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扶贫的吴起探索

2018-08-31 06:24陈小玮
新西部 2018年8期
关键词:吴起林场造林

陈小玮

吴起县有“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之称。到2012年,吴起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44.79万亩,经国家确认兑现184.87万亩,成为全国退得最早、还得最快、面积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县,全县林草覆盖率由1997年的19.2%提高到72.9%,实现了“青山绿水”的华丽变身。2013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生态延安建设步伐,吴起县开启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建设工程。这一轮的退耕还林不仅在经营机制上进行新探索,还在脱贫攻坚战中担负了重要角色。

“才三四年的时间,绿了这么大一片!”站在吴起县铁边城镇北梁最高处,冯建福指着脚下种满树的山坡兴奋地介绍着。

坡上间或有几丛大些的树,那是二十年前退耕的成果,但面积很小。北梁气候旱,地势高且寒,种树生死全看天,成活率不高。记者目力所及的大部分树是这两三年才种的,以常青类松树为主,混有山桃、山杏经济林。更远处土黄色的山坡与这里的葱郁形成了明显对比。

2015年10月,冯建福注册成立了建福家庭林场。他说自己“既不流转土地,也不承包经营,只投资种树——买树苗雇当地村民种,地里的树依然归原村民所有,造林的收入也归村民”。

“那棵就是山桃树。”冯建福指着不远处一棵树叶带点浅赭红的树。山桃树耐旱,对土质要求不高,种下四年就开始挂果,七年即进入盛果期,盛果期长达十五年。一斤桃仁能卖3元,一亩山桃树每年能给村民带来3500元左右的收入。

冯建福小时候印象中的铁边城,每到初冬时节就狂风大作,黄沙漫天。经过十多年的持续退耕还林,家乡生态状况有了改善。积累了一些财富之后,他决定返乡投资开办家庭林场。

“投资搞家庭林场,绿化了环境,又能给贫困户增加一些劳务收入。”这是冯建福投资家庭林场的初心。

家庭林场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2015年,一方面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另一方面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吴起县制定了大力发展家庭林场带动周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生态扶贫政策。为解决多年“造林不见林”的现状,吴起县委、县政府决定在铁边城镇的李台子、北梁、吕沟咀、田南湾试点发展家庭林场。这几个地方的共同特点是林草覆盖比较低、自然环境相对较差,另外,试点家庭林场的创办人,均是有头脑、有实力、有能力、群众信得过、热心公益事业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家庭林场是近些年诞生的新生事物。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出台家庭林场的相关标准,为了支持、促进和引导陕西省家庭农场(林场)快速健康发展,2017年12月,《陕西省家庭农场(林场)登记管理暂行办法》颁布。这次吴起在探索林业经营模式方面又一次走在了前头。

投资家庭林场前,冯建福是建福运输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2015年,他在老家郭店子村申请了4500亩荒山,投资60万元办起了家庭林场,还联合村里的5户农民栽种了180亩山地苹果。

以前出村的路,只能“踩個驴蹄蹄、踏个人的脚片片”,走不了车。为便于种树,冯建福投资修建了一条长8公里的通村土路,还有一座连村的桥。

目前,冯建福的家庭林场面积已扩大到3万亩,涵盖陈岔、北梁、张台和王洼子4个村。按政策种树三年验收合格后,冯建福可以拿到每亩400元的财政补贴,前期经营需要他垫资。从2015年至今,冯建福花在种树上的投入已达数百万元。“目前是亏损的,后期即使拿到补贴,也不足以实现盈亏平衡。”冯建福说,他没想着靠林场盈利。

林场平时雇3个护林员,1个人一年工资3万元,主要负责禁牧,加之查看树的生长情况,看哪里需要补苗。春天补常青树,秋季补山桃山杏。春秋两季种树需要上劳力几百个,以本乡镇为主,贫困户优先。村民种树,一年下来一个人能有七八千元的收入,有机会都愿意来。

为了实验不同大小树苗的成活率,同样的松树分别种了大树(1.5米高)和小树两种,前者每株10元,是小苗的五倍,但小树成活率更高。大苗子对水的要求高,反倒不适应这里旱的气候特点。对于三年平均成活率达95%的结果,冯建福还是非常满意的,也是他种树前所没有预计到的。以前退耕还林时村民也种树,但成活率都不高。

