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灵动游戏 促科学探索

2018-09-08 11:14谢晶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8年8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游戏

谢晶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和权利,在游戏中学习,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的启蒙性教育活动,在探究科学的过程中,以幼儿游戏为主能充分调动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使幼儿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3-6岁儿童成长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引导儿童在与人、事、物的相互作用中,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通过探索、感受和体验,获得主动的发展。”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如今的科学课的教学给游戏留有了更大的空间,一个个的科学探究活动虽不能把它们完全归属于游戏的范畴内,但和游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规则性游戏,培养幼儿科学协作能力

规则游戏是指两个以上的游戏者,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规则游戏具有“规定性、竞赛性和文化传承性”等特点,是儿童游戏的高级发展形式。在游戏的每个环节中,孩子都会面临社会性和认知的互动问题。遇到规则问题时,他们往往要聚在一起进行讨论。所以,规则游戏对幼儿来说,蕴藏着丰富的学习机会。

例如:科学活动《神奇的传声筒》中,幼儿在探索时仅凭一个人的能力使不能够完成的。此时,他们就会邀请同伴一起参与到这个游戏中,大家一起制作不一样的传声筒,设计不一样的探索方式,让每个幼儿通过游戏传话,探索不同的线做成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这样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既能够支持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能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

二、自主性游戏,开发幼儿科学创造潜能

自主性游戏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为直接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游戏过程。教师应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主的方式进行科学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一起分享自主性游戏带来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例如:在“摇一摇,听一听”的科学游戏中,教师的本意是让孩子摇一摇,猜测下瓶子里会是什么,再记录下来。有的幼儿在自主选择游戏时,将瓶子里的豆子装进杯子里,去倾听豆子落下的声响;又或者是将豆子一一混合去摇一摇。这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的身边存在着很多的“小牛顿”。大脑指挥双手,双手又指挥大脑,让幼儿多动手选择更多的材料进行探索,可以增加他们的感知力和创造力。从而开发幼儿科学创造的潜能。

三、创造性游戏,转变幼儿科学思维方式

创造性游戏是指幼儿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它是学前期幼儿典型的、特有的游戏。幼儿由于幼儿年龄的限制,他们对自己身边的各种未知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想知道其中的一切緣由,急切的去寻找答案,就如我们经常听到的“为什么呀?”或许成人会觉得哪来那么多的问题,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好奇心趋势幼儿进行创造性学习,是他们生活的原动力,我们也常常将幼儿这种广泛而强烈的好奇心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使孩子们能在其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例如:教学活动《蛋壳大力士》中,引导幼儿去探索,发现鸡蛋壳的本领:弧形面承受力大。幼儿在探索之前,会去思考,蛋壳这么轻,能用来干什么啊?有人就不愿意去尝试,可有的幼儿觉得还是得自己先动手试一试再去下定论。经历了猜测——怀疑——探索——验证后,幼儿会改变自己的想法。在今后的游戏活动中,也会乐意探索,敢于创造,勇于尝试,转变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

四、操作性游戏,满足幼儿科学发展需求

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幼儿天生好动,好奇心强,总想对感兴趣的事物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操作性游戏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非常重要,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手段。幼儿动手操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使教师的教学思路在幼儿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充分调动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积极性。

例如:“如何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活动中,教师会提供很多的材料供幼儿进行选择。从而要求幼儿探索用何种材料可以使蛋宝宝站起来、如何使它站起来等内容。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幼儿在一次次动手尝试的过程中去体验“玩中学”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绪,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这也符合幼儿科学的发展需求。

五、手段性游戏,激发幼儿科学探索兴趣

手段性游戏是指以游戏的方式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即教学游戏化。游戏中,孩子们通过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认识科学现象,获得新的科学知识,在学中玩、在玩中乐,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体作用,丰富了幼儿对有关科学现象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例如:在中班科学探究活动《会爬色的纸》中,教师以一种游戏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增强科学探索游戏的趣味性。我们平时可以在科学活动区放置一些供幼儿做小实验的工具和材料,比如:磁铁、蛋壳、各种纸、水、放大镜等等,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些既有趣又简单的实验,获得新知识。

创灵动游戏,促科学探索。将游戏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为幼儿的科学探究注入新鲜活力,深化幼儿的科学内涵,提升幼儿的探究能力,让幼儿通过游戏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使幼儿的科学素养真正实现长久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成长与发展指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游戏
设问引导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科学拔牙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