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浅析

2018-09-06 08:33王曙光
中国设备工程 2018年17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环节阶段

王曙光

(河南平禹煤电公司方山新井,河南 禹州 461670)

1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背景

设备管理作为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实施情况对设备的良好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一些企业和高校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如多头而分散的管理、信息共享程度低、数据可得性差等问题。传统的设备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往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亟需改进,使设备管理的全过程更加科学而精细,并实现更高的经济化程度,更好的节约资源。为此,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亟待转型。对设备的管理模式要立足生产经营或是科研运作的实际需求,对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规划,建立一套完善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确保对设备的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具有明确可行的架构、清晰准确的流程、细致规范的手续,兼顾柔性化与动态调整,注重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

2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指的是企业或高校针对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设备购置开始,继而进行设备的验收、使用、故障诊断与维修、保养、备件管理,最终达到设备报废的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的完善管理。设备全生命周期循环流程如图1。

图1 设备全生命周期循环流程图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如下特点:首先,设备在使用期间的运营维护管理体现了设备的物质运动状态。其次,对设备的管理离不开资产管理,在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从购置到维修费用再到报废折旧等过程均需要资产管理。资产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节约成本,资产管理展现出的是价值的运动状态。

3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阶段

企业或高校等组织对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从设立预算购置设备一直到设备报废并得到合理处置的整个时间段,都是设备管理所包括的阶段。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包含众多环节,具体包括制定设备的购买计划、相关组织成员对计划进行讨论、招标、采购已经之后的验收、使用过程,还包括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以及最终的报废处理等环节。在对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问题上,根据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划分方式。基于设备在不同阶段对相关单位所发挥的效益不同,本文将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分为如下三阶段。

3.1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是设备使用前的阶段,由于设备尚未投入到使用中,因而该阶段的管理问题集中在设备的购置方面,具体又可分为两个时期。

首先是采购期的管理。指的是对设备的采购所涉及到的管理内容,该时期的管理从制定购置计划开始,计划制定后还要经过专家小组用科学的方式论证检验计划的可行性,论证通过后要完成的是资金的合理分配,有了资金支持后要进行公开招标。招标环节必须要保证公开透明,并设立合理的监督机制,确保招标环节的透明高效。在采购期的整个阶段,合理的规划是极为重要的。企业或高校设备的购进必须要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需求,考虑到实际情况,避免重复购买或是设备购买后造成闲置无用的情况。采购环节的管理要分外细致,从设备的型号、规格、品牌,到相关的配件及设备安装环节都要考虑到。

其次是设备购入后的管理。设备的采购完成后要进行的是对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从而完成对设备的验收。设备购买所花费的资金要及时准确的入账,并做好资产管理。设备的验收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目前一些企业或是高校对设备的验收不够重视,管理和操作不够规范。验收时需要考虑的内容有很多,包括设备的完好性、性能、技术水平等。完善的验收过程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展开。此外,在入账后进行资产管理时,要确保账目的清晰准确,建账时力求高效简洁,缩短中间环节,减少繁杂的过程,为下一步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做好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3.2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第二阶段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第二阶段指的是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后的管理阶段。一旦设备开始投入到使用中,相关单位需要采用各种措施最大程度的发挥设备的效用,使之最大水平的服务于公司或企业。在该阶段需要设备负责人、设备使用者和负责设备管理的部门三管齐下,共同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该阶段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阶段,要注重提升设备的使用率,最高效的利用资源,减少浪费。此外,要做到对设备的专管专用,合理分工,使设备发挥出最大的用途,做好对大型设备的功能开发,避免出现将高端设备当做低端设备使用的现象。为了更充分的利用设备,需要加强设备的共享程度,使设备能开放的为相关单位所利用。

3.3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指的是设备报废处理阶段。在该阶段主要工作是做好资产管理,需要保证的是设备已经完全充分的得到了利用。当设备到达使用寿命需要报废时,首先要经过使用部门的申请。其次,请专家进行专业而科学的鉴定,确定设备达到了报废的程度。由资产管理部门对其申请进行审核,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后才可以对设备进行报废后的处理。整个过程需要保证透明化与真实度,避免由于管理员的懈怠或失职而导致资产出现流失。设备全生命周期三阶段示意图如图2。

图2 设备全生命周期三阶段示意图

4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结构

完整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是一个闭环的管理模式。其中,该管理模式以设备为管理中心,分为硬件层、数据层、决策层和表现层四个层次。其核心业务包括如下几方面:首先是包括设备的采购、安装、验收、建档入账等环节在内的前期管理。其次是对设备的综合检测,即定期检测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评价设备状况,针对有缺陷的设备进行后期检修。此外核心业务还包括对设备的保养和维修。该管理模式中所包含的四个层次相应的功能如下:(1)硬件层:指的是利用PLC、点检仪、传感器等用于对设备的检测与数据收集,以便于发现缺陷与故障。(2)数据层:包括点检接口、DCS/ECS接口、在线监测接口、精密分析接口等在内的诸多接口,提供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而准确的数据。利用接口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库中,使设备的相关数据具有较高的可得性。(3)决策层:涉及到对设备所做的相关决策,包括检测考核指标的设立、统计工作执行情况,此外还包括对设备的故障分布进行分析等。(4)表现层:指的是设备运行状态的外在显示渠道,既包括传统的计算机网络端如IE浏览、电子邮件通知等,也包括目前发展极为迅速的移动端渠道,如短信通知、移动浏览、APP通知等。

5 完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相关建议

5.1 加强平台的建设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包括采购平台、资产管理平台、设备共享管理平台等众多平台的支持。平台集成了众多功能,如设备登记、设备查询、信息统计等。例如采购平台的建设可以将供应商、采购过程、合同等分为不同的模块,在平台上将采购流程与设备的规格、配置等信息进行公开,使各个利益相关方都能及时而准确的得到信息,从而提升管理的规范与透明程度。

5.2 增强信息共享水平

平台的信息化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使用户可以清晰可见设备的相关参数、运行情况等信息,为用户的预约使用提供便利,使设备能最大程度的得到共享。

6 结语

对设备生命周期进行全面管理,对于提高设备的使用水平、实现设备的效益最大化并节约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涉及到的环节众多、流程复杂,必须提前进行合理与系统的规划,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模式。此外,在设备管理中,平台的建设是极为必要的,通过各个模块的子平台进行管理可以提升便利程度与准确性。此外还应提升信息化的共享程度,保证用户可以方便的共享设备的使用。对于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探索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于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将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环节阶段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