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

2018-09-06 03:06陈俊宇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仁爱校本德育工作

○陈俊宇

2017年8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指导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这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德育工作规范性文件。现阶段德育工作,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切实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创新德育方式方法,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近几年,我校在德育课程、德育管理、德育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程育人,彰显特色

不同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主题,为特色校本德育课程开辟了新的渠道。我校围绕“仁爱”的文化主题,开发了立德修身课程《仁爱》。结合小学教育的特点,这套校本德育课程以仁爱思想为主线,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将仁爱之心分为六个维度,即遵礼、宽容、孝悌、诚信、勤敏、利人。我们将这六个维度分别作为一至六年级校本课程的主题内容,围绕各自主题开展不同维度的仁爱教育,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以活动体验的形式传承仁爱精神,培养具有仁爱意识与能力的现代人。

二、管理育人,和谐发展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校首先做到关爱教师,使教师能够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创新发展。赋予教师正确的人生理念,过硬的工作能力,快乐的生活情趣,进而体现人生价值。我们尽可能多地给教师创造再教育、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发掘教师的才能,发展教师的个性特长,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理念。

要求教师做到的,校领导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做得更好。对教师少批评多表扬。教师受到批评,有可能会产生“踢猫效应”,将不良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因此,我对年轻教师的不足或过失,在具体指出之后再表扬其进步之处;对老教师的缺点点到为止,优点则大力表彰,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在仁爱管理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们以校为家,和谐共进。我校有一位55岁的老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维护教育教学设施,为学校节省了大量维修费用。校教导主任品德优秀,教学业绩突出,被评为河北省农村先进教师。这样一支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无穷的生命力。

三、活动育人,创新思路

《指南》提出,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我们倡导生活德育观,创新育人活动,引导学生融入生活,这就需要开展富有特色的德育活动。

爱祖国必须从爱自己、爱他人、爱家乡做起。我们开展了大型社会实践活动“我是美丽的汉沽人”。四至六年级学生从学校乘坐公交车到汉沽管理区地标建筑,然后步行至光明路,沿途听讲解员讲解汉沽管理区的历史及政府机构建设。孩子们还游览了森林公园,参观郊外污水处理厂,对美丽家乡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民俗,寒假期间,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走进民俗”系列活动。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大扫除、包饺子、贴春联、大拜年……亲身体验春节礼仪、民风民俗,切实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月中旬,校园外100多棵桃树桃花盛开,一年一度的“桃花节”开幕了。今年的主题是“赏桃花、爱自然、承传统、讲文明”。孩子们踏青观赏,融入美丽的大自然,还将搜集到的春游古诗词分享给小伙伴,留下一段纯美的记忆。

创新,是德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今后,我们将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通过创新德育工作,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提高全民素质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仁爱校本德育工作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仁爱来到我身边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Unit 2 Topic 3 of Book 3 (仁爱版)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