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的基地,职业教育的摇篮

2018-09-04 09:12韩旭
北京纪事 2018年9期
关键词:音乐会戏剧舞台

2018年6月1日下午,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举办了少儿戏剧场五周年庆祝活动。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文促中心主任梅松,市委宣传部文化处处长杨建英、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文化局办公室主任路斌、文化局演出艺术处处长郭竹青、首都文明办未成年人工作处处长常建军等领导出席了庆祝大会。

北戏院长刘侗首先致辞,介绍少儿戏剧场情况,它诞生于国家提倡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时代。在北京市文化局陈冬局长和局党组的领导下,在学院广大师生的努力下,5年来少儿戏剧场开拓进取、一路前行,演出了剧(节)目400多场,创作出了京剧《少年马连良》《谁共白头吟》《南海子》,舞剧《夕照》,大型民族器乐音乐会《燕落花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列短剧《中华美德故事汇》等众多广受关注、反响热烈的优秀剧目。北戏通过这里的舞台,培养锻炼了大量优秀艺术后备人才,推动了艺术的创作创新,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丰富了北京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后,市文化局陈冬局长在庆祝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少儿戏剧场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艺术传播交流等方面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北戏近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和优秀成绩表示祝贺。

庆祝大会结束后,领导们和师生共同观看了北戏京剧系教师胡希芳的“琴韵流芳”教学成果汇报音乐会。在演出的间隙,笔者有幸采访到北戏的院领导与师生,一起见证了北戏少儿戏剧场的卓壮成长。

刘侗院长:

让学生们向大师致敬,向经典靠拢

关于少儿戏剧场5周年庆祝活动,为何以胡希芳老师的月琴教学成果作为汇报演出这个问题,刘侗院长说,院里的主要目的是突出在传统艺术的教学中,教师的传承、示范作用的重要性。必须是优秀的教师,才能将优秀的艺术准确、规范地传达给学生。

此次“琴韵流芳”月琴教学成果汇报音乐会是师生同台,共同完成曲目的演奏,可谓现场教学,彼此相长互促。这种特殊的艺术传承形式,对于学生的成长善莫大焉。

另外,此次音乐会还是跨系部的同台汇演。除了京剧系乐队的师生外,音乐系学习民乐的学生也加入其中。事实上北戏音乐系的3个乐团——民乐团、交响乐团、合唱团,每周五都会进行半天的合奏、合唱演出活动。这已经成为北戏音乐系推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

笔者在采访之余,根据刘侗院长的介绍,仔细观察了汇报演出阵容的后半区——那些学习民乐的学生,他们的艺术水准和舞台成熟度确实与前半区的京剧系乐队不分伯仲。可见北戏推行的这种跨艺术门类、跨系部的融合性教学与跨界演出,确实获得了良好的艺术传承效果。

事实上,6月1日上演的“琴韵流芳”月琴教学成果汇报音乐会,也意味着北戏少儿戏剧场夏季演出季大幕的拉开。了解少儿戏剧场的观众都知道,少儿戏剧场是天天有好戏,周周有大戏。采访中刘侗院长说:“明天就是周末,剧场会上演一场特殊的演出,由地方戏曲系评剧班的学生与梆子班的学生共同上演中国评剧史上的一部经典剧目《杨三姐告状》的全本内容。”

早在2017年11月,院里就为《杨三姐告状》做了特别的教学计划,并安排地方戏曲系几个班的师生展开教学工作。学院特别邀请评剧张派创始人张德福先生,以及中国评剧院一批艺术家手把手亲授技艺,最终历时半年,完成了《杨三姐告状》的艺术传承。6月2日,此剧在少儿戏剧场上演,该剧已经成为评剧戏迷们关注的焦点。

当进一步谈到北戏地方戏曲系开办以来的教学成果时,刘侗院长说:“从《花为媒》《秦香莲》《金沙江畔》再到《杨三姐告状》,皆为中国评剧史上的扛鼎之作。《杨三姐告状》是中国评剧艺术创始鼻祖成兆才先生在100多年前创作的一部经典,并经后世的艺术家不断锤炼、修改至今,该剧在舞台上已上演数千场,成为一部不朽之作。北戏之所以安排学生学习该剧、演出该剧,就是要让学生们向大师致敬,向经典靠拢。”

