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竞赛为导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2018-08-29 11:20张然
大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学科竞赛人才培养创新

张然

【摘 要】 学科竞赛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竞赛是激发学生潜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学科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本文对学科竞赛活动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培养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 学科竞赛 创新 人才培养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1号),其中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方面明确提出: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育部“高等学校高校教学状态数据库”也在不断更新全国性学科竞赛的成绩,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所以,大学生学科竞赛作为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很多高校普遍认可,也使很多高校把学科竞赛的水平作为评价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的意义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取得创新成果的特殊人才,创新型人才主要有学术型知識创新人才和应用型技术创新人才。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阵地,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摇篮,也是教育改革的基地。自从国家推进素质教育以来,社会对技术型人才需求更大,高校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学生拥有较宽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对其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学科竞赛,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竞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的自信心。大学生学科竞赛,是整合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有着常规教学不可及的创新教育功能,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生学科竞赛涉及到很多不同的领域,它是考察学生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赛,是一种超越课本范围、跨学科、难度大于常规考试的特殊考试。竞赛一般涉及扩展知识、综合性知识,强调考核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创新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学生的就业有着直接影响。

二、基于学科竞赛的应用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措施

1.课程设置体系改革

学科型的教学体系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基础知识要求较高,而且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取决于教师授课能力,这种课程体系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属于学习者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难以理解课程衔接及其关联性,难以激发探究式的学习热情。如果学习者的基础薄弱,或教师水平不高,则容易产生学习者不能完成学业或者学习质量大打折扣。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学习的基础上,建立以实际生产需要的课程设置体系,在前后课程衔接上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课程深度与广度上以应用技能为本,着重训练学生应用执行能力。

2.学科竞赛、教学改革、创新实践为一体

以教学改革为背景,有利于充实构建学科竞赛的政策环境;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引导实践教学改革和促进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可以推动创新实践活动的内涵和形式;学科竞赛、教学改革、创新实践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科竞赛、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组织架构。

通过学科竞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试验,不断修改和完善作品,学生也能够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个人的毅力和交流协作能力也得以加强和提升,可谓一举多得。在比赛中,教师和学生亲切交流和合作,很多老师对学生开放了自己的实验室,利用业余和休息时间对学生加以指导,经常和学生并肩作战,共同解决和攻克难题,闯过一道道关卡,夺取一个又一个佳绩和桂冠,师生关系得到了升华,也更加亲密,真可谓亦师亦友。 另外,通过学科竞赛,学生的自信心也显著增强,还明显地带动了一批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班级中具有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对于学风建设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学改革的进行。教师通过把课程和学科竞赛相结合,大力推动课程改革,实施翻转课堂等新的授课形式,为课程注入了新的元素和亮点,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也更加生动活泼,更受学生欢迎和喜爱了。另外,一些学生也通过学科竞赛为个人就业和自主创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收获可谓不小。

三、结束语

学科竞赛的示范性和导向效应,有效地推进了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学,促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倡导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通过开展学科竞赛,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出一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丽红. 基于学科竞赛的应用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46):46-46.

[2] 张泽旺, 眭平, 谢雯瑜. 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实验室科学, 2016, 19(2):232-235.

本文课题:校级课题:“竞赛型”教学模式在专业教育教学中的研究与创新,项目编号:2017YZD001

猜你喜欢
学科竞赛人才培养创新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