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超声与弹性超声成像在浅表部位脂肪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8-08-30 02:52吴文瑛冯佩明于淑凤王晓岩赵丽李韬
智慧健康 2018年20期
关键词:脂肪瘤浅表比值

吴文瑛,冯佩明⋆,于淑凤 ,王晓岩,赵丽,李韬

(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2.承德县妇幼保健院,河北 承德 067000)

0 引言

脂肪瘤是起源于脂肪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全身任何部位的脂肪组织均可发生,临床上常见于颈肩部、背部、胸腹壁、臀部及四肢的皮下组织。大部分脂肪瘤在病理结构上含有大量的脂肪组织,有些复杂类型的脂肪瘤还含有血管、结蹄组织等其它组织,构成血管脂肪瘤、纤维脂肪瘤等。目前在对脂肪瘤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常规诊断是最为常见的方法,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的使用也非常普遍。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诊断中若使用常规诊断方法,往往仅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病情等进行分析,因此其诊断效果并不佳,甚至可能会出现误诊或是漏诊等情况,对临床诊断和治疗也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使用更加有效的诊断方法非常重要。超声检査是临床上检查脂肪瘤的常用方法。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UE)技术作为最新的组织定性技术之一[1],多用于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的诊断,而用于脂肪瘤的诊断未见报道,本文旨在探讨常规超声与弹性超声成像在浅表部位脂肪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浅表肿物患者78例,男性37例,女性41例,年龄7个月至72岁,平均52岁,临床症状表现为浅表组织可触及包块,边界清楚,活动度好,部分患者有压痛。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脂肪瘤。

1.1.1 纳入标准

(1)能够被确诊为出现了浅表肿物的患者;(2)未出现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不会因为其他疾病的因素影响到临床诊断结果;(3)患者精神状态正常,能够较好的依从临床诊断,不会因为其他疾病因素影响到临床诊断效果;(4)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且已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5)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且同意。

1.1.2 排除标准

(1)排除出现了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或是恶性肿瘤,会对临床诊断效果造成较大影响的患者;(2)排除精神状态不佳,在临床诊断时无法较好依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患者;(3)排除患者本人或其家属不同意本研究者。

1.2 研究方法

使用我院HITACHI Preirurs彩色多谱勒超声仪(日立公司生产),探头频率4~12MHz。充分暴露肿物部位,先应用二维超声进行纵断面和横断面扫查,观察肿块位置、层次、边界、边缘、形态、内部回声及后方回声特征,取肿物最大长轴声像图切面存取图像测量肿块最大长径;彩色多普勒模式下观察肿块血流供应情况。启用弹性成像模式,采用手法加压,探头在肿物表面垂直方向做轻微的振动。使ROI(感兴趣区域)大于病灶2~3倍,仪器显示屏上压力与压放频率的综合指标采用2~3为宜[2],并持续3~4s。用双幅实时显示功能动态观察超声弹性成像图。选取稳定的弹性图像,依据Itoh等[3]提出的五分法进行脂肪瘤超声弹性成像硬度评分,测量肿块与同部位正常肌肉组织的弹性应变率比值(SR)。

2 结果

2.1 二维及彩色超声表现

78例脂肪瘤患者,位于肩颈部14例、背部17例、胸壁4例、腹壁12例、上肢8例、下肢18例、臀部3例、外阴部1例、前额1例。位于脂肪层42例、肌层25例、脂肪层与肌层之间11例;肿块最大长径11cm,最小长径1.4cm;15例病灶呈类圆形,6例病灶呈分叶状,37例病灶呈椭圆形,20例病灶呈梭形;呈均匀高回声32例,中等回声15例,低回声26例,混合回声5例;有包膜65例,无明显包膜13例;78例病灶后方均无回声衰减;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的65例,偶见点状或条状彩色血流信号的13例。

2.2 超声弹性成像结果

超声弹性评分为1分的33例(见图1),超声弹性评分为2分的45例。肿块与同部位正常肌肉组织的弹性应变率比值(SR)为0.48~0.86,均值0.67(见图2)。

图1 脂肪瘤超声弹性成像图及弹性评分

图2 脂肪瘤与周围组织弹性应变率比值

3 讨论

脂肪瘤是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在软组织肿瘤中占49%[4],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皮下浅表组织,一般体积较小的脂肪瘤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并且位置较深的脂肪瘤也不易触及。脂肪瘤还可发生于四肢较大的肌肉组织内,沿肌肉的长轴方向生长。脂肪瘤病理呈结节状、分叶状,有包膜,切面黄色油腻,有纤维间隔,其组织结构与正常脂肪组织相似[5]。