政府在对家庭林场提供支持的同时,也期望家庭林场为贫困农户搭建一个致富平台,比如,造林用工优先选用精准扶贫户,如果发展需要可将务工农户转为林场工人等,这样既能给群众增收提供就业岗位,又解决了国家要“被子”(绿化环境)的问题。

吴起县铁边城镇寨子湾村距县城只有80公里,但要在山坳里不断地转弯、爬坡才能到达。这里天干地薄,400多人的村子现在只有100多人留守。

铁边城镇寨子湾村村民李树和2003年办了县里第一家石油运输公司,生意做得有模有样,是当地人眼里的“油老板”。为了让老宅门前变绿,他到县林业局买树苗,不料想被县政府“相中”,成为寨子湾村生态扶贫的带头人。2015年6月,李树和注册成立“树和家庭林场”。

产权制度改革为家庭林场奠定了政策基础。在核定全村村民林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彻底清理村集体和群众的林地资源资产归属权,将农户退耕地和“四荒地”、沟洼地承包给家庭林场。李树和承包了2.2万亩荒山,并与铁边城镇寨子湾村等周边几个村的村民定下协议:头十二年内林场的林木和效益归承包人所有,之后林木将成为寨子湾村村民的个人财产。

刚开始种树时,村民们不相信树能种活,几十年了,坡上都是光秃秃的。村里人都认为李树和把钱砸到坡上,响都不会响。但李树和决定进行“属于我个人的一场实验”。十年前,他与婆姨一起试种的桃树已成林。为提高树苗成活率,他专门修建了雨水蓄水池和地下灌溉设备。三年前种下的桃树现在也都结了果,这说明只要肯种善管就没问题。

“我把树苗照片发给北京的一个林业专家,他都不相信这样的土壤能种活树、能种大树。”李树和骄傲地说。这些年,买树苗、平坡地、建设备、发劳务,李树和已投入数百万元。建起了苗木基地,修建了高位蓄水池,栽植山地苹果100亩,绿化荒山荒坡2万多亩。

近些年,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很多人都离开村在外打工,依然守在村里的多是贫困人群。寨子湾村民李文科因妻子罹患肿瘤无法出门务工,家中200多亩山地也是广种薄收,光景过得惨淡。“树和家庭林场”成立后,他在家门口就谋了份差事,忙季植树,闲季护林,一年能收入上万元。“等经济林长成了,我们一家也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李文科对十二年后家中拥有200多亩的经济林充满着期待。

种树可以改变小环境,在树和林场打工的铁边城镇庙梁子村村民宋佰华对此深有体会。上世纪90年代,当地年降雨量只有不到100毫米,今年都要突破400毫米了。宋佰华和老伴两个人都在林场干活,一年收入近万元。

“有政府补贴和头十二年的收益,肯定不会亏。”作为一个生意人,李树和在林场种了长柄扁桃、山杏山桃、山地苹果等经济林,将带给他经济收益。他还重修了自家窑洞,打算回村安顿下来。树多了,环境好了,鸟都飞回来了。他希望越来越多的村里人也能“归巢”。

据吴起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创办家庭林场的初衷就是鼓励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和低收入户,通过转让、承包、出租、互换、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林地和荒山流转。家庭林场建设面积不做强制要求,但要相对集中连片。鼓励发展楸子、山杏、山桃、长柄扁桃等经济林,开展多种生产经营,优化区域布局,壮大特色产业。家庭林场采取前三年由承包人自己投入资金运营,第四年至第六年,由县财政对60厘米以上的苗木每亩补贴400元,逐年按比例兑付的模式运营。

目前吴起县发展试点的4个家庭林场,已带动260多户贫困户和低收入户完成造林面积6.88万亩,在绿色发展中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精准扶贫双赢的新路子。

青山绿水变真金白银

从303省道右拐,在一条比较窄的公路上继续行驶十几分钟,一转弯就到了南沟湖。蓝天、白云和岸边的绿树统统倒映在狭长的湖水里,像极了油画框里的景色。“静谧”一词刚刚在记者大脑里闪出,就被工地隆隆作响的施工声切断。

