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退路 才有出路——一则考前焦虑的疏导策略

2018-09-06 03:06石家庄二中第一实验小学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实际行动冲刺高三

石家庄二中第一实验小学 赵 郡

教师来信:

尊敬的赵老师,您好。我是一名高三班主任,马上要高考了,最近班里有几名学生十分焦虑,其中小贾最为明显。最近,他已经无法静下心来复习了,多次请假要求回家自学。他觉得今年肯定考不好,实在没有勇气和信心参加高考,准备再复习一年。还没上考场就想着退缩,这怎么行呢?我给他举例子,讲道理,但是效果都不太明显。我该怎么引导他呢?请您帮忙给予指点。

一位高三班主任

郡与解惑:

这是一个典型的高考考前焦虑个案。高考已进入倒计时,备考时间越来越少,需要复习的内容还有很多,不少学生感到莫名的焦虑。对比理想中的大学,看看当前的成绩,有的学生往往会更加焦虑。他们不甘心降低理想,却又找不到改变的路径,担忧、纠结、懊悔交织在一起,降低当前学习效果的同时又在累积着自责。

焦虑本身不可怕,但是如果焦虑仅停留在情绪上,却没有实际行动,才令人困扰。时间久了,低效能感和愧疚感会进一步加剧焦虑情绪,令人变得更加无措和无奈。

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教师不需要讲太多道理。他们需要明确努力的方向,找到真正能够改善当前状况的具体方法。

关于明确未来方向,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当前状况和未来可能,尊重并鼓励他们坚定自己的高考理想和未来目标。有一个观点可以分享:将最美好的向往明确地高置在前方,尽可能向其奔跑,无需改变方向。即使最终未能进入最理想的大学,曾经的努力也足以慰藉不曾虚度的这段时光。初衷不改,全力奔跑!努力过,自然无愧。因为,踌躇与焦虑并不能让我们收获分毫。

这个观点,通常学生都能理解并乐意接受。在这个问题上,还有必要跟学生探讨一下,能够接受的最差结果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有一个“低限思维”,将学生担忧的“糟糕”拉近、梳理、排除,然后清晰地预见到未来努力之后的两种可能。最好与最差的结果,都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这样,学生的心理负担自然就降低甚至放下了。

学生在客观地思考未来、认知自我、逐渐明晰高考目标大学和目标专业的同时,心会逐渐沉静下来,回归现实,在平静中看待当前的学习任务和所面临的问题,学生的智慧便会回归。

明确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和高考目标之后,剩下的便是用实际行动蓄积知识实力。在这一过程中,具体到各学科的学习方法,便显得格外重要。需要教师结合各学科知识体系、复习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具体引导。使学生在每一天的学习过程中,看得到学习收获,体验到具体的成就感,累积学生的学习自信。具体的复习策略和实施可能,是真正解决问题的重点所在,否则,过不了多久,学生又会陷入低效能感所带来的纠结和自责里。

除了具体的学习方法引导外,还需要引导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可能遇到的困扰、焦虑、自责等情绪,教会学生在情绪或状态不佳时自行调适的方法,例如深呼吸、肌肉放松法、敲天鼓等。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到平静的学习状态当中,保持适度焦虑,进而实现高效学习。

来信中提到的学生想要高考后复习的想法,并不是最佳选择。须让学生明白:如果还有时间努力奋斗,就不要尚未冲刺就退缩,准备重新起跑。当我们为自己谋划退路的时候,当下一定无法集中全部精力奋战。在可以努力的时候犹豫、纠结,最终必然会错失最美的冲刺和最好的结果。随之而来的,往往会是更多的自责与懊悔。

理想在前,奋战当下,竭尽全力,享受冲刺的充实与魅力,顺其自然地绽放在成长路上骄傲的历程里,这应该算是高考生最美的一段人生经历吧!祝福所有的高考考生和高三老师们:顺心如愿!

猜你喜欢
实际行动冲刺高三
冲刺
高三一轮复习检测题(选修3—1、3—2)A卷
冲刺
高三·共鸣篇
我把高三写成诗
向着自贸区冲刺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以实际行动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要以争先创优实际行动落实十八大精神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