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大学视角下民办高校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机制探究

2018-08-29 11:20李芳丽熊坚曹培培
大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校企合作民办高校

李芳丽 熊坚 曹培培

【摘 要】 以创业型大学的視角为切入点,对国内外创业型大学的校企合作模式、办学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提出了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办学的一些建议。研究指出:政府引导,建立民办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理顺校企合作各方关系;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建立质量高效的评估反馈机制;充分发挥民办高校的办学优势,构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办学机制 创业教育 校企合作

1 相关概念界定

1.1创业型大学

创业型大学,英文为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综观国内的译法,认为“创业型大学”最为贴切,因为 “创业型”更好地涵括了其特征。综合各专家观点,创业型大学的内涵应包括:与政企建立新型的关系,以提高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为目标,更直接地参与研究成果商业化活动,创新、教学、研究、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1.2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办学,是指校企双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在寻求互生共赢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其目标是形成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技术创新的三位一体的有效运行机制。

1.3“校企深度合作”教育

“校企深度合作”的定义,国内学者从合作内容、范围、外部动力、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描述。洪贞银认为,校企深度合作中过程的合作比结果的合作更为重要,校企之间形成积极互利的关系。张义平等认为校企深度融合,表现为校企合作面广,合作层次深,合作时间长,双方在资源、设备、管理、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互惠互利机制形成。雷正光提出,校企深度合作是融入高职院校招生、人才培养、就业的全套合作,涉及到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实习实训等多方面。杨娟认为,校企深度合作是一种政、行、校、企四方联动的合作办学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人员交流、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的有效模式,最终实现四方互惠共赢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综合各学者观点,“校企深度合作”定义为:学校和企业为主体,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四方发力,共同作为、利益平衡、资源整合,学校育人、企业用人机制有机结合,融入创新、合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1.4办学机制

办学机制是指办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机理的运行原理、相关制度及其作用方式。

2 国外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2.1合作模式典型

2.1.1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与校企合作。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领先全球,体系先进。斯坦福大学的MBA率先开设了以创业为主的课程。斯坦福大学密切联系硅谷,该校学生深受影响,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据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统计,斯坦福创业企业1996年的收入约占硅谷总收入的60%,达1000亿美元。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设立的创业教育研究中心负责全校的创业教育,开设的课程种类丰富,体系完善。其中的《创业管理》、《创业和创业投资》、《投资管理和创业财务》等课程提升了学生独立思考及成功实践的能力。斯坦福大学鼓励在校学生参加各种科研项目,并为学生参加科研和校外的协作项目提供相应的帮助。教授和学生都可以在自己创办的公司或是其他公司里兼职,使研究成果更方便快捷地转化成为产品,实现其实用价值。产学研“三位一体”相结合,企业、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循环。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与校企合作是美国“学工交替”校企合作模式的代表。

2.1.2德国创业教育与校企合作。德国校企合作的模式被称为“双元制”,指学生的教育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学校主要负责专业知识,企业等校外实训场所主要负责学生实践技能、职业能力的培养。企业每年为公司员工进行职业培训,行业协会承担着双元制的考评任务。其专业多是以职业分析、分类为基础。德国社会普遍认为“双元制”教育有力地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2.2国外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国外校企合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学工交替”及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各有特色。德国“双元制”模式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办学经费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培养目标明确坚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师资建设、教学模式等充分体现企业特色。美国的“工学交替”及英国的“三明治”模式有共同特点:政府重视并正确引导;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学校培养目标为应用型人才;企业的工作内容是学校教学的重要部分;学生顶岗实习有报酬。

还有一种是学校与企业合股的模式,该模式独特之处在于:一是学校按照企业模式运作;二是学校成为独立的实体,校企合作深入到学校发展与管理中,企业与学校相互依存。

3 国内校企合作模式及分析

目前,国内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学校主导、企业支持的形式办学;二是校企一体,产学研协作的方式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师资为教师和企业行家。总体来说,由于政、行、企、校各个层面对“校企深度合作”的认识还不到位,政府的政策、财政支持力度不够,企业的短视、被动行为使合作机制仍停留在表面。

校企合作较为成功的“交大--宝钢”模式,建立了“双导师”型教师队伍,重视科研教育团队的继续教育,并通过项目带动人才培养。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产、学、用”一体化,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工程实践平台的建设,调整学制推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贯彻“卓越工程计划”,培养社会所需的机械工程人才等。

4 民办高校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机制探析

4.1 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的基本要素

一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计划,结合市场需求对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出要求;二是校企共同开发培养内容,确立满足社会需求的合作办学课程体系;三是校企共同建设师资队伍,高校教研人员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研发及管理等工作;四是校企共同评价合作办学质量,确保评估结果公正、客观、全面。

4.2 民办高校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机制的建议

4.2.1政府引导,建立民办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民办高校办学机制有其特殊性,在校企合作方面相对灵活,但更需要政府引导与协调。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保障合作的长远发展。明确“合作教育”中各方的权力、义务、责任、利益等等,建立健全企业接收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的“实习制度”,建立健全“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共享及相关的优惠政策。

4.2.2理顺校企合作各方关系。校企合作办学是否成功顺畅,首先要理顺“政、行、企、校”等各方关系。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借鉴理事会制。理事会制可由高校牵头组建,进行策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形成一体化合作关系,明确各方职责与权益,合力支持学校办学。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形成目标明确、机制完善、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服务系统的高效运行机制,为校企深度融合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4.2.3 各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企业、行业共同深入探讨制订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提出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构想,包括人才培养整体思路、教育思想和观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过程、运行方式等。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理论与企业实践有效融合,基本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为企业输送专业素质强、社会满意的应用型人才。

4.2.4构建校企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互惠互利、各方多赢是校企合作的前提,目前校企合作停留在表层,主要原因在于各方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学校可以以产业(项目)为依托,与企业结成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双方利益的联结。依托校企理事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行业、企业联合调研,对接市场人才需求。应企业发展所需,寻求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项目,并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地方产业升级、调整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从而带动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

4.2.5建立质量高效的评估反馈机制。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校企合作也不能偏离这个方向。校企合作的实施与开展不仅要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还要顺应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顺应地方区域经济的特点,这就要求校企之间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估反馈机制。形成有效的评估反馈机制是校企合作教育的内在要求。只有确保信息在校企之间迅速反馈,并且及时解决存在的問题,才能更准确地检验校企合作的成功与否、效果怎样等,从而促进校企合作更好更快发展。

4.2.6 充分发挥民办高校的办学优势。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在资金筹措、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会遇到更多困难,但也有其自身优势。民办高校以市场为导向,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其对市场需求变化能够做出更为积极的反应。相对于公办体制,民办高校具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在改革创新方面更容易实施与成功。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借鉴国内外校企深度合作成功典范,结合学校实际和区域经济发展构建新的“校企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莉莉.创业型大学—斯坦福大学办学模式变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9:12.

[2] 赵淑梅.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4(6).

[3] 王军胜.创业型大学对中国民办高校战略发展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2(31).

[4] 史林.论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创新[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8(4).

[5] 邓秋实.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机制的探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41-42.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校企合作民办高校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