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小镇劲吹文明风

2018-08-30 05:25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鄂托克前旗创城文明城市

鄂托克前旗地处鄂尔多斯市西南部,是最早建立的少數民族抗日革命根据地之一,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也坐落在这里,红色是这里的底色。2017年11月14日,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公布,鄂托克前旗榜上有名。早在2010年,鄂前旗人就走上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他们以创建自治区首个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为目标,强基础补短板抓德治,厚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一幅精神文明建设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草原小城旧貌换新颜

秉持“创建为民 创建惠民 创建利民”的理念,鄂托克前旗把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作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要务,瞄准市民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学校教育、交通秩序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综合施策,立行立改、常抓不懈。通过几年的努力,全民健身中心羽乒馆和游泳馆等便民场馆拔地而起,改造水冲式厕所123座,镇区硬化率达到100%,覆盖镇区和镇郊结合部的4条公交线路全部开通,建成家长学校23个,旗中学家长学校荣获“全国示范家长学校”称号,社区标准化便民服务大厅、警务室、卫生室等硬件设施实现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实施了“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建设了一批“家庭图书馆”“草原书屋”和传统美德展示长廊。以旗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基本形成了旗、镇、村、户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给群众的生活带来新变化。

文明春风在全城激荡

2017年,以文明城市创建测评迎检为契机,鄂托克前旗集中力量建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喷制设置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 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公益广告墙8000多平方米,在各镇主要街道、小区等人口密集地区安装公益广告灯箱、宣传栏(架)3000多个。协调各窗口行业、各单位的LED显示屏和出租车后置显示屏,滚动播放各类公益广告,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成立旗志愿者协会,建设了10个志愿服务站点,组建了30支、6000多人的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大街小巷开展文明劝导、入户宣传等活动,发放各类宣传品4.2万个。同时,在旗电视台、“今日鄂前旗”等媒体上开辟创城专题专栏,开设“文明眼”随手拍等平台,曝光了一批不文明行为和慢作为、懒作为的单位部门;建立“创城啄木鸟”微信群,搭建起干部群众参与创城、监督创建的互动平台,创建工作的群众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围绕提升城乡居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素养,鄂托克前旗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明创建工作始终,创新实施了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德善草原·大美前旗”社会治理工程和“智慧党建”工程,深入开展“爱我鄂尔多斯”、全民阅读活动等主题活动,全旗84个嘎查村(社区)全部建立村规民约、善行义举榜,成立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大行动,选树身边好人、最美系列人物、道德模范和“闩整人家”等各类文明典型1200多例,昂素嘎查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旗人民检察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还涌现出张忠玉、白雨等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学好人、做好人成为了潮流,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依托“1+6”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七一”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和群众爱国主义教育。

(鄂托克前旗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王英楠)

猜你喜欢
鄂托克前旗创城文明城市
开发建设导则于城市开发建设实践——以桃浦智创城为例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创城”进行时
鄂托克前旗“德治”创新引领社会治理
蒙古族祭火仪式的传承与发展
文明城市创建有哪些新要求
内蒙古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