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亲情护理干预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实际效果进行探究

2018-08-30 02:52乔素婷薛梅
智慧健康 2018年20期
关键词:焦虑症亲情病房

乔素婷,薛梅

(山东省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青岛 266340)

0 引言

焦虑症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多见的神经症类疾病,主要多以焦虑情绪为典型疾病特点,可引起睡眠障碍、内心恐惧、胸闷、运动性不安、心悸等常见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水平[1]。故加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就显得颇为重要。本次研究试论焦虑症患者护理全程中应用亲情护理干预的临床实际效果及现实意义,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根据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分组。X组(n=40)中,有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4~59岁,平均(41.39±6.01)岁;Y组(n=40)中,有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4~56岁,平均(41.20±5.24)岁。将两组的一般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计算得出P>0.05,可进行分析与讨论。

1.2 护理方法

X组(n=40)应用亲情护理干预,其具体护理干预对策如下:(1)环境指导。舒适、整洁、温馨的病房环境可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病房内的床单、被罩以及枕罩应当定时更换并清洗,每天定时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可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此外,病房周围应当保持安静,尤其是当患者在休息时。在病区走廊、病房窗台上可摆放一些绿植、盆景等,目的就在于使患者保持心情愉悦[2];(2)用药指导。由于不合理用药不仅会加重焦虑症,使控制成效大打折扣,还会引起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因此,护理人员需加强注意并叮嘱其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对于不识字的患者,可采取口头指导的方式指导用药;(3)心理排解。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史、住院史、家庭背景等,并根据其实际焦虑症状况制定个性化亲情护理干预方案。在护理全程中,与其加强沟通与交谈。交谈时,采用温和、亲切的态度;扮演“亲人”角色,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耐心认真倾听其主诉内心的真实感受,并表示理解与关心[3]。尽量满足其实际健康需求,引导其主动讲述内心实际想法,有助于不断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增强信任感;(4)社会支持。在与患者加强沟通以外,与其家属保持良好沟通性也显得同等重要。护理人员应当主动告知其家属多给予陪伴、理解、尊重与支持,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从而共同让患者感受到亲情温暖,缓解或解除焦虑情绪,有利于促使早日恢复健康[4]。Y组(n=40)应用一般护理干预,包括病房护理、健康宣教、心理疏导、轻松疗法等基础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评价并同步记录两组的①焦虑情况,采用SAS量表,包括遵医行为、睡眠质量、精神状态、治疗及沟通[5]。分为重度焦虑:70分以上;中度焦虑:60~69分;轻度焦虑:50~59分;②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总分100。得分越高,则表明生活质量越高;③护理质量满意情况,A级:90分及以上;B级:60~89分;C级60分及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焦虑情况

X组的遵医行为、睡眠质量、精神状态、治疗及沟通得分均少于Y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的焦虑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的焦虑情况比较(±s)

X组Y组404038.13±1.2058.65±2.0541.39±2.1456.33±1.2840.32±2.6957.16±1.5541.07±1.9855.63±1.79

2.2 两组的生活质量情况

X组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得分均优于Y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性,详见表2。

表2 两组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s)

X组Y组404081.20±18.2070.65±18.1164.25±11.6952.97±10.2869.32±14.3957.66±13.5580.01±9.1364.55±8.79

3 讨论

焦虑症作为临床中常见精神障碍疾病之一,常伴有胸闷、精神紧张、失眠、心悸等临床症状[6]。在目前临床治疗焦虑症中常用抗焦虑药物进行干预,虽可取得一定成效,药物控制时间能够维持约2年。但如果在治疗期间同步实施科学、有效护理干预,可在最大程度上缓解或消除焦虑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将环境指导、用药指导、心理排解、社会支持等亲情护理干预措施贯穿于护理全程中,取得理想成效。在护理期间,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把其当作亲人般对待,让患者感受到亲情温暖[7-8]。一方面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面貌,使其保持良好心态,心情轻松、愉悦;另一方面还可在最大限度上满足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增强其满足感与安全感[9]。

本研究表明,相比于Y组,X组的焦虑情况得到明显改善;X组的生活质量、护理质量满意情况均优于Y组,提示亲情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获取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进而改善护患关系[10]。

综上所述,在临床对焦虑症患者护理全程中应用亲情护理干预可大幅改善或解除焦虑症状,提升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对改善护患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焦虑症亲情病房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现代人当警惕知识焦虑症
换病房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病房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抑郁症焦虑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亲情故事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