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社区警务固筑平安稳定“压舱石”

2018-09-10 16:42王巧全
派出所工作 2018年8期
关键词:警务室警务民警

王巧全

近年来,江苏盐城公安机关赋社区警务以“压舱石”地位,在实践中探索建立“职能专业化、辖区可视化、手段多样化、机制科学化、内务规范化”格局,为全市平安稳定打牢坚实基础,在维护稳定、稳控治安、服务群众等方面的综合效益逐步显现,高标准完成了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等系列安保维稳任务,全市刑事案件、“两抢”案件、侵财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7.5%、39.8%、19.5%,万人刑事案件数、八类案件数全省最低,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居全省前列,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誉称号。

社区警务是一个永恒课题,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很多,全市社区警务有了很好的基础,现在关键是增强系统化思维,将社区警务改革置于新时代和公安工作全局,从更高层面来认识、来把握、来谋划,持之以恒抓好打基础、管全局、利长远的事情,推动社区警务建设在维护平安稳定中达到新的高度。

以警务室建设为载体

解决社区民警如何沉下去的问题

警务室是深化社区警务的主阵地。做好新时代城乡社区警务,必须坚持社区警务、社区警务室、社区民警“三位一体”,不断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以此推进社区警务专职化、专业化,切实解决少数社区民警习惯坐在办公室、不愿意走下去的问题,真正做到沉得下、留得住、扎得深,到社区群众中摸情况、排问题、堵漏洞。

将警务室打造成沉入社区的有效载体。探索“家庭式”、“市场共建式”警务室新模式,合理划分工作和生活功能区域,配备必要警用装备和生活设施,营造舒心宜人环境。严格落实社区民警下社区制度,探索取消专职社区民警在派出所的办公桌,鼓励实行专职社区民警住社区,引导民警以社区为家、以百姓为伴,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沉入社区做好基础工作,为维护全市社会和谐稳定、促进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根基。

将警务室打造成社区治理的基本平台。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坚持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发挥好社区警务室的基础性作用,加强纠纷调处和安全防范,推动社区善治,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以警区的“小平安”累积全市“大平安”。

将警务室打造成服务群众的前沿窗口。推行服务事项前移至社区警务室,探索建设“服务超市”,将户口办理、车驾管理、违章处理等服务项目全部搬进警务室,延伸一站式办理、委托代办、预约上门、送证上门等服务举措触角,让群众进一个门办所有事,真正送服务到群众身边,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公安工作的“温度”。

将警务室打造成实现价值的人生舞台。确立“我的社区我做主”的自信,主动与全国优秀社区警务室和社区民警联系挂钩,每个社区民警根据社区实际,拿出本社区的具体方案,增强社区警务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打造“一室一品牌”,实现社区民警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在社区小舞台上实现人生大作为。

以社区警务平台系统应用为支撑

解决社区民警做什么的问题

科学技术是社区警务腾飞的翅膀。做好新时代社区警务工作,必须站在时代前列,把握现代科技发展前沿,主动拥抱现代科技,将现代科技融入社区警务,让社区警务插上科技的翅膀,大力推动大数据与社区警务的有机融合,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信息工作一体化,有效提升社区警务工作效率和质量。

加强平台系统建设统筹。依托盐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与国内重点院校、知名企业合作,紧密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等现代技术,完善全市统一的社区警务信息工作平台,研发社区警务专业终端“亮剑一号”,为社区民警建立直观便捷、功能齐全的工作平台,社区民警采集各类治安要素信息通过平台可以自动流转到各个系统,解决多头录入、重复录入的问题。警种条线推送的各类信息也可以直接通过平台下达给社区民警,实现与各类综合应用平台的无缝衔接。

规范治安要素采集标准。将信息采集贯穿社区警务的全过程并作为社区民警工作的基本方式,坚持传统+现代、脚板+键盘,推动数据资源从人工采集为主向机器采集为主转变,从无偿提供向平等交换交易转变,全方位采集汇聚“人、地、物、事、网、组织”等基本治安要素和“吃、住、行、消、寄”等日常活动轨迹。加快推进二维码电子门牌建设,深入推进“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实现对各类基础信息的实时采集、动态录入,提升实有人口管理质效。根据维护稳定和打防管控实际,深化与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公安机关“点对点”信息协作,获取更多个性数据信息。

