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传统民居元素在现代室内装修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8-09-05 05:45
四川水泥 2018年8期
关键词:闽南地区柱子闽南

(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 福州 35000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建筑越来越缺乏地域特色,室内装修风格趋于同质化。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越来越渴望田园生活,具有地域性风格的室内装修风格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深入研究了闽南传统民居元素特色,并探讨了现代室内装修设计应用路径,以期实现建筑装饰文化的传承和转化,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室内装修设计风格。

1 闽南地区自然环境

闽南地区位于我国福建省东南部,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地理位置上主要包括泉州、厦门和漳州的的文化核心地区,并对潮汕、台湾和东南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闽南地区全年气温较高,平均气温在 18-20度左右,冬季平均气温约为9-13度,夏季气温约为25-29度。季风气候显著,由于靠近海岸线,闽南地区5-8月份受台风影响较大,受此影响该地区降水充沛,全年可达1600多毫米,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闽南地区山川和河流较多,山区聚落较为分散,不同的村落相隔较远,交通相对闭塞,建筑结构主要受宗族文化、民俗文化、技术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形成以优质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建筑形式。此外,由于闽南地区日照较为充足,油漆受日照照射容易脱落,因此,闽南民居多以防晒、防潮、防雨和防台风等实用性设计为主。

2 闽南地区传统民居特点

2.1 闽南地区传统民居文化特点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闽南地区海上交通较为发达,元朝时即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外商定居和华侨归乡带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促进了建筑文化的交流。闽南地区广泛吸收台湾和东南亚地区建筑装饰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装饰风格,其装饰具有独特性和手法多样性,装饰工艺精美、造型丰富,体现了良好的多元性、艺术性和地域性,同时兼具时代感和精神性,是该地区宗教信仰、道德审美与重商意识的完美融合,是兼收并蓄多元地域文化的体现。

2.2 闽南地区传统民居装饰元素构成

闽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制作工艺和材料优势,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且品类繁多的建筑装饰元素。装饰构件充分发挥材料的自身特性,突出装饰作用,追求和谐、多样、丰富的建筑装饰风格,实现了建筑色彩与环境的完美融合[4]。室内构件以木作、石作为主,例如,木作构件中起承重作用的梁、柱、檩等,起装饰性作用的次要构件,如柱头斗、鸡舌斗、瓜头斗和瓜筒等。石作主要作为建筑物的台基、台阶和栏杆等部位建筑材料。闽南传统民居室内装饰构件较多,在整体建筑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5]。

3 闽南传统民居元素及在现代室内装修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建筑受国际建筑风格的影响,摒弃了装饰元素,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表达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内涵的表达。传统与现代建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现代建筑室内装修装饰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能够较好地激发设计人员的灵感。

3.1 闽南传统民居中的砖雕元素

在闽南民居中,建筑外部以砖石结构为主,内部以木质结构为主,砖石结构除了起到承重和基础的作用外,通过在红砖上做装饰和美化起到了特殊的装饰作用。该地区墙面以当地烧制的橘红色进行拼接和装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砖文化元素(如图1)。

图1 : 泉州•蔡氏古民居

闽南的红砖砖雕为窑后雕刻,通过将图案拓在已烧制好的红砖上,并以印刷的方式进行雕琢,雕琢手法以线雕和浅浮雕为主。雕刻先采用阳刻的手法,是图案凸显出来,然后以线刻的手法进行内部造型雕刻,并在已雕刻完成的底子上涂抹白色的灰浆,从而形成对比明显的红白色彩。在雕刻完成后,利用石灰、糯米等材料将红砖连接起来,组合成为矩形的图案。红砖雕刻主要用于传统民居对看堵、门额和墙堵上,由于红砖雕刻手法和拼接图案的特点,闽南砖雕具有色彩鲜明、质感古朴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壁画的效果。

闽南砖雕是装饰图案模块化的有益尝试,对现代室内装修装饰设计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在现代装修设计中,通过将一些装饰手法以几何化、块面化的方式应用到装修装饰设计中,以概括化和语义符合的形式表现出来,既能反映地域、民族特色,也不能令人感到突兀和牵强附会。

3.2 闽南传统民居中的柱子和柱础装饰元素

柱子是传统建筑结构中重要的承重构件,是建筑装饰的重点内容。在闽南民居中,柱子的装饰主要集中在柱子的顶部和柱础部分。闽南传统民居中,柱子多为为木质,只有在重要的部位才会使用石材。自清末以来,随着石雕加工水平的提高,柱子石雕构件逐渐在富商、祖祠和寺院中普及开来。闽南传统民居柱子石雕多采用多层线条和镂雕手法,图案以人物纹、花草纹和瑞兽纹为主。按柱身形状来划分,可将其分为圆形、四边形和八角形。柱身一般雕刻文字或者楹联,起到了良好的文化传承的作用(如图2)。

柱础是柱子的底部基础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与柱子共同承担受力,避免柱子下沉,同时,石材的柱础还能够有效避免木质的柱子受潮或受雨水浸泡等风险。此外,柱础上的装饰图案能够提高柱子的美感,使柱子显得更加朴实,兼具实用和美感[6]。

根据柱础形状的不同,可分为基座式、覆盆式和圆鼓式。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闽南地区的柱础以单层为主,外观庄重典雅,简约大方。

图2 :泉州番仔楼

现代公共建筑中,柱子并不鲜见,但一般仅贴以大理石为主,往往千篇一律,造成人们审美疲劳,通过借鉴和吸收闽南传统民居柱子样式和图案,以抽象的方式表现出来,能够起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3.3 闽南传统民居中的石雕元素

闽南地区盛产石材,应用石材的历史较为悠久。在传统民居中,石材结构与装饰相结合,形成了以台阶、柱、栏杆、石埕等特色石雕结构。闽南石雕主要采用白色花岗岩和青斗石作为石雕的原材料,通过对石材进行亚光面、自然面、抛光面等表面处理方式,结合合适的雕刻技法,例如,浮雕、线雕、圆雕和镂雕等,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7]。

闽南地区的石雕技法精湛,形象生动,主要包含沉掉、浮雕、线雕、圆雕、影调和微雕两大类别,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石材的纹理合理选择适当的雕刻技法。

在现代室内装修装饰设计中引入石雕,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雕刻技法,能够提升公共空间的观赏性,以石材为载体反衬出主体墙面的装饰效果。

4 结语

闽南传统民居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兼具美学和实用性,是地域文化的具体体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于现代室内装修装饰设计有着极高的借鉴价值。通过对传统民居元素进行解读和传承,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优化现代室内装修装饰设计,实现装修风格的多元化,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要求,促进室内装修装饰设计传承与创新。

[1]黄洁琼.“一带一路”背景下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7(01):18-22.

[2]梁锦梅.客家文化形成、传播与地理环境关系刍议[J].嘉应大学学报,2003(02):110-113.

[3]贺超.客家文化与现代文明[J].江西社会科学,2007(01):145-148.

[4]杨思声. 近代闽南侨乡外廊式建筑文化景观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4]孙慧慧.传统装饰图案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0):178.

[5]王永志. 闽南、粤东、台湾庙宇屋顶装饰文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6]王香群.“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闽西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6(10):116-117.

[7]纪社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J].知音励志,2016(14):246.

猜你喜欢
闽南地区柱子闽南
城里有朋友
希腊遗址
闽南文化传承
近50年闽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气候变化及特征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观察:长廊和柱子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劳动教育路径探索——以“闽南地区中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活动为例
闽南,闽南
闽南地区歌仔戏剧团运营机制研究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