“这里正在修码头凉亭。”吴起街道经济综合服务站站长赵自强朝左手边的窑洞指点着说:“那里将是游客接待中心。”赵自强也是南沟的包村干部。

一溜13孔窑洞,工人们正在用浅土棕色油漆覆盖原来宝蓝色的门窗。窑洞前的花池用青砖砌就,花还没种上。地面也铺着青砖,没铺完的地方露出土色。

南沟村是吴起退耕还林的一个示范点,用赵自强的话说,“南沟就是吴起的一个缩影”。

刚退下来的闫志雄在南沟村干了二十一年的支部书记,是全国退耕还林先进个人,还是延安市人大代表。1996年他上任时,南沟村是一个水电路三不通的贫困村,人年均纯收入不足600元,亩产粮食只有200公斤。上任伊始,他首抓的大事是修路、拉电、打井,改善村民的生活生产条件。1998年,他带领村民按照县、乡统一部署,率先实施退耕还林、舍饲养畜工作。

“要把25度以上的坡地退出来植树造林,还要禁止农民在山上放羊、改为圈养,太难了!”闫志雄回忆当初退耕还林时的情景感叹道。那会儿,他白天带着皮尺去量地,晚上给大家开会讲政策。

1999年底,国家给农民兑现退耕还林补贴粮款,还给种苗费,农民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了起来,共计退了6000多亩地,人均退耕10亩。2001年,闫志雄得知德援项目要在吴起实施,积极主动争取该项目落地南沟村。项目完成时,全村五个作业区共营造生态林15313亩,营建经济林1167亩,完成庭院林业示范户33户,培育高标准苗木圃地12亩,修建林道13.8公里,他自己就完成了90多亩造林任务,使得南沟林草覆盖率达90%以上,全村除口粮田外全部得到了治理。该项目经德国专家及省市监测中心监测,合格率达到99.6%,为村民领回了60多万元的劳务费。

南沟人造林出了名,闫志雄趁热打铁,与林业部门协商春秋两季组织村上的剩余劳动力给长官庙、吴起镇、庙沟等地造林,赚回200多万元的劳务费,先后有260多名村民参与种树。

2004年,闫志雄牵头成立了吴起林海造林公司。在绿化县域周边荒山的同时,为村上的贫困户提供增收的渠道,公司用工上对贫困户倾斜。

退耕还林前,沟里不下雨时没水,一下雨就是泥水。如今,山坡上不仅树木成林,村里通过治沟造地新造了120多亩滩地,形成一个450亩水面的湖,这么大水面在延安确属少见。

南沟距县城25公里,303省道穿村而过,东与志丹县顺宁镇接壤,北与靖边县周河镇毗邻,交通便利让南沟村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去年,在吴起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建虎建议下,南沟村两委会与村民商议打造度假村。村上规划设计的一期度假村面积为8.06平方公里,主打自然风光。围绕湖做文章,在码头修一个挑出水面的木栈道式观景台,搭建凉亭,游客可以欣赏“杨柳翠湖”的风光。这儿的柳树多,湖边的自然村名字就叫柳沟。核心区是龙腾广场,既是一个演艺活动场所,也有游乐设施;在广场周边打造陕北民俗园,体现陕北农耕文化;再配套一条美食街,满足游客吃饭的需要;山坡上准备打造1000畝的苹果园,春赏花、秋摘果……

度假村建设资金已落实了七八千万元,来源分两块:游乐设施含购买电瓶车、游船等费用来自贷款。基础设施部分捆绑各种资金,比如,道路资金来自交通局;生产道路的资金来自扶贫局;民居改造来自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游客接待中心利用的是财政局的壮大集体经济资金;景区绿化包括荷花种植资金来自山水林湖田项目……度假村占用村民的土地、林地、窑洞等,均采取折股年终分红的方式加以解决。

距南沟村三四公里远,有秦长城,通过航拍发现保存得很完整,因为路不通,人无法到跟前。在度假村二期规划项目里,将打造一条7.6公里的单行环线,在码头右侧山上修一个观景台,观景台上模拟建一段秦长城,以体现秦文化,游人也可以在观景台俯瞰湖景。此外,还将修一个退耕还林展览馆,展示退耕还林的成就。以后,随着度假村建设规模的扩大,也会考虑招商引资。

进度假村的道路有点窄,为防止拥堵,南沟村在度假村大门前修了一个迎宾广场以及停放私家车的停车场,游人可换乘电瓶车进出度假村。

“刚定下了名字——吴起南沟生态休闲度假村。”赵志强带我们到湖的尾端一片湿地前说。这儿有人正在种荷花,今年7月度假村正式迎客后,游人在这儿能看到100亩、7种不同品种及花型的荷花。