脂肪瘤在临床发病过程中,一般并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仅会导致局部发生肿块,这种肿块的情况一般可以单发,也可以为多发。其质地相对柔软,边界也比较清晰,呈现出分叶状的特点,活动度也比较好。但脂肪瘤的位置一旦较为特殊,则会导致较为严重后果。对于深筋膜下方的脂肪瘤,则会导致各种症状的出现。而这些症状一般取决于肿瘤位置和大小,例如纵膈脂肪瘤会导致心悸或是呼吸困难,手部脂肪瘤会导致活动受限等。而这些症状的出现,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较大影响,若没有对其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可能会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准确有效的诊断,对于脂肪瘤患者而言非常重要。

当前在对脂肪瘤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最为常见的方法为对临床症状进行分析,例如通过对肿块进行按压,观察其特点以及临床症状等进行诊断。但需要注意的是,脂肪瘤的临床症状和肿块特征并没有较高的特异性,极有可能会和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和漏诊。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加准确的诊断方法开始得到了关注。例如病理学检查即为最为准确的诊断方法,被称为“金标准”。通过病理学检查后,可发现其病灶切面呈现出淡黄色,有着完整的薄层纤维性包膜,其中也有小梁分隔开的脂肪小叶。而肿瘤细胞主要的组成为成熟脂肪细胞,也有少量的脂肪母细胞。病灶内部的血管一般并不多,但可能会发现病灶呈现出粘液变性或是骨化钙化等情况。通过病理诊断能够更加准确有效的起到诊断效果。但病理诊断的花费时间相对较长,并且也属于侵入性的诊断方法,在实际的诊治过程中,并不能够为治疗提供较大关注。因此更加有效的诊断方法开始得到了关注。

高频超声检查是浅表部位脂肪瘤诊断的重要手段,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超声主要通过观察病灶的部位、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作出诊断。脂肪瘤病灶边界清晰,大多数病灶有明确的包膜,较小的肿块内部回声较均匀,多为高回声或等回声结节,较大的肿块多以低回声为主,内部可见多发线样中强回声。较大的肿块内部可发生脂肪的液化坏死,造成肿块的内部回声不均匀。位于脂肪层内的脂肪瘤多为高回声结节,而位于肌层内的脂肪瘤体积较大,多为低回声为主。脂肪瘤的超声回声强度与瘤体内的脂肪含量及分布的均匀程度相关,肿块后方回声无衰减。肿块内部多无血流信号,少数较大的脂肪瘤内部可见少量的彩色血流。图像特征不明显的脂肪瘤应与皮下纤维瘤、海绵状血管瘤、脂肪肉瘤等相鉴别[6]。由此可见,常规超声实际上并不能够对脂肪瘤进行较为准确有效的鉴别。尤其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更是无法起到较好的诊断效果,甚至可能会导致误诊或漏诊情况的出现,影响到临床治疗,对患者造成影响。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是新兴的超声检查技术,弹性成像评分法以彩色编码的形式显示,根据各组织弹性系数不同进行定性弹性成像。弹性成像能够提供组织内部的硬度信息,直观性较强。脂肪瘤质地较软,弹性评分为1~2分。应变率比值(SR)是通过对比病灶与周围正常肌肉组织的应变率来反映肿块的硬度。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可以量化反映病变相对硬度,减少主观偏倚,在超声诊断中被广泛应用[7-10]。尤其是在对脂肪瘤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更是能够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实际上脂肪瘤有着自身独特的密度特点以及弹性特点,和周围正常机体组织有着较大不同,因此通过超声弹性成像的手段,能够准确有效的发现其病灶位置,并迅速确定其病情[11-13]。而对于和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而言,使用超声弹性成像也能够取得较好效果。脂肪瘤由于其内部的主要组织为脂肪细胞,相比其他肿瘤例如皮下纤维瘤、海绵状血管瘤、脂肪肉瘤等,在密度和弹性上仍然有着较大差别。而基于此,通过使用弹性超声成像能够对其进行较好的鉴别诊断,从而取得较好的临床诊断效果[14-15]。尤其是相比传统的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准确率更是较高,在实际的诊断中,对于脂肪瘤患者而言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显示,脂肪瘤硬度低于正常肌肉组织的硬度,SR比值均值为0.67。结合肿物的弹性成像评分及应变率比值可提高脂肪瘤的诊断准确率。在本研究中显示,超声弹性评分为1分的33例,超声弹性评分为2分的45例。肿块与同部位正常肌肉组织的弹性应变率比值(SR)为0.48~0.86,均值0.67。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应用超声弹性成像的方式,能够明显提升在实际诊断中的准确程度以及检出率,因此在临床诊断时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也能够较好的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常规超声特征明显的脂肪瘤较易诊断,而对于图像特征不明显的脂肪瘤应用弹性超声检查,通过观察肿块的弹性评分及与周围组织的应变率比值可进一步明确脂肪瘤的诊断。常规超声与弹性超声成像为浅表部位脂肪瘤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脂肪瘤浅表比值
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研究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后纵隔Ⅱ型髓样脂肪瘤1例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比较与应用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