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边缘区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

2018-09-08 07:45韩玉刚
铜陵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宁国市产业结构城镇化

金 娇 韩玉刚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一、引言

2012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密切相关,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和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能够积极扩大内需,抓实抓好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应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1]。2013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强调要把以人为核心的理念融入城镇化发展的全过程,走新型城镇化道路[2]。《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及目标导向,新型城镇化将为经济新常态下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路径和新思考,其深入发展不断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提供支撑平台[3]。近年来,新型城镇化能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新型城镇化如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成为越来越多学者的研究课题。

国内外有很多学者研究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Michael(2008)认为,城市化进程改变劳动分工,加快产业集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4]。Kolko(2010)的研究指出,城市化作用下的新型服务业集聚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5]。Farhana(2012)认为,城镇化分工使发展中国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其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6]。吴福象和沈浩平(2013)研究长三角地区16个核心城市的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不仅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且能够实现不同层级城市产业的协同发展[7]。蓝庆新和陈超凡 (2013)基于2002-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得出,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新型城镇化还能够显著提升产业发展层次[8]。多淑杰(2013)通过分析全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年的相关数据,认为人口城镇化发展速度过快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人口城镇化质量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9]。张宗益和伍焓熙(2015)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和测算产业结构高级化率来衡量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研究表明,人口、经济、社会以及环境城镇化在不同区域能够正向推动产业结构升级[10]。刘凡等(2016)基于1981-2013年相关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进行测算,结论显示,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支撑程度的状态协调度逐渐下降[11]。唐湛和黎红梅(2017)基于1998-2014年中国林业统计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新型城镇化对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的结论[12]。在研究天津市产业发展过程中,毛丽芹(2017)等发现新型城镇化进程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滞后作用[13]。宋丽敏(2017)基于1998-2014年30省份面板数据,验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土地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应[14]。

新型城镇化强调内在质量和全面提升,它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产业支撑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特征[15]。近些年,新型城镇化的研究以特定区域具体分析为主。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和区域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各区域经济开放程度不断上升,区位条件得到优化,21世纪以来,皖浙、皖苏、浙赣等区位基础较好的省际边缘区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成为研究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对象[16]。综观现有的省际边缘区新型城镇化研究,以理论研究、质性资料分析和宏观策略研究为主,而以小范围的省际边缘区为特定研究对象的成果较少。基于此,文章以皖浙省际边缘区宁国市为研究区域,在对其新型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曲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拓展新型城镇化的研究内容,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一定价值[16]。

二、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研究区概况

宁国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接广德,南临绩溪,西连泾县,又与临省浙江的安吉县、临安市毗邻,处于皖、浙省际边缘区,具有融入苏、浙、沪的地缘优势,是安徽省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县级市之一[17]。

(二)指标设置

文章参考新型城镇化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新型城镇化指标的确立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结合对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生态绿色”这一内涵的理解,认为新型城镇化水平不能用某一单一指标的变化来衡量,应该由多个复杂指标综合的结果来反映。为准确描述宁国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同时兼顾指标构建体系的完整性、合理性、全面性、科学性、可获得性等原则,文章选取13个三级指标构建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环境城镇化这4个二级指标,并通过计算得出宁国市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值。

国外有很多较为完备的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测度方法,但这些方法需要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口径统一的高质量数据来支持,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相关数据无法支持这些方法的应用[18]。国内学者主要采用指标法测度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文章采用李逢春(2012)的研究方法,构建产业结构升级系数的计算公式:其中,用T来表示产业结构升级系数,Zi表示第产业产值在GDP中的贡献率。该产业结构升级系数综合考虑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的不同,比直接用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对GDP 的贡献率来衡量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更加客观[3]。计算公式如下:

(三)数据来源

要对宁国市新型城镇化作出科学、合理、全面、客观的评价,必须严格对应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局编制的《安徽统计年鉴(2009-2017年)》和宁国市统计局编制的《宁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2016年)》,这些数据能够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环境城镇化4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宁国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四)指标权重的确定

熵权法是根据各评价指标数值的变异程度所反映的信息量大小来确定权数的一种客观赋权方法[19]。具体步骤如下:

1.数据无量纲化

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其中,Xij是指标Xi的第j个值。

2.求各指标的信息熵

3.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根据信息熵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各个指标的信息熵为 E1,E2,E3,……。 通过信息熵计算各指标熵权 Fi,