健全基础信息应用机制。开展社区警务建模竞赛,通过平台系统的深度应用,实现对社区警务工作产生的基础数据的巡检比对、分析研判、统计分析、实战应用、管理考核,精确指导和引领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运用大数据,实时关联分析重点人员的行为轨迹,从中发现规律和趋势,推动由事后追溯向事前预测、预警、预防转变。落实信息应用奖惩激励措施,实行信息采集实名登记制、终身负责制,为侦查破案、維护稳定提供有价值线索的,一案一奖、终身奖励。对错采、漏采信息的,实行责任倒查,终身追究。

以社区民警“一口清”为目标

解决社区民警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做好社区警务工作,关键是对人、房、物、网、图等重点方面“一口清”,把基础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把盯防管控措施落实到位,这是把握主动权、打赢主动仗的根本所在,也是评价社区警务是否扎实的基本标准。

严格落实清单制度。严格落实社区民警、派出所所长一日工作清单制度:社区民警每天要对治安状况“过一遍”、重点人员“问一遍”、行业单位“查一遍”、流动人口“核一遍”、社区网络“点一遍”;派出所所长每天要掌握辖区治安态势、关注重点人员动态、督促整改问题隐患、检查指导基础工作、参与重大警情处置。以此为保底要求、基本任务,进一步作出细化,列出社区警务“一口清”清单,保证社区警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常态开展排查攻坚。把滚动排查作为日常工作,深入排查梳理问题隐患,逐一完善账目,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落实“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定点联系、捆绑作业”排查机制,出现前期没有掌握、“意想不到”的事情,严格追究条和块的责任。同时,把工作着力点放在风险管控、隐患消除、问题销号上,把整治工作做到位。

定期组织比武竞赛。以社区民警“一口清”、平台系统应用、群众工作能力等为重点,组织开展社区民警定期考核和比武竞赛,作为评估社区民警和各地社区警务工作的重要依据,以此提升社区民警的能力素质,增强社区警务质效。

以“梳网清格”为手段

解决社区民警无法解决的问题

把“梳网清格”作为日常社区警务的有效补充,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方式,对案(事)件高发的重点部位、场所、路段进行集中清理攻坚,从打击、防范、管理等方面,健全精确整治、综合整治机制,铲除滋生矛盾问题隐患的土壤。通过“梳网清格”,可以解决日常社区警务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超出社区民警能力范围的问题,由社区民警提出攻坚需求,重兵屯集打歼灭战。日常社区警务既为“梳网清格”指明方向、提供支撑,又担负起承接责任,最终形成“闭环式”治理体系。

在整合力量上下功夫。在科学划分网格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社区(村)干部、社区专职辅警、流动人口协管员、巡防队员、铁骑队员、黄海突击队员、网格员、司法行政社工、禁毒社工、人民调解员等力量,同时充分发动义务巡防、物业保安、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在细致梳理上下功夫。突出“六梳”,即梳理重点区域、梳理重点人员、梳理重点场所、梳理重点部位、梳理重点问题、梳理重点隐患。对梳理排查出的问题,网格立足自身解决;社区民警难以解决的逐级上报、统筹解决。

在集中整治上下功夫。对梳理排查的突出问题和区域,突出“六清”,即清查重点区域、清理重点房屋、清缴重点物品、清结矛盾纠纷、清除安全隐患、清扫违法犯罪,通过“集团作战”、大兵压境,开展“封闭式”“围堵式”“地毯式”集中清理,迅速打好“围歼战”“消灭战”。

在常态长效上下功夫。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对排查出的重点地区、部位、场所,落实“一地一档”,及时跟踪监督,立足建机制、抓长效、防反复,努力实现长治久安。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猜你喜欢
警务室警务民警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一带一路”背景下涉外警务人才英语口语提升研究
浙江省嵊州市公安局甘霖派出所:推进警务管家+警务助理模式
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警务技能教官深入派出所培训实战技能
高职院校社区警务室管理模式的实施与探索
医院警务室规范化建设思考
全面推进医院“警务室”建设的思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