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散文中的三个女性形象

2018-09-03 03:47李花娥
智富时代 2018年7期
关键词:归有光散文

李花娥

【摘 要】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散文体裁多样,内容涉及面广,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追忆日常琐事,悼念故去亲人,抒写真实情感的抒情小品。这类文章中的人物多是作者家里的女性,其中有其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母亲、祖母、妻子。归有光善于用质朴的语言叙述平常事件,捕捉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刻画人物,使这些女性形象从文学作品中众多的女性形象中脱颖而出,闪现着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归有光;散文;三个女性

归有光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其古代散文成就非常高,被后人贊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散文创作,包括学术、赠序、杂记、墓志铭等。他的散文不是以重大的题材反映他所处的时代,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王世贞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其中《项脊轩志》可为代表,其他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也很感人。透过这些散文,我们认识了归有光生命中三个重要的女人:母亲、祖母和妻子。这三个女人在他苦难的人生中温柔地陪伴着他,做了他最坚定的脊梁。

一、归有光的母亲——言传身教的老师

归有光母亲十六岁嫁到归家,十八岁生下他,二十六岁去世,当时归有光只八岁。十六年后,归有光二十四岁,已娶妻育雏,可能出于养儿更知父母恩的原因,写下了《先妣事略》这篇怀念母亲之作。

文章先叙母亲生卒年月、致病原因及去世当时的情境。作者母亲生于明弘治元年,死于正德八年,算来仅得年二十六岁,那是非常年轻,还未能充分享受人生的年龄。一可伤也。她十六岁出嫁,七年间生七胎,其中夭折两人。文中用近乎流水账的记叙诉说出母亲生活的沉重和酸辛。虽然这里表情的话仅数句:“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日:‘吾为多子苦!”然只此数句也够了,因为事实比语言本身更有力。二可伤也。为了免除没完没了的多育之苦,母亲接受了老妪所献的民间避孕偏方,饮尽盛二螺的杯水,不意落下暗哑的后遗症,不过三年便去世了。这里作者未直接叙写母亲死前悲苦心情。因为当时他的长姊还不到十岁,他更小,一岁,无从记忆,不宜虚构:却记载了失母的孩了们不大省事的情状:“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死在儿女待哺的盛年之际,三可伤也。“伤哉”二字,分量极其沉重。于此,作者又记下当时事,即家人延请画工描绘遗容,却以作者与大姊共作模特儿“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这最平常的叙事中写尽了作者幼年丧母的凄苦之情,读来令人感伤不已[1]。

再叙母亲娘家境况门风、母亲的德性及生平事略。叙述外祖家风等于交代母亲德行的根源,乃题中应有之义。母亲从一个温暖实际的小康之家长成,具有勤劳、俭朴、宽厚、聪慧、识理种种品性。文中描述母亲回吴家桥娘家,则纺木棉:到县城婆家,则搓麻线。虽然并无盐米短缺之忧,却忙碌得像吃了早饭没晚饭的样子。“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可见其俭朴。尽管拖累很多,“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却“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可见其善于持家。再说她待僮仆的好处,虽不免有责罚,却不忍在背后出恶语怨言。娘家每年送来尝鲜的“鱼蟹饼饵”,大都与家人共享,故“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由此可见母亲的厚道。最后忆及母亲对作为长子的作者所施的教育:有光七岁时与从兄有嘉入学,遇到雨天,有嘉便不上学了;有光自己也不想上,但母亲却不允许。可见她对子女决不一味溺爱,俨有孟母之风。每每半夜母子睡醒,母亲便“促有光暗诵《孝经》”,倘能熟读到十分流利,“无一字龃龉”,便很高兴。可见母亲教子很严。

