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2巨球蛋白在与脓毒血症和治疗中的作用

2018-09-04 10:19刘正红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水解酶时相毒血症

刘正红

【摘要】脓毒血症是由细菌感染导致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其最常见的病因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但也常常兼有革兰氏阳性菌、病毒等的合并感染。它的病理机制研究尚不明确,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通路可能在脓毒血症或许在诊断和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基于这些炎症因子,研究者们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而在脓毒血症休克的病程中,Alpha-2巨球蛋白(A2M)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消耗。急性期反应是机体发生感染性时的第一步反应,急性反应蛋白对脓毒血症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的指示意义,Alpha-2巨球蛋白是最为常见的急性期反应蛋白之一,具有广泛的抗蛋白质水解酶作用,发挥着强有力的固有免疫作用,但同时也会结合LPC-1和其他一些因子,发挥抗炎抑菌作用,对脓毒血症的治疗具有潜在价值。

【关键词】Alpha-2巨球蛋白;脓毒血症;急性期蛋白;急性期反应

【中图分类号】R720.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1..02

脓毒血症是由细菌感染导致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研究显示全世界每年有2100万人罹患此病,而实际数字应该更高,而脓毒血症的病死率高达30%,据报道,脓毒血症最常见的病因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但也常常兼有革兰氏阳性菌、病毒等的合并感染[1]。脓毒血症的病理机制研究的尚不明确,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通路可能在脓毒血症或许在诊断和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2],但基于这些炎症因子,研究者们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而在脓毒血症休克的病程中,Alpha-2巨球蛋白(A2M)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消耗,这也预示着单独补充A2M可能成为挽救脓毒血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

机体受到炎症刺激后12~48小时这段时间通常称为急性期反应(APR),这段时间内,肝细胞内急性时相蛋白开始合成和分泌,而非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则受到抑制,白介素-6和糖皮质激素是调控急性期反应最为重要的激素,大多编码急性时相蛋白的基因序列中都含有IL-6的受体反应元件和糖皮质激素[3]。此外白介素家族中如IL-11等也可以诱导APR反应,正常机体基本上不会合成急性时相蛋白,而大多数急性时相蛋白的结构以及生物效能还没有相关的研究,C-反应蛋白、A2M,Alpha-1抗胰蛋白酶,Alpha-1酸性糖蛋白,以及血浆淀粉样蛋白A、P研究比较多,这些物质在正常机体内基本检测不到,但在炎症状态下,其合成和分泌可以达到正常时的10~10000倍,大多数急性时相蛋白都是高度糖基化的蛋白质,生物活性非常稳定,因此,急性时相蛋白成为检测炎症状态的理想指标。

A2M是一种高度糖化的巨球蛋白,有4个亚基构成,分子量725kDa,对大多数蛋白水解酶都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对细菌源性的蛋白水解酶也有很强的作用。A2M还可以调节细胞因子的平衡,下调炎性介质的转录和翻译,并且在蛋白水解酶的刺激下,A2M发挥着平衡炎症与抗炎的作用,炎症因子如IL-6,IL-1β,TNF-A,以及抗炎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1都与A2M有密切关系。在脓毒血症发病过程中,通常存在着凝血与纤溶功能的紊乱,形成机体高凝状态,继发血管损伤,并且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同时,炎症反应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活会导致APR,促进机体合成各种急性时相蛋白。在这个过程中,血浆外源性蛋白水解酶的浓度不断升高,对机体细胞造成永久损伤,而A2M的水平却在下降,机体产生A2M的速度赶不上消耗的速度,这或许是脓毒血症不断加重的重要原因,A2M同样可以结合如IL-1β,TNF,IL-6,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等很多细胞因子,由此亦可以促进许多重要物质如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活化,输入A2M的抗炎作用已经在A2M基因敲除小鼠和许多系统性炎症中得以证明。脓毒血症的病理模型和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很相似,在对乙酰氨基酚中毒过程中,其高反应性代谢产物N-乙酰对苯醌亚胺大量积蓄,大量消耗谷胱甘肽,从而造成严重的肝肾损伤,治疗方法是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来恢复谷胱甘肽的水平,在脓毒血症过程中,A2M大量消耗,如果能够通过给药将A2M在正常生理水平(2~4 mg/mL),以去除组织和血液中的外源性蛋白水解酶,脓毒血症的病情就有可能得到控制,将A2M控制在正常水平,也有可能维持体液炎症因子的稳态,并通过激肽释放酶/激肽通路调节凝血纤溶系统血管扩张能力,使之恢复正常水平。同时,在脓毒血症病程过程中,由于CXCR2表达降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运动收到抑制,但A2M可以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在败血症病程中,急速升高的指标往往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很多临床试验只检测一种的炎症介质,没有考虑改善机体所处的免疫抑制状态而没有得出结论,对于脓毒血症患者干扰素γ(IFNγ)治疗收到关注,而输注A2M后的小鼠不仅炎症收到控制,其IFNγ的水平也得到提高。

