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歌文化转型

2018-09-04 09:15宋丹丹
世界家苑 2018年8期

摘 要:唐宋文化的发展多得益于两个朝代发达的经济与和其他文化的沟通交流融合,在唐宋文化中我们最为了解的莫过于各自极富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唐诗宋词。两个朝代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着相同之处的,所不同的是其相异 的社会环境带来的深入文化内部的时代特点。伴随着历史的演进,唐宋文化也在发生着转变,唐宋文化的转型是时代转变社会变迁的必然,社会原因就在于其初始主流文化在不断地文化融合中转变成了另外的主流文化,无论是南北朝的融合还是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在不断冲突中的。

关键词:唐宋文化;诗词繁荣;文化转型;文化转型与社会发展

唐宋时期的古代中国无可争议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这两个朝代,中国与世界尤其是周边国家有着密切的交流。文化,经济的大繁荣使得唐宋成为中国人感到最为骄傲的朝代。从妇孺皆知的唐诗宋词到遍及全球的唐人街,这一时期的文化仍然在影响着我们。唐宋文化都是一次大繁荣的时代产物,但是由于其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有较大差异,因而唐宋文化又是界限明显的。

经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繁荣之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唐诗宋词了。诗词在唐宋两代不仅仅作为一种作为文学现象而存在。诗词的产生不但需要燕乐风行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音樂环境,它同时还关涉到当时的社会风习,人们的社交方式,以歌舞侑酒的歌妓制度,以及文人同乐工歌妓交往中的特殊心态等一系列问题。诗词的社交功能与娱乐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同它的抒情功能相伴而行的。不妨说,诗词是在综合上述复杂因素在内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文化现象。

李唐王朝虽为灭隋而生但隋自立至亡仅历两帝,因而事实上唐王朝的文化主 要承自南北朝。陈寅恪先生将唐朝历史分为两段: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 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陈寅恪《论韩愈》)具有鲜卑血统的李唐王朝自然就在南北统一之后,两种文化合流之时,凭着政治上的优势,使得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尤其是鲜卑贵族的文化逐渐占据了上风。汉族生活中勤勉朴素、温文尔雅、礼仪中节等等儒家确立的人伦标准却被异族生活中所崇尚的豪放不羁、奢靡腐化、自然随意取代,而且被相当多的贵族与士人私下仿效。但就某一方面而言正是这种融合的文化以及统治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视促使唐朝诗 歌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唐朝无数诗篇为世传颂至今,每个诗人都有其 独特的风格:李白洒脱飘逸,杜甫忧国忧民,白居易平易近人,王昌龄边塞风 景独好,王维山水田园的闲适。无论是前期的社会大盛世还是后期的战乱不断 社会动荡,诗人们的创作从未脱离现实。于是乎,我们总能发现唐朝的盛世是 如此的吸引人,唐诗的魅力是如此之大。诗文所能传达的思想无论何时都能迸 发出其超越文字的活力,构成了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结束了纷乱的五代十国的赵宋王朝虽然在经济上达到了中国在世界上所占比重的顶峰,但是自始至终宋王朝都没像唐朝那样边境稳定的时期,统治者的反复妥协反战致使宋朝始终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并不断向其屈服。宋朝时期词人们便由于各自自身性格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愤世嫉俗渴望击退胡人收回失地想着建功立业,无所拘束洒脱的豪放派,有着清高的意趣、淡远的情怀、空灵的意境的婉约派。宋朝由于其建立的特殊性以及文官地位的相对较高加上中央集权和军事上的软弱使得深受儒家出世思想影响的广大文人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渴望建功立业之人往往英雄无用武之地,有改革思想渴望社会变革之人则时常为政治集团所攻击,结果就被迫远离中心,无意政治埋头田园小家之人亦不能回避社会现实,动乱,战争影响到每一个人。社会环境致使仕途上的不顺生活上的颠沛使得宋朝的文人墨客多注重抒发内心的苦闷或则个人的期望,生活的感想。词作作为能为人所传唱的文学当然能够很容易博得众多骚人的青睐,这也对形式要求更为严格的诗句所做不到的。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词,让别人吟唱出来也是对自己感情的一种发泄。

事实上唐宋文化转型是一个既旧而新的话题,说其旧,是就其思想资源而言;说其新,是就其所蕴含着的学术增长点而言。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宋代肇端的唐 宋诗之争;清代叶燮的中唐为“百代之中”说;近代陈衍之“三元说”;现代国学 大师陈寅恪之唐代历史承先启后说。现当代最早引起对唐宋文化转型探讨的人 是日本的内藤湖南。其著作引发了现代对唐宋文化转型的热烈讨论。内藤唐宋史学观的要义,就是他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中所表述的:“唐宋时期一词虽然成了一般用语,但如果从历史特别是文化史的观点考察,这个词其实并没有甚么意义。因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是近世的开始,其间包含了唐末至五代一段过渡期。”按内藤的对中 国历史划分为上古、中世、近世的“三世说”,唐末五代是从中世到近世的过渡期,宋代是进入近代的开始,其显要标志是贵族即世家大族的式微,代之以君主独裁政治。

所谓“唐宋文化转型”,本质而言,是对原有唐代继承的南北朝文化以及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粗”、“散”特征的批判,他们都认识到唐以前以及唐代文化发展的缺点,或者依靠家族,或者依靠国家,都不能保障文化顺利发展。于是从韩愈开始至北宋诸儒,针对世族消亡的事实和个人活动能力的膨胀,他们企图激发个人的伦理道德意识,希望实现内心深处的“自律”而不是国家和家族的“他律”,直至形成完备的程朱理学体系。从此中国文化的发展走进了以具备“自律”能力的个人为主体的正常轨道。

“唐宋文化转型”是以中唐之后文化的逐步瓦解为起点的,由于唐文化本身的发展特点使“ 转型”变得十分迫切,至五代十国时唐文化最终瓦解,那么文化必须以“转型”来延续民族的生存,所以唐代文化的发展特点和进程最终决定了“文化转型”的必然。

综上论述,唐宋文化转型的社会原因就在于氏族与国家的演化使得中国文化的发展走上了新的道路,旧文化模式在发展中消亡,文人墨客意识到文化发展的问题所在积极探索并在实践中进行引导。同时社会在不断地演进中又使得文化的转型成为其发展的必然出路。

参考文献

[1]尤袤.全唐诗话[M]//何文焕.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

[2]欧阳修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计有功.唐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马承五.唐诗传播的文字型态与功能[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1).

[5]何蕾.柳宗元多元思想与唐宋文化转型之分途[J].海南大学学报。2018

[6]蒋晓光.唐宋发展进程与唐宋文化转型的必然性[J].兰州学刊.2009

[7]宋淑芳.白居易在唐宋文化转型中的意义[J].南都学坛.2009

作者简介

宋丹丹(1992-)女,聊城大学文学院16级研究生,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