许翠副院长:

舞台让学生找到职业演员的感觉

许翠副院长说,少儿戏剧场周末的演出主要是为了学生们能够充分地参与舞台实践。众所周知,舞台经验对一个演員来说非常重要。北戏无论是京剧系还是地方戏曲系,这些学生将来都要成为演员,登上舞台,面对买票入场的观众。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足够的舞台经验,那么他们进院团工作就很难马上胜任演出任务。

作为一所艺术职业学院,北戏少儿戏剧场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让学生们能够尽快在舞台上找到职业演员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在课堂学习中得不到的,因为课堂没有观众,就没有表演的反馈和互动。学生们只有登上舞台,经过观众的考验,才能知道自己哪里演得不好,哪里需要准确和规范,最终达到去粗取精,将课堂所学精益求精的目的。

少儿戏剧场的观众,除了来自社会的广大艺术爱好者之外,还有学院邀请的专家和院内其他系部的师生。专家几乎在每次正式演出之后,都会开总结研讨会,总结自己的观感:哪些学生有了进步,哪些片段演得出彩或者尚有不足之处,主课老师应该怎样给自己的学生补缺,等等。这些专家的意见成了学生艺术成长的宝贵财富。

院内其他系部的师生,在观看演出后也会心有所得,这包括了老师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层次交流。学院的学习气氛会因为一场演出变得异常活跃。而且北戏少儿戏剧场的演出不限于院内,还有院校间的交流演出,例如“京津冀三地(北京、天津、石家庄)四校(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石家庄市艺术学校、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天津艺术职业学院)”的联合汇演。让北戏的师生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了解其他艺术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也有了更准确的自我定位和更强的学习动力。

“演员不仅要掌握好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三年级就登台的学生和五年级还没登过台的学生,他们进了剧团表现出来的整体素质会有很大差距。”许翠采访临末说,“这正是少儿戏剧场的意义所在,它让我们的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舞台,更好地成为职业演员。”

黄珊珊副院长:

剧场让学院有更好的生源,让毕业生有更好的未来

黄珊珊副院长主要负责院里的教学科研、招生就业方面的工作。她说少儿戏剧场对学院的招生就业起了极大的推動作用。

艺术专业学生的成长,需要舞台的历练。学院搭建的少儿戏剧场这个平台,给全院学生提供了舞台实践的机会,让他们的专业技能在舞台上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全国小梅花奖、文华奖,以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等斩获的一个又一个金奖、银奖,已成为北戏实践教学这本“宝典”上的最好“注脚”。

少儿戏剧场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技艺水准,社会公演带来的社会影响力,使学院生源数量与质量有了很大提高。“2018年,学院中专招收100多人,有1000多人报名考试。戏曲系招收50名学生,报考人数近400人。舞蹈系招收22名学生,有800多人报考。”黄珊珊副院长说道。

说完了入学再谈毕业。学院高职毕业后工作的就业率目前是98%,这在艺术职业院校中属于凤毛麟角。例如学院新开设的皮影专业,学生才一年级,主动来签约的演出团体已经达到了4个。中专学生长期在少儿戏剧场进行磨炼,他们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成为考学中的加分项,中专学生每年升入北京舞蹈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名牌艺术院校的比例在50%以上。

黄副院长负责的教学科研这方面,也因为有了很多教学实践的机会与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使得相关项目明显增多,老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与创作排演能力显著提高。学院的艺术研究所编写了很多新教材,老师们获得的奖项也逐年增多。去年年底,学院“少儿戏剧场——小平台大舞台”获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吴蕾副院长:

少儿戏剧场为20年后培养观众

吴蕾副院长主要分管舞蹈系与影视系,这两个系部与少儿戏剧场的舞台可谓关系紧密,每年都有固定的大型演出。例如舞蹈系的舞剧《夕照》《八女投江》和影视系的话剧《中华美德故事汇》《少年少年》等,这些新创剧目不仅是少儿戏剧场的金牌节目,而且也成为学院教学的经典教材。

