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需求

2018-08-29 11:20刘璐
大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四个全面

【摘 要】 面对近代中华民族的存亡危机,作为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的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弘扬和培育了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明确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使中华民族在新世纪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四个全面战略建设、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的需要;是世界和平发展基本趋势的外在表现。

【关键词】 民族精神 现实需求 四个全面

一、四个全面战略建设的需要

1、民族精神与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以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习近平为总书记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并做出全面部署。改革与整个历史时期是相伴随的,改革开放使我们走入了新时代,不仅使我国摆脱了贫穷,还成为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在新的时期总会伴随新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优势,我们必须深化改革。

2、民族精神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实现中国梦,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第一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一部分人达到小康社会,而是不让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群体掉队的全面小康。但我国仍处在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打破初级阶段,中华儿女应该全力以赴,改变现状,但急功近利容易出现问题,必须以民族精神作为指明灯,只要方向不出错,我国会打破初级阶段的状况,摆脱贫穷,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改善,人民不再为衣食住行所发愁,从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3、民族精神与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法治是文明的标志,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只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才会规范人民的生活,给人民带来便利,为了提高人民的质量,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种制度的顺利实施和最终落实,都和这个民族的传统思想和精神息息相关,民族精神是骨血中带有的精神,经久不衰,在现代社会中,能够主导国家政策的方向,容易被民众所认同。

4、民族精神与全面从严治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应对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关键在党。” 中国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克服种种困难,走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是引领者,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上行下效才能呈现一片和谐的景象,所以,应全面从严治党,只有一个正能量的党内环境,才能感染更多的人规范自己的行为,听从共产党的指挥。

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需求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伟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民族精神集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统一的思想深深的植根于中华民族的骨血里。中华民族历来就重视整体,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说,中华民族在其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处。近现代以来,中华大一统“王道”理念虽然受到西方侵略者的腐蚀,但是大一统的文化心理结构处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中华民族在其文化心理结构体验的深处,精神世界是和合同一统一的,而不是分裂的。今天,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属于不可缺少的一环。习近平同志在十九报告中强调,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三、世界和平发展基本趋势的外在表现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和平发展的外在表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爱好和平、追求和平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精神,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层次的精神底蕴。早在2000以前的中国,就有“和为贵”的文化传统,这一文化传统持续至今,生生不息。表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和平,渴望和平,使得和平精神深深的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中,铸就了中华民族与人为善的性格底蕴。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相互交流中,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价值和观念也相关交叉,推动了中华民族精神走向世界,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和平的向心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华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将和平的种子洒向了世界。

2、在和平发展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诸多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冲击。中国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也是基于世界大潮流的选择。当今世界不仅仅是科技、经济等物质的竞争,更是思想、观念等精神的竞争,文化相互交流,使得世界连成一体,文化相互碰撞和交流,而有些西方国家为了传播自己民族精神的优越性,对别国的民族意识、国家观念达到侵蚀,甚至认为“要征服一个民族,必须剥夺它的民族价值观。”这说明在当今世界,必须坚持走独立的和平发展道路。

任何一个民族,其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与世界接轨。世界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历史的趋势,中国共产党弘扬和民族精神,要把民族精神放到国际环境中,以博大的胸襟涉及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以“和而不同“的精神处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但在交流中,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引进一切有利于我国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为我所用,还应该具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使我国的民族精神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和平发展中显示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5日。

[2]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四个全面”学习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年,第 21 页

[3] B。A。利西可金等。第三次世界大战一信息心理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 马小红。和平发展与弘扬培育民族精神[J].2006.

作者简介:刘璐,1993年,女,汉族,山西临汾人,研究生,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四个全面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