据预计,度假村年游客接待可达10万人,年旅游收入可突破300万元。度假村运营后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届时劳务用工首先考虑本村人,尤其是贫困户。去年已退出贫困村的南沟,目前有建档立卡户54户,其中10户贫困户,其余则为巩固户。

南沟度假村的目标游客主要集中在吴起周边县城一个半小时交通圈内的吴起、志丹、靖边三县的56万人口,再远一点即三小时交通圈的延安、榆林、庆阳三市临近的八个县,作为周末、小长假休闲的一个首选地。

“我们村有山、有水,以前就是不知道怎么干。去年,村上组织村干部到安塞南沟、延川梁家河、榆林赵家峁参观学习,大家一下子找到了方向,也增强了信心。”才上任不久的村支书白涛说。

今年4月10日零点,南沟村完成了核资清产,成立了合作社,下设旅游、劳务以及种植三个专业合作社,度假村则由旅游合作社、即旅游公司负责运营。

据介绍,南沟村将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南沟村土地资源,让分散的资金聚合起来,依托“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和“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品牌,以及特色窑洞群、秦长城遗址等,成立南沟旅游合作社,开展民俗体验、苹果采摘、水上游乐项目,以促进南沟经济转型和产业优化升级。

多项政策合力于“生态扶贫”

吴起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还是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目前全县14.3万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622人,其中,在册贫困户1397人,贫困村52个。

2013年,吴起县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并且将扶贫工作与深化林业改革、加快生态建设、培育富民产业相结合,采取林业项目倾斜脱贫、劳务造林优先脱贫、生态补偿帮助脱贫、护林管护扶持脱贫等创新机制五方面、二十项帮扶措施。

在吴仓堡镇冰草沟村,县林业局将精准扶贫工作中确定的13户贫困户纳入帮扶范围,给他们每户承包了15亩造林项目,每亩劳务补贴200元,每户可增收3000元。这一帮扶项目将作为该村的长期帮扶措施固定下来,直到他们彻底脱贫为止。

“县上在实施生态劳务补贴帮扶措施中,我们都是受益者。”正在自家林地补种树苗的贫困户刘彦昌说。

去年,白豹乡将153户重点帮扶户集中在白豹村造林1530亩,由贫困户代表组织实施,有劳力的精准扶贫户不仅可以通过参加造林领取劳务费,还能享受200元的补助;没有劳力参加造林的贫困户,由合作社雇人代替其完成造林任务,兑现2000元补助时扣除劳务费,其余兑付给精准扶贫户。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便于管理又保证了造林质量,没有劳力的重点精准扶贫户也能享受到生态扶贫的阳光政策。153户生态补偿户通过造林、护林以及担任护林员,2017年共计增收533817元,平均每户增收3489元。

白豹乡还积极发展山地苹果,对能力不足的农户,实施村干部代建代管,即有种植苹果意向的建档立卡户,可通过包村干部或帮扶人代为管理果园,五年挂果后果园交还农户,代管期间果园管护费直接交给管护人。通过这种方式去年秋季新建了141.5亩果园,为以后致富打下了产业基础。

吴起县生态扶贫20项措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林业项目向扶贫倾斜。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优先安排自愿退耕的贫困户,人均不少于2亩,补助资金不少于3000元,并支持营造以山杏山桃等为主的经济林;将国家林业重点工程80%的任务安排在全县52个贫困村,落实建设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三化一片林”项目全部安排在贫困村,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村现有林地优先纳入国家或地方公益林地,保证享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按照产权明确、谁造补谁的原则,每年落实中央财政造林补贴不少于2000亩,资金不少于400万元,贫困户优先进行申请,造林经验收合格后每亩补贴200元;每年落实森林抚育面积不少于2000亩,资金不少于20万元,对贫困户抚育所承包林地的,经验收合格每亩补贴100元;将贫困户国家退耕还林补助期满的重点生态林全部纳入公益林补偿范围,将集体公益林承包给贫困户管理管护,每亩每年补贴13元,每贫困户不少于2000元。