浓度血症炎症免疫应答可分为联系的阶段CARS和SIRS。免疫细胞与病原体的接触可激活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而引起炎症反应。这些激活的细胞释放大量的促炎介质,可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同时,激活抗炎系统,释放可溶性TNF-a受体,IL-1受体拮抗物,IL-10,IL-4、等。适量的抗炎介质有助于炎症控制,增加对感染的易感性。CARS和SIRS任何一方的失衡都可以对集体产生巨大的损害。表现为炎症-抗炎系统的失衡,常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程应东等应用CLP复制Wistar大鼠脓毒血症模型,术中结扎末端1/3盲肠,18号针头穿刺结扎得盲肠2次,观察术后血清细胞因子TNF-a、IL-10变化。结果发现TNF-a浓度3 h开始升高,6 h开始显著高于对照值,48 h达到峰值水平。研究显示脓毒血症大鼠体内出现炎症介质的升高,但各研究间促炎介质及抗炎介质于CLP术后出现峰值的时间有差异,考虑术后脓毒血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有差异。由此可见,肿瘤坏死因子TNF-a、IL10等因子在脓毒血症中存在着调节作用。而A2M在能与多种分子和离子结合的同时,还能与不少蛋白水解酶结合而影响这些酶的活性。同时还可以输送激素和酶,抑制补体系统,而且最突出的是它能与TNF-a、IL-10等共同协作,共同发挥抗炎作用,所以从这一点看,A2M对脓毒血症早期的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A2M可以快速而有效的在细胞间传递信号,最大程度的降低脓毒血症的风险。所以,在应激状态下,A2M可以用于改善脓毒血症预后,降低脓毒血症的危险系数及严重程度。但A2M在脓毒血症中能发挥多大作用,仍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如A2M受体LRP-1受体的其他激动剂是否可以达到更好的抗炎抑菌效果;以及A2M是否可以应用于其他系统性炎症,如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创伤等。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及相关研究去证实。

参考文献

[1] Angus DC,van der Poll T (2015)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J].N Engl J Med 369:840–851.

[2] Reinhart K,Karzai W.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 therapy in sepsis: update on clinical trials and lessons learned[J].Crit Care Med.2009 Jul;29(7 Suppl):S121-5.

[3] Cray C,Zaias J,Altman NH (2014) Acute phase response in animals: a review[J].Comp Med 59:517–526.

本文編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水解酶时相毒血症
腈水解酶反应机制与催化性能调控研究进展
关于“生命早期因素与女生青春发动时相的关联分析”一文的专家点评
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的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心房颤动患者单心动周期绝对时相收缩末期冠状动脉CT成像研究
神奇水解酶专“吃”塑料
抑郁症患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羊肠毒血症的防与治
3D VOI 技术在SPECT三时相骨显像对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的应用
一起山羊肠毒血症的诊断与防治
羊肠毒血症的中西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