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资本主义批判走向对共产主义展望的线索

2018-09-03 03:47张梦蝶
智富时代 2018年7期
关键词:异化劳动共产主义资本主义

张梦蝶

【摘 要】异化劳动思想不但揭开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奥秘,而且反证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连结起来。异化劳动思想是马克思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走向对共产主义的展望的重要逻辑线索和理论线索。

【关键词】异化劳动;资本主义;共产主义

异化劳动思想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这一思想不管是在马克思恩格斯时期,还是在当今社会,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它不仅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还显示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光明前景。

一、异化劳动思想的由来和含义

“异化”一词在德国古典哲学诞生前并不具有哲学意含,它在希腊文中原是“分离、陌生化”的含义,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将其引申为“疏远上帝,不相信神”的意思。在世俗概念中,“异化”多指权力等抽象的东西“陌生化、被剥夺”。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异化的含义前后经过两次变化,一次是黑格尔把它作为专门的哲学概念引进哲学,并把它理解为外化,还有一次是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人的本质力量创造的宗教与人分离,并反过来支配着人的行为和思想。马克思的异化思想的第一来源是费尔巴哈。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第一次把它与劳动相结合,从而创造了异化劳动的概念,这一创造性的结合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哲学著作中,在其哲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异化劳动思想是《手稿》的核心,其含义也在《手稿》中得到了详细的阐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劳动者同它的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者生产的产品本该归自己所有,或者由社会共同支配,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却被资本家占有,反过来工人们又要受这些产品即资本的支配。所以劳动产品对工人而言是一种本质之外的东西。二是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的异化。黑格尔在其哲学中第一次把劳动归结为人的本质,马克思批判吸收了他的思想,认为人的本质力量是通过劳动来确证的,然而在资本主义雇佣制度下,劳动不是自愿的,而是强迫的,也不是快乐的,而是折磨的、摧残人的,更不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三是劳动者同它的类本质的异化。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应该是自由的有意识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而在现存制度下,劳动却被贬低为谋生的方法,人的类生活也变成维续人的肉体生存的方法。四是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工人不但在劳动中生产出自己发生异化的结果,而且还生产出所有者之间发生异化的结果,也就是说在私有制下不但工人发生了异化,而且商品所有者也发生了异化。在利益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人与人的关系了,而资本家与工人之间也不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整个社会都充斥着物欲。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资本家之间的物质关系都是异化的产物。并且这种结果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体现出来的。

二、异化劳动思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然也包含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不管是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的异化,还是人的类本质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归根到底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而异化劳动产生之后又生产出资本家对产品的占有,从而巩固私有制。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制度下,异化劳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资的表现形式,另一种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

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资本家表面上利用“科学的劳动组织”来发展生产,实际上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榨取利润。因此马克思指出,即使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但是以利润为存在价值的资本家抛开历史和道德,把劳动力的价值降低到生活资料以下,使劳动力处于持续萎缩的状态。资产阶级想要压迫工人阶级,就必须使工人阶级能够生活下去,能够在社会中生存,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被剥削得几乎失去了生存条件,表面上资本家一直在支付工人的工资,实际上这已经不能满足工人的最低生活标准。这实质上就是劳动通过工资形式对人产生的异化,这种异化带有一种欺骗性的色彩,使工人们觉得自己的生活条件差是因为经济原因,而不是因为政治原因,所以工人最初的反抗斗争仍停留在“自在”的阶段,只是同本工厂的资本家进行斗争,捣毁机器,要求提高工资和缩短劳动时间,这也就是所谓的“工联主义”。虽然这种经济斗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迫使资本家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和改良,如确定了8小时工作制,提高了工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保障了工人的劳动权利和劳动安全,但是这种表面的让步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工人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而资本家的小小的让步也并不是为了工人考虑,完全是为了麻痹工人、欺骗工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以便能获取更多的利润。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虽然劳动者的待遇相比之前显著提高,但是其提高的幅度远低于劳动者劳动所带来的价值增长。因此只要资本主义制度一直存在,这种以工资形式存在的异化也会一直存在,工人也就仍然处于被剥削的条件下,相应地工人的生活状况实际上不会得到真正的改善,其经济条件即使相对改善也仍将低于社会经济发展本应带来的提升水平。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包括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个方面,而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增加资本积累,资本家采取了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两种方法,用以最大程度剥削工人。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是指在工作日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提升生产效率来减少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增加。在资本主義发展的初期,工人处于分散状态,觉悟还不够高,所以资本家普遍使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式。伴随着交往的发展,工人之间的联系逐渐紧密,斗争的呼声也越来越大,明显的延长工作日长度的方法已经不再适合彼时的形势,所以资本主义制度成熟以后,资本家便采用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来获取超额利润。在相对剩余价值方法的指导之下,虽然工作日的长度一定,但是工人在劳动中付出的体力却比之前更多,这对工人来说同样是一种异己的力量。

