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2018-09-03 03:47杨佩佩
智富时代 2018年7期
关键词:文论学科研究

杨佩佩

【摘 要】20世纪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作为一个学科它是现代的,是以西方现代文学观念为基准的;而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它又是传统的,是以古代文学观念为谈论对象的。对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论所处的地位、研究的意义及新时期创造性转化予以论述,以期对当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艺学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代文论;地位;意义;创造性转化;文艺学体系

一、古代文论研究之地位

中国古代文论源远流长,极富民族特色。把“文论”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加以品评来作为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早在文学批评自觉的魏晋南北朝就已经开始了。但对于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却起始于20世纪初。1914年黄侃于北京大学开设《文心雕龙》课程,后整理出版为《文心雕龙札记》,这是古代文论研究的开端。于1927年陈钟凡《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学术形态的中国古代文论学科正式形成。

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导致了中西学术范式的切换和知识谱系的重构,而这种学理机制的改变恰恰又是中国古代文论学科建立的重要基础。中国古代文论学科的产生与西方理论、学术思想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中国古代文论在西方科学思维的催化下,呈现出学科化、体系化、范畴化等具体的西化维度。同时,古代文论是以古代文学观念为谈论对象的,所以导致古代文论这一领域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内容与鲜明的时代特色。20 世纪古代文论研究不仅仅是学科内部的事情,它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现代性展开过程中的一个侧面。

20世纪的古代文论研究经历了从多元化到大一统,又从大一统走向多元化的研究态势,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整体构成来看,与马列文论和西方文论相比,传统文论依然处于弱势地位。如果说建国前主要是西方文论理念对传统文论的移植,那么建国后则主要是传统文论向马列文论的靠拢。即使是在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传统文论依然处于边缘化地位,中国文论界出现所谓的“失语症”很明显的体现了古文论的弱势地位。

二、古代文论研究之意义

如果从萌芽阶段算起,中国古代文论作为一个现代学术研究领域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充分显示了文化发展过程无可比拟的复杂性的时期,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才使得古代文论这样一个本来十分专门而狭小的研究领域也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历史内容与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

首先,是古代文论作为一门学科所存在的理论意义。中国古代文论学科的成立,不仅体现了时人对于“诗文评”古文论的重视,也使对古代文论的研究更为繁荣;不仅让国人对古文论文本有更好的理解分析,对文体形式有更深的挖掘,对文学理念有更为深刻的解构,还把古之观念、时人观念和西方观念联系起来,使其融贯中西,通会古今。

其次,是古代文论所存在的审美意义。中国古代文论进一步展现农耕文明时代的审美追求,为世界美学的丰富与发展贡献着超凡卓绝的审美资源。中国古代文论很多体现着很多文人士大夫的生存体验、生命感受、人生理念,表现一种情感性、意向性的塑造成长,需要直接诉诸体会、体认、体验,融理于情,情中有理,才能有此人生情感及人生境界。“所以,中国思维之特征与‘诗有关。它之不重邏辑推论,不重演绎、归纳,不重文法句法(语言),而重直观联想、类比关系均由此相关……固非纯理性,乃美学方式。” i

再次,是古代文论所存在的现实意义。工业文明与后现代语境的来临加剧了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结构、人与社群关系和人与自我心灵的紧张冲突。个体在多重矛盾交织和众声喧哗的状态中心力交瘁,逐渐迷失在工具理性的陷阱中不能自拔。在西方文明为基础的现代文明一直在苦苦寻求时,中国古代文论在这层面上答出完美的试卷,古代文论中的诗意与自然气息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去寻求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和实现艺术化的人生。

最后,是古代文论所存在的创作意义。在中国古典文化语境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常常是经史子集全学、琴棋书画兼通,具有全面发展的文化气质和人文品格,这些往往使他们的理论言说闪烁着温馨的、体己的、融情的智慧之光。“孔子总讲具体问题,而不空谈性理,这才能真正塑建人性。” ii这在古代理论家身上体现出创作与理论不分家的浑朴性、圆融性和诗意性。中国古代文论多源于创作实践和审美体验,注重体认性、涵泳性和生命性。这对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抽象化、自恋化和概念化等不良倾向都提供了极好的矫正维度和参照系统,同时也为当代作家的深度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和智慧启迪。

三、古代文论之创造性转化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学科建立之初的时代语境,是文化现代转型的结果,是中国古代文论的西化之路。中国文论西方化的缩影,学科化是最为显明的标志,这固然这种突破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和方法的开放性研究,但古代文论作为一门现代学科规范一开始就扮演着裁剪中国古代文论的角色,很有把中国文论向西方文论生搬硬套和强行植入的倾向,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逐渐的被遮蔽和忽视。与马列文论和西方文论相比,传统文论依然处于弱势地位,传统文论的边缘化导致了中国文论的“失语症”。

如何重建中国文论来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一方面,要实现“古为今用”和“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1)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源远流长,是建设当代文论的重要精神资源。我们要继承古代文论的人文主义和审美主义传统,并立足于当下的人文导向、人文关怀、人文现实,开展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吸收古代文论的理论精华,寻找古代文论的现实生长点,来建构“有根”的当代文论。(2)古代文论蕴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生存智慧和文学理论的结晶,有一套属于自身的概念范畴,使古代文论的有效范畴实现现代化的阐释、重构、转换,如“气势”、“主旨”、“言志”等等概念范畴,将经过转换后的古文论应用到对当代文学的批评实践中去,创造具有鲜明具有民族特色的当代文论。

另一方面,需要把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对话与融合。在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同时还要深入研究中西文化的异同,通过中西对话融合来建构具有开放性的当代中国文论。我们应该不排斥西方文论,也不忽视中国古代传统,要以当代中国人的眼光、当代意识来阐述它们,以指导当代文学创作为出发点来整合它们,使之形成具有新形态的思想和话语。如朱光潜、宗白华、钱钟书、王元化等大家在整合中西文化方面作出突出的贡献。在这种整合中产生的新的思想与话语既是古代的,又是现代的;既是中华民族的,又是国际性的。在这种整合中建立起来的开放性文论既有助于它走向世界,也能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是显示我国民族文学、民族文论存在价值的重要一步,在重建的过程中,我们要借鉴历史得失来重塑中国文论的学术主体性,才能实现中华文明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当然,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是一项非常艰巨复杂的工程,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艺学体系,需要中国学人们的共同努力。

注释:

i李泽厚.《论语今读》[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203-204

ii李泽厚.《论语今读》[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233

【参考文献】

[1].黄霖.《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文论卷)[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

[2].包忠文.《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3].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郭延礼.《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

[5]黄念然.《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

猜你喜欢
文论学科研究
【学科新书导览】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从隐匿到重现:中国新时期西方文论知识资源的流变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超学科”来啦
“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回顾与审视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