事实上,北戏少儿戏剧场每年都会制作一份全年的演出计划。全院从学生到老师,都非常珍惜登台的机会。而且学院在演出安排上并不是一味地倾向于新创剧目。吴蕾副院长举了一个例子。在6月份,少儿戏剧场举办了优秀教学剧目的展演。其中有一个学生,他学了一年的教学剧目,他的主课老师反映这个孩子学习非常认真、刻苦。但现在全市、全国的艺术比赛均要求以新创剧目参赛,所以他学的剧目没有参加大赛。但这样刻苦的学生,就没有舞台让他展示自己吗?有!少儿戏剧场给了他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这也是少儿戏剧场的意义所在,让每一个努力的学生都有机会登台展示自己。

吴蕾副院长还告诉笔者,少儿戏剧场的舞台意义绝不限于学生的培养,小观众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目前,几乎所有的剧院、知名的大剧场,除非上演儿童剧,否则拒绝身高1.2米以下的儿童入场。其实很多剧目非常适合孩子的艺术启蒙,但剧院为了保证演出秩序,因此将小孩子拒于艺术的大门之外,等于拒绝了未来的艺术观众。少儿戏剧场从不设这些限制,有的孩子甚至还在蹒跚学步,需要家长抱着看节目。然而这些小孩子并没有哭闹,他们同样被舞台上的精彩艺术表演所吸引。“再过20年,这些孩子就会成为主动进剧场的观众。”吴蕾坚信地说道。

少儿戏剧场项目负责人廖维:

演出经费管理更加细致、规范

作为少儿戏剧场的项目负责人,演艺中心业务部主任廖维老师负责少儿戏剧场中所有教学实践演出项目的资金管理。从每个演出季的节目单确认,到每一个演出节目的具体策划、实施,再到跨系部的协调排演,以及演出过程中的宣传工作、票务工作,直到演出结束后的劳务费结算工作,都由演艺中心业务部团队负责。

这个团队可以说是少儿戏剧场的幕后英雄,演艺中心业务部必须确保演出资金支持的每一步都符合财务规定。廖维老师说:“这5年来,我们演出经费的管理更加细致、规范。在演出宣传方面,也比5年前更加专业。”

笔者此前曾采访过不少演出项目的负责人,他们常常会说到演出经费不足的问题。这回采访到了廖老师,我特意向她询问此问题。她告诉我,少儿戏剧场每年的演出场次都在70场以上,有时还会超场次,而且其中不乏大型的演出。但全年的演出项目总经费只有250多万元,平均到每一个演出项目的经费自然不多。所以,“把钱花在刀刃上”,以最少的经费达到最好的演出效果,成了学院领导、专家委员会、演出管理、参演师生都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老师们在给学生排练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具体的想法,我们会在专家会上进行评定,这个想法有没有最终达到为艺术服务、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如果有,才会考虑在预算上给予更多的资金。从服装道具舞美的角度说,老师们通常会走简约风格。”廖维老师特别作了一个比方,“这就好比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风格和现代的包豪斯简约风格,两种风格在艺术上没有高下之分。但就目前的条件来说,简约风格就是教学演出中最好的选择。”

京剧系主任李青:

少儿戏剧场是一所艺术的熔炉

京剧系主任李青说,少儿戏剧场是北戏师生向全社会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在向社会奉献一场又一场精彩演出的过程中,京剧系作为学院的龙头系部,并没有孤芳自赏。这因为全院的师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舞台的演出,要么作为演员登台,要么作为观众支持自己的同学。舞台就像一座艺术的大熔炉,让我们的很多学生明白,虽然艺术形式千差万别,但艺术本身却有许多相同之处。一场演出结束后,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甚至跨系部的同学之间,都会有交流。大家彼此借鉴、取长补短,舞台最终达到了学院人才培养的目的。

