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2018-08-29 11:20刘彩陈月兰程照刘清
大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刘彩 陈月兰 程照 刘清

【摘 要】 大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的建设十分重要,既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也对党员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针对当前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党员服务活动的具体实践,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如:完善考核体系,确立奖励机制;健全培训机制,提升服务技能;加强团队沟通,健全信息共享;打造精品活动,提升影响力度;等等。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志愿服务 长效机制

党员志愿服务是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创新形式,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在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将志愿服务引入党员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服务精神,积极推进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探索是当前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意义

1.1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属性,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所系、力量之源,它依赖于千千万万高素质的党员。而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精英成员,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党员志愿者应当自觉地实践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多种形式联系和服务群众,为社会文明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奉献自己的时间与力量。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且艰巨的任务,他需要党员的高度自律与堅持。构建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有利于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1.2实现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

大学阶段于大学生党员的可塑性最强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正处于世界观形成、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为他们实现自我的奉献价值与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大学生党员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把自己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从而了解国情、开阔视野、丰富自己人生的阅历,进而升华人格,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通过加深对国情的认识和诚心对人民群众的服务与帮助,可以极大地增强他们刻苦学习、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与爱国情怀。

1.3促进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

志愿服务在我国的发展较晚,缺乏完善的制度。在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领域,制度更是严重匮乏。所以现在急需把志愿服务活动引向深入,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质量,克服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随意性、片面性和局限性,避免主观色彩,避免因为人员的更换而使活动停滞瘫痪,迫切需要构建长效机制,以确保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有序进行,扎实推进。

二、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现状

为积极响应“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奉献爱心、成长成才、创建文明”的号召,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模范带头作用,我们商学院针对大学生党员群体特性,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志愿服务活动:(1)“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以特殊优抚对象、残疾人、孤寡老人和社会困难户为对象的帮扶活动。(2)围绕特殊日,集中开展大型志愿活动。组织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做好事、讲文明”的活动、义务植树活动;清明节期间,组织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到城区公益性墓地、烈士陵园为祭扫人员及丧属提供服务; 建党节组织全体大学生党员开展“党员奉献日”活动,全体党员搞一天义务劳动,号召党员“为党旗添光彩,为社区做贡献”;重阳节,组织大学生党员到养老院开展义务劳动。(3)组织开展青少年帮扶活动。儿童节组织党员志愿者到儿童福利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组织网吧监督员开展义务巡逻,监督青少年上网情况;为流浪儿童、困难家庭的学生提供帮扶救助。(4)联合医院开展学生党员义务导诊活动,为患病人员或家属提供帮助,指导他们挂号、到各科室检查等等。

通过活动的组织实施,形成各有关单位相互配合、社会单位合作共建、学生党员全面参与、带动其他学生踊跃参与的工作方法和制度机制,加强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党员教育机制。通过志愿服务,学院持续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宗旨意识和身份认同,激励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积极性。通过组织大学生党员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学院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党员成为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倡导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社会和谐稳定和科学发展的促进者,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打响品牌,较好地带动全社会党员都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2.2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存在的问题

2.2.1 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建设不完善

根据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反馈看,活动激励不足是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实际困难。主要表现在:我院虽说初步建立了党员志愿服务表彰奖励制度,开展了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优秀党支部和先进个人的评比表彰活动,但是由于考核内容不够全面,奖励设置不够合理,未能很好地激发党员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让其积极持久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此外,我院志愿服务团队在志愿活动的时间安排上不能充分协调组织团队、学生党员和志愿服务对象三方时间,致使部分有意愿参与志愿活动的党员因时间冲突而不得不放弃参与志愿活动。

2.2.2党员志愿服务团队沟通不紧密

健全的组织管理机制是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形成长效机制的关键,就必然少不了良好的团队沟通。比如:学院志愿服务组织者与志愿者之间缺乏沟通,导致活动开展时志愿者陷入被动局面等等。党员志愿服务志愿者之间联系不紧密,导致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志愿者默契度不高,活动开展效率不高;此外组织志愿活动的各部门之间也缺乏沟通,导致资源不能及时共享,经验不能充分交流,阻碍了志愿服务机制的长效发展。

2.2.3 党员志愿服务经费保障不及时

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经费主要来源于学院党务经费。由于学院党务经费有限,且审批过程复杂,资金无法及时到位。导致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活动形式、时间受限,前期宣传工作开展困难,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经费无法及时跟进,使得活动开展会出现中断和延迟的情况,影响志愿服务活动的成效。

三、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改进措施

3.1完善考核体系,确立奖励机制

健全考核制度,学校应制定具体的考核和奖励办法,将志愿者招募、活动开展、工作认定等重要问题制度化,完善考核内容,如加入自评和互评,量化评价标准。健全激励和奖励制度,大学生党员参加志愿服务,还与日常行为考核、奖学金评定、预备党员转正等相结合,在毕业时为志愿者开具志愿服务证明,以期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设置合理的志愿活动时间并合理分配资源,让更多有意愿参与的党员可以更好的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加强党员教育,进一步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3.2加强团队沟通,健全信息共享

拓宽沟通渠道,如学院志愿服务组织者通过及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总结会议、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并邀请院领导、老师进行指导,加强沟通。在志愿服务之前通过流程图、PPT等各种形式对志愿者进行简单的培训,且在活动过程中对志愿者加以引导,并建立QQ群进行志愿者之间的沟通,就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进行汇总,增强志愿服务经验、知识、方法、技能的交流与学习,健全信息共享。构建学生党员专业信息库,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动向、志愿服务情况、专业技能等级、学业水平、个人特长等信息及时跟进、入库保存,建立起学生党员个人电子档案库,进一步完善了党员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推动了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发展与健全。

3.3建立保障机制,降低服务阻碍

根据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反馈来看,活动保障不足是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经费保障,大学生党员志愿活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学生活动经费或通过学生工作部门向上级争取的经费,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缺口相对较大,严重影响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效果。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专项基金,通过拉取社会部门的赞助等途径,给予适当的交通补贴、资料补贴,减少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中的经济负担。二是缺乏必要的权益保障,大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有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因此,应为其提供人身、医疗保险等,给予相应的激励和鼓励,保证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的切身利益。三是校地协同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沟通机制不畅通,无法达到资源共享。因而需要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枢纽建设,有效地利用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品牌效应和社会效应取得社会公众的认同和支持,确保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顺利推进。

3.4 打造精品活动,提升影响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和拓宽宣传方式,如与报社和电视台洽谈合作。做好调研,采纳各方意见,创新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并将取得良好成效的品牌活动进一步完善,进行定期开展,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精品活动”,大学生党员通过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实践贯彻实施党的宗旨,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如学生党员积极开展“助力爱心”、“爱心导诊”、“亲情支教”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宣扬党的宗旨,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生党员通过实践使自身的党性修养不断提升,同时号召广大青年同志投入到志愿服务当中,使志愿服务深入基层、深入家庭、深入人心,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影响力。

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提高了党员自身素质,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处处展现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但目前我们还有一部分党员志愿服务流于形式,短期化现象比较严重,要取得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的运行机制。构建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对党群队伍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财富,对进一步培育出优秀党员队伍、优化好党员教育机制、扩大志愿服务影响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实践的道路上努力探索服务机制,争取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苏秀霞,沈文华.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体系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踐与教学研究,2016,(06).

[2] 廖翠玲.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志愿活动的长效机制——以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党员为例[J].科技视界,2014,(03).

[3] 李维意,郭广伟.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1(1).

作者简介:刘彩(1979年—),女,汉族,湖南南县人,讲师,硕士,湖南科技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及党员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