品、消费、服务等所有经济活动,不仅包括农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也包括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本文所指实体经济主要是除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以外的其他所有产业。

三、财政政策与实体经济增长

当经济不景气时,学者普遍认为中央政府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能够促进经济的复苏与增长。郭庆旺等(2007)研究发现我国财政政策总体上具有显著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凯恩斯效应”,即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够促进各部门消费增长,带动实体部门生产。而且不同的政策工具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一)财政分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周业安(2008)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在1994年后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温娇秀(2006)研究认为财政分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存在显著的跨区差异,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李国璋等(2010)发现财政分权所带来的市场分割会削弱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王韬等(2010)研究发现中国财政支出分权能促进经济增长,但财政收入分权却阻碍了经济增长;贺俊等(2013)认为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二)财政支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王宝顺(2011)从财政支出分类对经济增长效应分析,发现某些财政支出会减少市场交易成本,但有些支出在减少交易成本却对经济带来效率的损失,最终无法实现增长目标;邓悦等(2013)研究发现地方财政支出能显著的促进经济增长,以教育支出作用最大;严成樑等(2009)认为生产性公共支出不一定能促进经济增长,且存在着地区间差异;陈高(2014)发现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外部效应和区域差异。也有学者认为财政支出对经济影响较小,高军等(2013)认为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长期作用非常小,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具有很强的滞后性;杨瑞平等(2014)认为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三)税收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彭志文(2011)认为政府存在满足财政支出的最优税率区间,在最优税率区间内,税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且认为我国税率还有下调空间。吴江等(2011)研究认为财政政策中政府支出对内需的作用比较显著,而税收对于外部需求影响则相对更大一些;申广军等(2016)研究认为减税不仅可以提升短期总需求,还可以在长期内改善供给效率。武永义等(2012)认为采取财政贴息、补助、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等多种杠杆,扩大民间投资开放领域,化解民间投资创新风险等,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可以通过财税体制机制和政策扶持方式创新,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发展。

总体而言,目前学者普遍认为财政政策能够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财政分权促进地方政府竞争,通过竞争促进政府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改善投资环境。财政支出增加能够拉动实体经济增长,但存在财政支出资金利用效率等问题。需注意的是,一昧扩大财政支出会影响赤字规模,合理的赤字水平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而赤字率过高则会产生“挤出效应”,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税收政策的调整也会国民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实体经济总体向好,也印证了中央政府减税降费对实体经济产生促进作用。

六、结论

实体经济的持续增长离不开金融行业的支持和财政政策激励及其有效协调配合,而金融业支持和财政政策激励又必须以实体经济的有效增长为基础。因此,政府、企業、民众应当重视实体经济和回归实体经济,加强实体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总需求管理,全方位多渠道夯实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逐步由大规模政府支出刺激政策向结构性减税政策调整,在有效改善需求结构的同时加强供给侧调控,助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 吴俊培,艾莹莹,龚旻.地方财政竞争无效率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17,(07):89-101

[2] 万存知.什么是实体经济?[J].金融博览,2016,(02):40-41

作者简介:王董平(1993—),男,汉族,浙江省仙居县,硕士研究生,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虚拟经济实体经济财政政策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浅析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
我认为中国“虚拟经济”过火了(当事者说)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