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8-08-30 02:52颜秀丽
智慧健康 2018年20期
关键词:卧床循证心肌梗死

颜秀丽

(吉林省梨树县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吉林 梨树 136500)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发病较急,具有较高的病亡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1]。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现代的护理模式,其护理依据是具有科学性的,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高质量的护理措施[2]。本文选择我院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对其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n=29)、观察组(n=29)。对照组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35~80岁,平均(52.4±2.5)岁;观察组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52.8±2.9)岁。所选择研究对象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3],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组间性别、年龄等多项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病情监测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循证护理:(1)循证小组以及循证问题。根据患者等的实际情况,建立循证小组,并充分掌握循证护理的相关原则等,查找资料以及询问专家,并与护理经验相结合,分析出各项循证护理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检索资料以及文件,找寻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并探讨措施是否可行、是否具有科学性等,最终确定方案;(2)循证护理的实施:①病情护理。因为患者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很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尤其是心律失常,因此必须要对病情进行监护,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抢救),观察脉搏、脸色是否出现异常,确保一旦出现异常能够及时报告医师,并进行对症处理。②给药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使用的药物大多为溶栓药物、抗凝药物等,护理人员应当认真选择给药时间,并向其及家属讲解药物的作用以及禁忌、可能会引发的不良反应等,在用药期间还需要仔细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4]。③心理护理。此疾病具有发病急的特点,患者往往会存在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会存有轻生的想法,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进行沟通、疏导与缓解,给予鼓励,帮助树立康复的信心[5]。④基础护理。确保皮肤清洁、干净,指导与协助翻身,避免产生压疮;对于肢体功能障碍者,应做好保暖措施,避免使肢体过度受压;对于清醒者,则需行科学指导,制定出早期功能训练内容;对于长期卧床者,则需要嘱咐多摄入蔬菜、水果等,避免发生便秘;对于存在便秘者,可行灌肠治疗[6]。

1.3 评判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纳入到SPSS 19.0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比较,P<0.05则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率失常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心率失常发生情况(n, %)

2.2 卧床时间等比较

观察组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卧床时间等对比(±s)

表2 卧床时间等对比(±s)

观察组 29 2.01±2.0010.95±0.65对照组 29 5.24±0.7418.08±0.85 t 8.15735.832 P 0.0000.000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发生缺血、缺氧等造成的,多伴有胸骨后疼痛,极易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对生命构成极大威胁。临床中多选择介入治疗等,但是由于患者的依从性不高等因素影响,导致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7]。

常规护理方式通常具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没有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而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循证护理得到了更好的应用,可保证患者能够得到有依据的护理措施,很好地弥补了常规护理的盲目性以及主观性[8]。循证护理根据患者以及护士的情况,建立循证小组,并结合经验确定出循证问题,然后再检索文件等,共同探讨出具有科学性的护理措施。在实施循证护理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使患者明确循证护理的优点、在治疗期间应当注意的事项等;及时疏导与缓解内心的不良情绪;指导正确服用药物,避免误服、少服等现象出现;实时观察病情,并做好各项抢救工作,便于一旦发生异常可对症进行处理;通过压疮、皮肤、饮食等多项基础护理,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平衡膳食,增强机体抵抗力;通过多项循证护理共同帮助患者康复,使其能够得到最高质量的护理[9-10]。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帮助降低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并促进康复,具有可观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卧床循证心肌梗死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