4.计算各年份新型城镇化水平

三、宁国市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

(一)宁国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分析

根据熵权法对2008-2016年宁国市13项三级指标的130个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出各指标的信息熵和权重(表1),分析自2008年以来宁国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变化特征。

由表1可以看出,在13项三级指标中,权重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0.0850)、城市人口密度(0.0817)和用水普及率(0.0812),其次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燃气普及率、进出口总额、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等三级指标的权重均在0.0750以上,说明它们对宁国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较大。其余三级指标的权重均在0.0750以下,说明它们的影响相对较小。从各项二级指标的权重来看,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权重分别是0.3700和0.3114,表明自2008年以来,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宁国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较强;人口城镇化和环境城镇化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667和0.1522,说明宁国市在边缘区位条件复杂、城镇化发展规模小、人口流动快但人才吸引力小,生态发展理念落后等客观因素制约下,明显表现出人口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较弱。

表1 宁国市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及权重

表2 宁国市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及各子系统水平

根据表1计算出权重值,再结合2008-2016年宁国市各项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值,进一步计算得出表2,不仅全面反映了宁国市近年来新型城镇化的总体变化特征,还反映出各子系统发展变化特征。 由表 2、图 1、图2可知,宁国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都在不同程度地提高,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值由2008年的1.1063上升到2016年的 1.9227,但新型城镇化各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

图1 宁国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及变化趋势

图2 宁国市新型城镇化各子系统发展情况

从经济城镇化发展来看,宁国市一直保持比较平稳的上升趋势。从人口城镇化发展看,由于区域边缘性和省际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宁国市人口存在向省域中心城市和东部发达城市迁移的双向可能,且伴随宁国市人口基数少及计划生育等社会因素,导致人口集聚效应较弱,甚至存在某些时段负增长现象,因此人口城镇化波动较大[16]。从社会城镇化发展来看,2010年以后开始快速发展,这说明宁国市因其省际边缘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发展要素流动受阻,人口、资金流失严重,成为弱势区域;经济前期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近些年的社会城镇化快速发展是对历史“欠账”的一种补偿性发展[16]。从环境城镇化发展看,环境社会化总体趋势是增长的,但环保投入和经济发展表现出冲突碰撞,且未能有效促使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系统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环境城镇化发展不平稳。

(二)宁国市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测度分析

宁国市深入实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产业发展战略,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12.9:52.8:34.3调整为2016年的8.5:58.3:33.2。其中,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从2008年的12.9%下降至2016年的8.5%;第二产业比重先从2008年的52.8%增长到2014年的65.4%,又下降到2016年的58.3%;第三产业比重从2008年的34.3%降到2012年的24.9%,再回升到2016年的33.2%。利用李逢春的产业结构升级系数公式可以计算出表3,分析得出以下两点:(1)宁国市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总体有所提升,由2008年的2.2140上升至2016年的2.2470;(2)宁国市近9年的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表现出两阶段变化:2008-2012年,产业结构升级水平逐年下降,2012-2016年,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开始回升且上升速度逐年加快。

表3 宁国市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及变化情况

(三)宁国市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曲线回归分析

1.宁国市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

运用SPSS20.0软件,以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值(NU)为自变量(X),以产业结构升级系数(T)为因变量(Y),对2008-2016年宁国市相关数据进行曲线回归分析,同时选择线性、二次项、对数、立方、指数分布等11种常用模型进行拟合。拟合结果给出警示,模型项之间存在接近共线性,立方模型无法拟合,故只对10种模型进行曲线拟合(图3)。其中,二次方程模型的可决系数R方值最高,显著性水平Sig小于0.05,曲线方程拟合效果更好;从图3中也可以看出,二次方程明显优于其它几种方程,故文章采取二次方程模型的曲线拟合进行分析。

