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学,努力践行阅读教学新理念

2018-09-08 11:14苟智红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8年8期
关键词:预学猴王效率

苟智红

预习是课文的热身,通过有效的预习,能够让学生对文本有初步的认知,发现自己在阅读当中的难点与疑惑之处,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听课时也会更加认真,带着自己在预习中的问题听课,提升上课效率。文章以《猴王出世》为例,分析在预学下如何更好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课文《猴王出世》出自我国古代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讓学生感受到一只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体会到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那么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下,教师如何通过预学让学生更好的获得文章内容,使学生有所收获呢?教师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独辟蹊径——以“预学设计”走进课文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行预学只是让学生去理解生字词,初读课文,这样的预学大多是流于形式,班上有许多的学生会认为教师上课总是要重新讲的,自己预学与不预学的差距不大,所以不愿意对课文进行预学。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改变预学的要求:在学生识字的基础上了解文章背景与作者生平,最后提出自己在阅读上的问题。这样的要求改变了学生只读的预习模式,让学生基于文本提出自己的质疑,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最初学生不知道怎样在预学中提出质疑,教师可以用填空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文本:

我知道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____________,了解作者的____________ 。

我觉得_______________很有特色,我想把它画下来。

在教师的引导下想,学生逐渐找到自己的预学方式,根据自己的预学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为什么石猴胆子那么大?什么都不怕”“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通过自学,学生了解了这篇课文的框架,也对文章产生了疑问。这是一篇神话小说,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走进文中的神话世界,带着质疑去预习课文,这样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可以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更好的提升阅读质量。

二、拨云见日——以“预学分析”体会文本

在学习《猴王出世》这篇课文中,教师先带领学生扫清字词的障碍,让学生能够顺畅的阅读文章,接下来教师针对学生在预学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看看你的组内成员能否解决你的预学难题,再在课文当中去分析小组无法解决的难题。这样的设计在有限的课时中可以发挥学生预学质量的最大化,每一小组都有班上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小组中的后进生解决一些基础的问题,再一起讨论出文章的难点在课堂中分析。通过对《猴王出世》这篇文章的预学,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着阅读能力的差异性与视角的多元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学生阅读力的差异性分析

通过对学生预学的反馈,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概括能力,也就是在阅读课文后能否更好的去概括文章大意,区分每一段讲述的内容,从课堂展示来看,学生基本都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还有的学生在预学当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这篇课文写的很好,因为石猴是吸收天地精华的,所以他的出生是理所当然的,充满着神奇的力量,但是课文有些生涩,一些字词我无法理解。”二是基于文本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这是班上在预学中的薄弱环节,只有20%的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深层含义,捕捉到作者在书写这篇文章时心中所感、所想,体会文章的言外之意。三是从课文阅读中产生新意。班上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初步体会课文,但是只有少数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将课文知识与自己原本的知识结合起来,发现课文与生活中的相似点,这是学生有所欠缺的,也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着重培养的。

2.学生阅读视角的多元性分析

在《课标》中对阅读的要求是“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所以教师在教学《猴王出世》时,对学生的阅读视角要有不同的方向把控:一是关注故事情节。课文按照事情得发展顺序,为读者展示了石猴的诞生—探洞—成为猴王的过程,在学生预学时,许多学生都围绕着时候是怎样成为猴王这个问题进行阅读,很快的就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二是关注人物特点。《猴王出世》这个故事的人物相对简单,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石猴展开的,所以学生需要分析的人物特点也只有一个,那么贴合文章的故事情节,学生感受到最开始石猴出世时是一个怎样的性格,之后探索到水帘洞后又是一个怎样的性格,最后成为了猴王之后在这个石猴心中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学生在预学中关注到了人物性格特点,了解到猴王的可爱、勇敢。

三、对症下药——以“解决问题”升华文本

阅读的本质是还原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可以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下阅读文本,提升阅读效率。所以教师在针对学生预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中对症下药,教会学生预学的方法,让学生快速的提升阅读效率,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两种方法提升预学效率。

一是“浏览法”。针对《猴王出世》这种小说题材,如果学生逐字逐句的进行预学,势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初读文本上,这样并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反而会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觉得题材很长。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浏览法”,并不是对文章一扫而过,而是提升阅读速度,养成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以提升阅读速度;二是“抓关键点”。想要快速的提升预学效率,学生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自己对关键点的摄入,将脑海中的读、想、做相结合,让孙悟空这个形象在学生脑海中立起来,更好的其感受名著的魅力,抓住文章当中的关键点,在阅读时重点阅读关键点,略读其他的描写部分。

总之,在预学当中学生可以获得的知识点有很多,教师要基于预学,让学生学会预学的方法,提升预学的效率,实现“师本走向生本”,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预学猴王效率
“慢”过程 “高”效率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翘着尾巴的是猴王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学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有效预学,实现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猴王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