以上是劳动对工人的异化和支配,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非工人——资本家——也产生了异化,这也就是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的重大发现——商品拜物教。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者即资本家之间的关系实质上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表现为他们的产品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商品生产者把他们各自的商品看作是决定自己命运的东西,因而使商品带有一种神秘感。在这种情况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往主观上并不是为了发展社会关系和扩大社会交往,而是为了开拓市场,交换产品。如果自己的产品不交换出去,那么商品生产者可能面臨破产的风险,因此马克思把商品的交换称为“惊险的一跃”。在这种思想的主宰下,资本家们努力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获取更多的超额利润。所以,在私有制条件下异化在商品生产者之间表现为拜物教大家都千方百计地让自己的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分工,使整个社会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经济危机就是其直接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错综复杂的资本主义社会简单化为一个纯粹物质的、异化的世界。

三、异化劳动思想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地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也就是说马克思认为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就会抛弃自我异化,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私有制的彻底废除和公有制的实现,使人的劳动不再呈现出异化。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是用已经积累起来的财富来提高工人的生活,而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的劳动不过是用来增加资本积累。并且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没有独立性和个性可言的,相反,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全面的发展,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发展,是每个人的发展。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异化劳动的消失,使劳动不再是被迫的,而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即“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然而,要消除这种异化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生产力高度发达。只有在生产力发达,生产效率高的条件下,人们才能通过较短的时间创造足够的财富来供社会分配。二是工人觉悟的普遍提高。即工人们意识到自身的处境,意识到不消灭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就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只有当这两个条件都具备,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而这只有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中才能实现。所以在生产资料极大丰富、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奴隶般的分工将消失,支配人的劳动将消失。更重要的是,拜物教是在私有制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产生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商品经济已经消亡了,所以拜物教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回归到正常,摆脱了对物的依赖性。异化劳动消失后,劳动也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不再是传统分工中的劳动,而变成生活的首要需求。人们在劳动中是幸福的、自愿的、快乐的。

由此可见,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包含了人的解放的重要观点,它通过对异化的批判从反面彰显了人的解放的条件,而共产主义社会则是人的解放的真正形式。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第二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由于刚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化而来,各方面还带有旧社会的痕迹,分配方式上采取按劳分配。现阶段,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遵循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虽然它较以前的分配方式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进步,是比较平等的,但是它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它没有把劳动者自身的劳动状况考虑进去,也没有顾及到劳动者的家庭情况,多劳多得的原则使人们没有摆脱劳动对自身的控制,还带有一定的异化性质。而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生活资料极大完善,消费资料实行的是按需分配原则,克服了按劳分配的历史局限性。这时才能完全摆脱异化劳动这一异己的力量,使劳动成为人的本质力量。

马克思从异化思想出发,不但描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且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本质,这是马克思转向经济研究的重大成果。除此之外,异化思想也是指导我们实现人类解放的理论,不仅指引我们如何获得真正的解放,即解放的条件和手段,还告诉我们人的解放的最终形式,所以也是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一个巨大理论成果。总之,马克思正是运用异化劳动思想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趋势的。相应地,如何消除异化劳动、消除异化劳动的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一逻辑上的必然延伸又将理论导向了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因此,异化劳动思想是马克思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走向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的重要逻辑线索和理论线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异化劳动共产主义资本主义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