图3 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

图4 模型的拟合优度情况ANOVA

图5 拟合模型的假设检验结构系数

图6 包括常数项在内的参数及检验结果

从图4可以看出二次方程模型的拟合优度情况,模型的相关系数R为0.944,可决系数R方为0.891,表明模型回归贡献度很大,拟合结果较好。对拟合的模型进行假设检验 (图5),F统计量等于24.550,显著性水平Sig小于0.05,因此这个回归模型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图6给出了包括常数项在内的参数及检验结果,进行的是t检验,可见常数项和t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建立曲线回归模型如下:Y=3.288+0.506X2-1.523X。由回归模型可知,当自变量X取值小于某一值时,因变量Y随X的增加而减少;当自变量X取值大于某一值时,Y随X的增加而增加。对宁国市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值和产业结构升级系数的关系分析中,发现宁国市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是U型的:2008-2012年宁国市产业结构升级水平随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值的增长而下降;2012-2016年宁国市产业结构升级水平随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值的增长而上升。

2.宁国市经济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

在对新型城镇化各项子系统的分析中,文章发现宁国市经济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影响,而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环境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显著。以经济城镇化水平值为自变量(X),以产业结构升级系数(T)为因变量(Y),运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图7)。可决系数R方为0.962,说明拟合优度较好,方程显著性检验F统计量为75.741,通过显著性检验,建立回归模型为:Y=3.028+3.012X-3.267X2。由回归模型可知,经济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也是U型的,与新型城镇化影响路径基本一致(图8)。

图7 宁国市经济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回归分析

图8 宁国市经济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曲线拟合图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不能局限单一指标的变化来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信息才能较为全面的反映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对宁国市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及权重的分析中,结果显示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指标权重分别为0.3700和0.3114,远高于其它俩个二级指标。这个结论表明,宁国市当前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是以经济发展为支撑,以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的社会城镇化为首要任务,充分体现出新型城镇化现以人为核心的理念。

在分析2008-2016年产业结构升级系数变化趋势中,文章发现宁国市产业结构升级之路经历了两个阶段。前期,宁国市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比重不断下降,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导致“三高”企业过多得萌芽发展,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升级系数持续下降。“十一五”期间,宁国市贯彻实施“蓝天、碧水、青山、绿地”工程,加大工业污染的集中处理,推广清洁生产方式,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期间,宁国市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耐磨铸件、电子元件、生态旅游等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比重快速增长,社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后期产业结构升级系数表现出持续增长势态。

宁国市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是U型的:由于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严重脱节,出现产城分离的过度城镇化现象[3],使得2008-2012年宁国市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呈现负相关关系;而2012-2016年,宁国市新型城镇化进入良性发展阶段,良性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撑平台,使得这一时期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呈现正相关关系。同时,经济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起到最主要的作用,其影响路径和新型城镇化基本一致,也是呈U型的[20]。

(二)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几点相应建议:

第一,宁国市要努力缩小人口、环境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城镇化之间的差距,合理处理好新型城镇化建设、经济发展、人才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和社会城镇化水平平稳发展的前提下,要完善户籍管理制度,保障土地上释放的农村居民能够合理地向城镇居民转变[11]。同时,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人才和产业的集聚与互动,吸引周边人才要素集聚,减少本地区人才要素流失,提升人口城镇化质量,推动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其次,政府应从长远可持续的角度考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速产业转型,打造低碳、绿色的现代产业体系,高度重视“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落实招商选资环境指标,严格把控环境准入标准,从源头上践行“生态立市”。

第二,宁国市应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促进作用,并通过进一步合理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来强化这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一是要发挥经济城镇化的主导作用,强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要素集聚,推动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同时与周边南京、杭州、合肥等发达城市深入联系,促进区域经济的空间整合,充分发挥经济集聚效应。二是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实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吸引、吸收跨界投资和高级人才,妥善处理“产学研”发展理念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质量要求[3],逐步消弱、消除宁国市省际边缘区固有的资本转移、企业外迁、社会经济要素被屏蔽截流、区域人口集聚引力较弱、跨省界交通设施落后等现象[21]。

文章采用2008-2016年宁国市的相关统计数据,构建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继而计算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值及各项子系统水平值,然后计算出产业结构升级系数衡量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最后对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然而,文章存在几点不足:(1)没有选取更多的指标来衡量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2)没能从更长时间段的视角来分析新型城镇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升级;(3)没有省际边缘区之间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比较分析,也没有省际边缘区与其它区域之间的比较分析;对于以上提出的问题将会在进一步研究中继续深入。

猜你喜欢
宁国市产业结构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宁国市中溪镇森林长廊规划与建设技术初探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
基于“两基准”理论新解释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