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上 油茶花开

2018-09-06 17:40侯琳良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油茶树煤矸石砍树

侯琳良

开矿,曾为村民带来滚滚财源;却也造成植被破坏、煤矸石堆积成山……在湖南省耒阳市东湖圩镇汤泉村,变化正悄然发生。矿山复绿,油茶致富。如今,绿水青山中,大伙儿舒舒心心就把钱挣了,真正实现生态宜居、产业兴旺。

一排排油茶树,织成一条条绿色地毯,裹着地势自然起伏——金秋时节,登上湖南省耒阳市东湖圩镇汤泉村海拔400多米的油茶基地,入眼皆青翠,绿意沁心脾。脚下这5000亩高山油茶生态园,点上成荫、线上成景、面上成林。

绿色之外,丰收的喜悦更令人振奋:高山上,累累的油茶籽压弯了枝头;池塘里,肥硕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养殖场内,一头头猪正吃得欢畅……而过去,这里曾是高山煤井聚集之地,“山上炮声隆隆、山下车轮滚滚”。变化是怎么发生的?

开矿挖煤,一度让植被遭破坏,林地涵养能力退化

“这里过去都是淌金流银之地啊!那边一大块坪地用来堆放煤,卡车一辆辆排着队来拉。”站在一个封闭的煤井口旁,说起当年情形,汤泉村支部书记刘贱文记忆犹新。

刘贱文说,过去,这片山上往下打1000米就能挖到煤,最多的时候有15个合法的与非法的煤井,“山上哪有现在安静,过去人声鼎沸,车来车往。”

今年66岁的胡贵清在井下挖过26年煤。在他的记忆里,空气中灰尘弥漫,遍地都是煤矸石,周边好多村民的住房发生了开裂,地下水连饮用都成问题。

一车车煤从这座山上运出去,鼓起人们腰包的同时,也欠下了一笔沉重的生态环境账——植被严重破坏、林地涵养能力严重退化、煤矸石堆积成山……一边是挖煤致富的狂热,一边是环境破坏的疯狂。

“挖煤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东湖圩镇党委书记贺光辉说,根据相关部署,村里的煤炭产业渐渐按下了停止键。这些年,汤泉村悄然调了个头。一场矿山复绿生态保护攻坚战在这里打响。

煤矸石堆上种油茶,山头重新披青吐绿了

村里成立合作社,在山上种起了油茶。由于属于矿区,到处都是矸石层,在矸石堆上种树,是个巨大的挑战。

“每一兜油茶树下至少要覆土60—80厘米,且种植前期‘吃水多,必须比常树多灌溉3次,施肥频率也要高于常树的2倍,经过3至5年的土壤调理,油茶树才能正常生长。”东湖圩镇林业站站长资柱庭说。

手臂上布满了黑色的炭斑,手掌上老茧重重,眼前的胡贵清话很少,问三句答一句,伸出的双手是过去井下生活的鲜活见证。他说,以前挖矿时,煤石“吃”进肉里是常事,时间久了就形成这种“炭斑”,且终身不消。

这样的一双手,历经岁月沧桑,既见证了昨日的辉煌,也书写了汤泉村如今的“绿色传奇”。这些年来,胡贵清和其他50多名矿工走出煤矿,在山上不辞辛苦地垦山覆绿。

他们从山外调来挖掘机,先把石头堆开挖成一层一层梯石,打好坑,然后从山下运来肥土,肩挑背扛,一担一担将土覆盖到树坑里,再栽上树苗。“一个人一天能种上二三十棵。”胡贵清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2200亩、2015年3400亩、2017年4500亩,到现在5010亩……几年过去,汤泉村这片曾因采矿而千疮百孔的山头重新披青吐绿。

过去砍树撑井挖煤,现在种树等着开“金花”

刘贱文曾是名矿老板,如今是茶园基地的庄主,经常骑着摩托在山上穿梭,看看一棵棵种下的“宝贝”。基地除了茶树之外,还办起生态养殖场,2017年,基地产茶果40万斤,产值100余万元,年产生猪近万头,鸡5000余只,鱼2万余斤,預计油茶林全部进入丰产期后,年产值将达2000余万元。

“过去我们砍树撑井挖煤,现在种树等着开‘金花。”刘贱文笑着说,过去每晚要到凌晨1点,等所有煤矿工人安全走出井口,他才能放心睡觉,现在他每天早早就能安然入睡。

从砍树到种树,胡贵清们的生活跟着大变样。在井下从事技术工作近30年的谢仁雄,现在成了名牧羊人。他对过去的回忆,除了环境破坏之外,还有多年的井下生活让他落下了病根,如今,跟着100多头山羊行走山中,会经常喘不过气来。“还是种树放羊好!”谢仁雄说。

记者在山上碰到正在忙着给茶树松土的黄运朝。他说,过去挖煤不见天日,现在提着一壶水,在山上忙活着,拿一份工资,心里踏实。

猜你喜欢
油茶树煤矸石砍树
秀才砍树(部级优课)
浅谈煤矸石资源化利用
茶耳
煤矸石综合利用应重视需求导向
老家的油茶树
油茶造林成活率提高及技术分析
小猴砍树
只忙着砍树
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2014年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