最后叙述母亲死后两家人事变迁,引出沉痛的思念。外祖父家庭的不幸,与母亲的死似乎无关,又似乎隐约有一种“祸不单行”的神秘关系。作者只记事实,言下却有无穷感慨。后叙母亲死后十一年,有光入学,且与大姊各完婚嫁。作者这里特别说明,大姊的归宿为“孺人所许聘者”,有光所娶也是“孺人所聘者”。盖旧时儿女婚事概由父母之命,这在母亲死前一一已有安排。这种念念不忘的口吻,藴味仍是深厚复杂的。文中写道,“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一些印象较深的往事记忆犹新,但更多的往事却已记不分明,令作者黯然神伤,故末句伤痛之语便觉水到渠成。

就这样,归有光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勤劳节俭、能干持家、教子有方的母亲形象。文中所表达的既有对母亲特有的短暂、辛苦而不无光华的一生的诚挚的纪念,又有人伦中最普遍最深切的一种感情,即对母爱的歌颂与依恋。

二、归有光的祖母——少年时代的导师

在归母去世后,祖母承担起了教育孙儿的任务。《项脊轩志》中,采用回忆的笔法,写祖母来轩中赠象笏鼓励作者读书求仕。这件事,透析出了归家家道衰落的状况。归有光祖母的祖父曾在宣德年间担任朝廷官员(太常寺卿),而如今,”吾家读书久不效”,儿辈们科举无望,反以分家为能事,闹得个钟鸣鼎食之家四分五裂,乌烟瘴气,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孙儿归有光的身上了。她的“吾儿,久不见若影……”的爱怜的言辞和离去时的喃喃自语和“以手阖门”的动作,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老祖母对孙儿的疼爱和期待。

三、归有光的妻子——夫唱妇随的伴侣

归有光在文中时常称赞的那位妻子是他的原配夫人魏氏,一位温柔可人的女子。这位妻子是归有光听凭父母之命而娶回家的,但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很好,而且在闻名后世的“项脊轩”中留下了很多甜蜜事迹。

《项脊轩志》一文的第五段讲述了自己与妻子的相处与相离。文中有一句话值得注意: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句话其实暗示了作者与妻子之间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试想,妻子只是无意之中在娘家提起了南阁子,估计谁也不会放在心上,只有多次提、反复提,别人印象才会深刻;而且,原文是“诸小妹”,这就说明作者不止对某一个妹妹讲过,而是多次讲,逢人便讲。讲述这句平淡无奇的话有什么作用呢?其实,在妻子看来,这是丈夫读书的地方,甚至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虽然太简陋,但这里很幸福,而且以丈夫为自豪。正所谓“爱屋及乌”,因对丈夫的喜爱而爱上丈夫读书的南阁子,才会不断向娘家人提起丈夫读书的南阁子。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作者与妻子感情深厚,婚姻生活美满幸福。可惜好景不长,六年之后,当他们的女儿只有四岁、儿子尚在襁褓当中时,魏氏便早早地离世了,这给青年时代的归有光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而归有光因此伤心不已,并将对妻子的怀念之情都写进了那些脍炙人口的散文之中。庭院中的枇杷树,郁郁葱葱,亭亭如盖,但斯人已去,叫人如何不伤心?

后来,归有光写了《寒花葬志》一文,在文中抒发了对这位妻子的怀念。虽然,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在为寒花写墓志铭,可是很多内容都是关于妻子的,是在回忆妻子生前的事迹,可见归有光当时对妻子是多么怀念。根据文章可知,寒花自小便跟在归有光妻子魏氏的身边,而且随着她一起嫁到归家。所以,归有光可以说是看着寒花长大的,虽然寒花是归家的仆人,可一起生活了这么久,其实与家人无异。因此,当寒花也像原配妻子那样撒手离去之时,归有光心头的悲伤之情便止不住地涌上来,其中既有因寒花离世而产生悲痛,更有对魏氏的怀念。为了表达这些情感,归有光便利用撰写《寒花葬志》的机会来抒发心中的哀悼与思念情怀。

【参考文献】

[1]邬国平.论归有光散文创作的两个主题[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 30(1) :45-48

猜你喜欢
归有光散文
《项脊轩志》的人物描写
散文五章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归有光的空中楼阁
——《项脊轩志》文本细读
千丝万缕难理情,一景一言皆回忆
刚柔并济真男儿
——归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