李青主任以这次音乐会为例,演出阵容包括了京剧系和音乐系,师生同台共同献艺。“我们少儿戏剧场的演出,经常有跨系部的组合演出阵容。这一方面是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登台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孩子们打开自己的艺术视角,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成为综合性的艺术人才。”李青主任说道。

舞台实践与课堂教学虽然相辅相成,但也存在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毕竟这些学生不是专业演员,他们还有日常的学习任务。作为系主任,李青告诉笔者,学生的排练都是在课下的业余时间完成——中午、晚上、周末——这也意味着学院的老师们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北戏的师生可以说都非常辛苦,也非常快乐。正如李青主任最后所言,演员真正的艺术人生,都是在舞台上度过的,所以院里的师生,包括学生的家长都非常感谢学院,能够搭建这么好的一个教学实践平台。

月琴教师胡希芳:

音乐会让学生更加自信

以月琴为音乐会的主角,在梨园行是很罕见的,北戏也是第一次举办这样的音乐会。院领导对此非常重视,刘侗院长多次向胡希芳老师了解音乐会的筹备和排练情况,预祝他演出成功。本次演出的十天以前,胡希芳月琴教学成果汇报音乐会已经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上演,取得了非常好的演出效果,莅临现场的领导和数百名观众对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此后的10天,在日常授课之余,胡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了紧张的排练。虽然只排练了两次就在少儿戏剧场与观众见面了,但是演出的质量却有了进一步提高。胡老师总结演出成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们经过国家大剧院大场面的历练,变得更加沉着、自信了;另一方面是功夫下得到位,提前两个多月就进行强化训练。要么在课堂,要么在自家,胡老师把将要演出的曲目给学生们进行细细打磨。俗话说,功到自然成。学生们平时的勤学苦练,再加上排练期间的精雕细琢,为演出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采访中,胡希芳老师特别感谢院领导支持举办此次月琴教学成果汇报音乐会,因为学生们从中获益匪浅,而且教学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这对于促进月琴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这次汇报演出,学生从平时演出的伴奏到此次音乐会的独奏,无论是演奏的技巧,还是自信心,都有了很大提升。胡老师表示自己的压力也很大。他打个比方说,好像多年教孩子踢球的足球教练,突然有一天也要亲自上阵一样。其实了解胡老师的人肯定知道他是谦虚。他为了保持自己演奏的高艺术水准,几十年如一日精益求精地钻研业务,为此付出了太多太多。因此各个流派的著名演员办专场演出都愿意邀请他,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邀请他伴奏的场次数不胜数。

胡希芳老师的技艺和师德确实令人动容,想起刘侗院长说过的一句话:“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京胡专业学生邹雪:

演出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

邹雪是北戏高职大二的学生。采访中她首先感谢了院领导和胡希芳老师以及她的专业老师姚利能够信任她,给她登台表演的机会。这次登台,也是邹雪与民乐学生首次合作。她觉得学院民乐专业同学的水平非常高,他们从排练到登台,一直都有交流。整场演出下来,邹雪感觉收获满满。特别是认识到了自己演奏中的不足之处,邹雪发现到只有在和别人的交流当中,在舞台的演出当中,这些问题才会被放大。尤其是在舞台上,在一个真实的演出环境里,那些原本技艺上的短板会被无限放大成一座高山,邹雪必须得越过这样的高山,她才能真正成为优秀的职业演奏员。所以她在排演过程中,每每发现问题,会第一时间和老师沟通,及时改正。

除了在排演中查漏补缺,和其他同学取长补短,邹雪还感到舞台上的演奏体验与课堂上有很大的差别。“我在台下练得最多的是基本功,周而复始地练习,练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情绪上的变化。但当我真正登上舞台,我发现在台上表演,人处于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状态,人会变得极度亢奋。老师在我旁边,我发现他演奏时整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大家都全情投入到演奏当中去。”邹雪最后深有体会地说道,“我只有登上了舞台,感觉到了观众直接给我的反馈,我才体會到真正的演出是什么样的,演员演出的状态是怎样的,这些都是我在课堂上没法知道的。”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猜你喜欢
音乐会戏剧舞台
搞砸的音乐会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戏剧类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