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长如何为孩子树一面思想道德旗帜

2018-09-03 06:05刘凤云
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有效沟通思想道德家庭教育

刘凤云

摘要: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在儿童时期进行适宜的道德启蒙教育,能够奠定儿童一生的道德生活。本文以怎样为孩子树立思想道德意识为题,通过对家长做好品行规范、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培养孩子的传统道德观念及文明观等层面进行阐述,就如何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提出了具体方法。

关键词:家庭教育 思想道德 品行规范 有效沟通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词典中把道德解释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它以善与恶、美与丑、公正与偏私、正义与非正义、诚实与虚伪等作为行为规范,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它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可以说,我国的公民道德,就是要求中国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不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不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严重阻碍着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想要改善这一现状的最有效的办法,或许要从孩子的道德教育抓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者,家庭是人们最早接受道德教育的摇篮,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金斯贝瑞曾说:“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个老师,因此他们对子女的一生有着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他们站在价值观提供、态度形成和资讯给予的第一线上”,所以,家长以及家庭成员要带头做公民道德建设的典范,在孩子心目中树立合格形象,通过家长的文明道德行为带动影响并抓好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帮助孩子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是父母一生的职责所在。

一、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阶梯,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因此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产生不小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在平生的教育环境来看,家庭教育处于基本阶段,地位也是十分稳固的,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父母可能会忽视德行的教育而重视智力教育,这成为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著名文学家老舍曾富有深意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在自己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深刻的。

儿童期是思想道德发展的主要时期,由于阅历知识经验有限,儿童尚未形成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倾向。同时,他们的模仿性强,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可塑性。在儿童时期进行适宜的道德启蒙教育,能够奠定儿童一生的道德生活。而在家长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最重要是家长要为孩子树立一面思想道德旗帜。

二、家长做好孩子儿童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

(一)做好品行示范

有句名言叫做“其身正,无令则从;其身不正,有令不行”。也就是说,在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家长如果能够在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自觉做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的表率,沒有命令孩子也会效仿,假如家长的行为与道德建设所规范的背道而驰,那么,就很难管好孩子。

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敬,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选一个温暖、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为他们做出榜样。父母与子女朝夕相伴,对子女的身心,人格等个性化情况最为清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即时性。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情关系更增加了道德教育的情感色彩,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习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基础,是一个人成人后立身处世的根本,有了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自觉的遵守社会的法律规范,才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孩子是一本书,家长不能只顾往后翻,不去认真思考。但真正明白这本书是困难的,因此,家长要与孩子多接触,多交谈,以好朋友的身份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多为孩子考虑。当孩子慢慢长大,走向成熟后,自然会看懂这个世界。家长读明白了孩子的想法,自然也就走进了孩子建造的世界。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同样可以敞开孩子的心扉,多点理解,少点怪罪,构成心灵上的沟通,才能以孩子好朋友的名义把健康的思想和正确的经验给予孩子。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有:

1.学会聆听,允许孩子发脾气

学会聆听,是交谈的第一步。当孩子正为某事生气时要允许他发脾气,而不是去责备。父母可以心平气和地同孩子坐在一起,放下当前的工作,耐心听完孩子到底在为什么而生气。当了解到生气原因后,与孩子一同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孩子也会很自然地平静下来,问题也会因为这一举动而得以解决。只有让孩子知道你在认真聆听他的苦恼,并且和他一起解决问题时,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空间。

2.真诚地做出反应,表达真实感受

孩子通常比大人更加敏感,一句话一个词可能就会给孩子带来冲击。父母在与孩子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让孩子明白你的态度是必要的。另外“身体语言”不可忽视,美国人类学家的结论是:所有影响力中,语言占7%,音调占23%,表情及肢体动作各占35%,因此只有通过这些行为表达出的真实感受,才是孩子最能理解和最在意的。

3.选择恰当的谈话时机,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

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要选择合适的机会。我们知道,一般的时间规律,在下午五点到七点的两个小时是最需要补充能量、恢复体力的时刻,这一时刻属于生理活动的谷底。而这时正是孩子放学回家的时间,因此,在这个时间最好不要谈论过于敏感和严厉的话题,这样会让孩子陷入心情的最低点。谈话时机固然重要,但是谈话的内容也很关键。我们在和孩子谈话时,要尽量平和、委婉,不要过于尖刻、直白。因为自尊心人人都有,保留孩子的自尊心,是为孩子健康的心理状态打下基础。

(三)培养孩子做礼仪上的标兵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文明、重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说过“礼之用,和为贵”,并告诫“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胜于剑戈”。培养讲文明懂礼貌的下一代,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是每一位家长的责任。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除了结合具体事例告诉孩子讲文明懂礼貌的必要性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导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例如:重视孩子的仪表,每天坚持让孩子刷牙洗脸、饭前便后洗手等,这对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发展有很大影响;语言是传达思想感情的载体,文明礼貌的言语表达让孩子更加优秀,一些如“你好、再见、对不起、谢谢”等常用的文明用语,家长要言传身教,提高孩子的修养;孩子能否做到文明礼貌,如何待人接物也是判断的途径。家长应从一件件小事上培养孩子优秀的行为习惯,比如,对见到需要帮助的人进行帮助,让孩子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客人来了之后要主动问好,以及爱护公共环境卫生,遵守交通秩序,不破坏公共设施等。

我们曾经看到电视中有这样镜头:妈妈给长辈端洗脚水并亲自洗脚,紧跟着,年幼的儿子就给妈妈端来了洗脚水……可见,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作用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的。作为家长,就应该在社会、在家中、在邻里、在公共场合,处处规范自己的行为,时刻想到在你的身旁,有一双稚嫩的眼睛在注视着你。就是说,家长及家庭成员要做思想道德建设的典范,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通过家长的文明道德行为带动影响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设,树一面思想道德的旗帜,让我们的孩子在灿烂的阳光中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兰天)

猜你喜欢
有效沟通思想道德家庭教育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农村小学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技巧的研究分析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中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养成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