生态管护护林扶贫。积极争取国家生态护林员指标,优先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聘为护林员,每人每年补贴1万元;从贫困户中选聘天然林保护工程护林员,护林员不少于328名,人均年增加收入1200元。

造林绿化劳务扶贫。建林工程项目优先聘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参与工程建设,以实现劳务增收;结合“三变改革”,着力构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林业专业大户、家庭林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鼓励贫困农户通过流转集体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量化或作价入股、劳务入股等形式参与发展增加收入。

林业生态产业扶贫。鼓励引导动员具有劳动能力和有条件的贫困户建设山地苹果、楸子、仁用杏、长柄扁桃等经济林长效产业,貧困农户人均达到2亩。加强吊干杏等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提高产量,做好林木抚育管理技术服务工作,积极提供市场服务信息,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积极与陕西海天制药集团公司、延安圆方集团公司等企业合作,鼓励贫困群众参与沙棘产业园的建设,结合“三变改革”,采取“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适度引导贫困户培育刺槐、山杏、山桃、柠条等投资小、好销售的苗木,对贫困户的滞销苗木,实施的林业重点工程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确保贫困户在苗木培育方面的收入不减;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依托林地资源大力发展种植、养殖、食用、药用、菌类、林产品加工等林下经济;依托退耕还林森林公园开展休闲和健康养生旅游活动,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挖掘文化内涵、积极发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森林生态旅游业,优先聘用贫困人口。开发杨青或金佛坪郊野公园,以林地入股的方式,吸纳贫困户参与,支持贫困农户创建森林旅游人家等增加收入。

创新林业服务机制。推行乡镇基层林业站委托代办制度,贫困农户申请办理林木采伐、森林植物检疫等行政许可事项,可就近委托基层林业站全程代理代办,对于老弱残等群体可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优先予以办理;对贫困户的林业项目贷款和农民林业小额贷款,优先安排中央财政贴息;成立县林业投资公司,加强林业融资和方便进行碳汇交易开发;面向贫困农户,加强林业实用技术培训,年培训人次不少于600人次,手把手为贫困户教技术、教管理,确保每户至少有一个会经营、懂技术、善管理的“能人”;加强与广州市广碳碳排放開发投资有限公司、仟亿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开发碳汇交易林130万亩,将贫困群众的林地优先纳入碳汇林,增加贫困群众林地的收入;探索为贫困户承包经营林地投保森林保险,弥补因火灾、病虫害、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强与国际泥沙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协作,试验选育新品种,探索老园改造新技术,切实提高林地林木质量和产量。

2017年,吴起县为贫困户落实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525户,造林7129亩,户均增收2000元;4646户建档立卡户全部享受生态效益补偿,户均补助830元;将集体公益林承包给重点贫困户1997户管理管护,落实管护面积30.55万亩,户均补偿1980元;落实328名贫困群众转聘护林员,户均每年补助1200元;累计林业实用技术培训贫困户2300人次;发展家庭林场4家,完成造林4.3万亩、山地苹果1600多亩,上劳8000多人次,带动4个村的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800多元;大力鼓励贫困户种植油用牡丹,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落实45户贫困户参与油用牡丹栽植,种植面积300多亩,预计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到2020年,吴起要在目前4个试点家庭林场的基础上,力争培育发展100家家庭林场,以吸纳贫困人口3000人,实现人均增收4000元的目标。从试点看,家庭林场先期投入大,收益期比较晚也较短,按现有政策只有短短的六年,如果没有资金对其支持,这一新的经营形式吸引力有限。有关专家建议:一、财政可为投资人担保,使之方便获得贷款;二、投资林业苗木购买花费很大,目前有补贴但兑付期要到四年之后,可考虑适当提前以缩短投资人的垫付期;三、要提前考虑品牌创建以及林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免出现因产品销路不畅出现售卖难实际发挥不了产业致富的尴尬情景;四,目前基本依然是政府在积极推动,在政策支持方面应形成一种良好氛围,通过市场来调动农户在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下发展生态产业的积极性,以实现森林资源总量稳步增长、林产品供给持续增加、富民增收效果显著增强的发展目标。

(本文图片由中共吴起县委宣传部提供,特此致谢!)

猜你喜欢
吴起林场造林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数字
湖北3家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吴起的悲剧
湖南省今冬明春计划人工造林150万亩
浅析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
吴起:打败你的不是我,是你的双眼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
植物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