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体验式教学微探

2018-09-04 02:42刘国尧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课文文本情境

刘国尧

体验是指学生在参与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中获得情绪感受,并融入自身的经验之中,它强调学生亲历过程,伴有情绪反应,并对原有经验发生影响。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活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尊重学生鲜活的个性,关注学生独特的体验。

一、创设情境,引导体验

由于学生的情感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容易受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有关的课文情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给他们铺垫一个情感基调,让他们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全身心地投入。

1.锤炼语言

教师要用爱憎分明的感情、真挚的语言和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去叩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在一次语文教学观摩课中,教师在执教《凡卡》一文时,用声情并茂的朗诵,把凡卡的悲惨遭遇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场的师生无不为之震撼。甚至还可以听见学生的抽泣声。无需自我介绍,无需游戏引入,就让教师走入学生的心里,让学生走入文本。这样的课还会沉闷吗?可见,语言能创设情境,激起共鸣,使学生投入地参与到体验之中。

2.联系生活

只有联系生活展示情境,才能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生活的宝藏,强化他们的生活体验,增进他们对文章的了解。在执教《矛与盾》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导入:推销服饰。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到了商场,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纷纷上台竞卖,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由于有了生活经验,学生卖得花样百出,令人忍俊不禁,然后导人新课学习,学生兴趣盎然。

3.音乐渲染

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将音乐恰当地引入课堂可谓是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引导学生体验的好方法。如在学习《赤壁之战》一课伊始,教师先播放了一首《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在荡气回肠的音乐中,学生随之走进了那群雄争霸的三国时代。未见文而先闻声,未入文而先披情。学生正是在音乐的渲染下,不自觉地进入到语言文字描述的情境中。

二、再现情境,丰富体验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是过去人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学生原有的认知与文本之间难以建立某种联系,这就为学生体验教材中作者的生活感悟增加了难度。建立起学生元认知与教材之间的联系,是解决学生与文本脱节的手段。然而,单纯地靠教师的讲解很难唤起学生的兴趣,必须依托文本以外的手段再现文本中的生活情境,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文本的超越。

1.运用媒体

体验常会受到时空的限制而难以充分实现,但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将形、声、光、色综合运用,能有效地优化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视听动画等逼真的体验,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人物的思想、情感产生多元的体验。

执教诸如历史类、寓言类、诗歌类等文章时,因为这些文章大多与学生的元认知有一定的距离,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建构起文本的内容,这时便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如学习《桂林山水》时,播放一段桂林风光的宣传片,让学生游一次桂林;学习《飞夺泸定桥》时,播放一段电影,感受当时战斗的激烈。这样,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个个文本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清晰起来,鲜活起来。

2.动手操作

阅读教學中,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有目的地、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情绪,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思考,慢慢丰富体验,发展思维能力,真正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如《怀素写字》一课中,为了突破“他写呀写,日子一长,木板竟写穿了”的理解难点,教师在教学时,相机出示了一块木板和一支毛笔,让学生亲身演示怀素写字过程,写了擦,擦了写,学生在经历数十遍以后,发现木板毫发无损,惊讶之余亦感叹怀素的刻苦练字的精神:真难以想象,要想写穿木板,那将会写上多少遍呀!以此来丰富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三、模拟表演,升华体验

模拟表演并不是简单的对文本的再现,而是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处于一个高度兴奋的状态,对文本的理解得到了升华,实现与文本更深层次的对话,使课堂成为学生体验学习、享受生命的天地。

1.角色扮演

学生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人,可塑性强,善于模仿,这有利于学生改变自己的原本身份,从事一些角色表演之类的学习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角色,进入角色,以此形象地复现课文中的情景。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能在扮演中获得独特的体验、获得成功的体验。

角色扮演对象可以是课本中的人物,如渔夫、楚国人,也可以是课本外的人物,如作者、小导游、主持人等。采取的形式有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短剧、扮演小导游和解说员等。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执教作文指导课《槌槌乐》时,让学生扮演推销员,进行现场推销活动,学生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最为真实的体验。因此,学生写作文时兴趣高涨,妙笔生花。

2.人物置换

当学生充分发挥其体验积极性时,就会对课文中的情感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升华,从而形成新的情感住处,储藏于更深的“信息仓库”。这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对保留在心中的情感信息细细品味,总体上把握,寻找“弦外之音”“言下之意”,升华体验,达到顿悟。“人物置换”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让学生把自己放到课本中人物的位置,替人物去做去说去想,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如学习《小抄写员》一课时,在学生理解了叙利奥心理活动时,我从朗读人手,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兴趣全无,这时,我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使用角色置换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自己设想成叙利奥,想象自己被父亲责骂的情形,再去理解、去朗读,学生兴趣来了,感情也读出来了,这时还可以让学生与扮演者对话。在角色转换中,在对话中,学生感悟、体验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积极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了,课堂效果截然不同。此外,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也是一种丰富学生体验的好办法。

综上所述,我们教师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这种强烈的体验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语文学习中感知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教学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力,语文课堂才能焕发永恒的活力。

猜你喜欢
课文文本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