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儿童体质健康精准干预路径研究

2018-09-10 00:12刘冬尹忠根
体育风尚 2018年6期
关键词:体质健康儿童

刘冬 尹忠根

摘要:儿童是国家发展的未来,近些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较前几年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身体外形、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等多个关键指标的情况上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在日常体育锻炼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以及灵活性和柔韧性等多个重要体能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人的行为和习惯是由思想和意识支配的,由于长期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体育意识淡薄。通过对儿童健康现状的分析,以体育课程改革为契机,融合新兴体育项目及传统体育项目,推行建立儿童体育运动干预体系,通过积极的教学改革,对儿童体质健康促进做出有效、实际的干预。

关键词:儿童;体质健康;新兴体育;干预路径

根据近些年我国对儿童的体质监测统计结果来看,我国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呈下滑趋势,身体外形、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等多个关键指标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体育锻炼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体能指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儿童的体质健康问题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关注。学校体育作为一种对儿童健康的重要的干预措施,既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起到重要作用,又是增强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从而使终身体育理念深入人心。目前我国儿童体育教育改革向着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发展特色体育课程,培养儿童的兴趣,精准干预儿童体质健康。所以将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传统体育项目的优势深度研发整合、合理配置,构建成适用于儿童发展的体质健康干预路径体系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一、我国儿童健康的现状分析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家长、学生、甚至部分老师都存在着错误的认识,将成绩看得过于重要,弱化了对孩子体育锻炼的关注,表现出对体育健身意识的淡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參与到体育锻炼中去,甚至完全没有主动锻炼的想法,忽略了儿童身体及心理发育的需求,同时由于将升学作为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学校体育课程也呈现边缘化。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于2014年公布的《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公报》来看,当下广大少年儿童在身体外形、生理功能等多个关键指标的情况均不容乐观,尤其是在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以及灵活性和柔韧性等多个体能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家长怕小孩营养不良,给小孩吃过多的食物,导致营养过剩出现的过度肥胖;另一方面是因为电子产品的出现,儿童沉迷于其中,玩耍时间较长,导致视力严重下降。再加之缺乏相应的体育锻炼,于是“小胖墩儿”、“近视眼”的平均年龄也就呈现出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这也正是近年来儿童肥胖率和近视率急剧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体育干预对儿童健康的必要性

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进行一切行为活动的基本前提,身体素质水平的高低是评判一个国家是否拥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的重要指标。据了解,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绝大多数少年儿童因忙于学业而忽视了对身体的锻炼,由此导致了他们的身体素质情况在多项重要体能指标中几乎不达标,如果继续一手抓儿童的学业成绩,而对他们的的身体素质现状视而不见,这必将加快儿童在其学业成绩和身体健康状况二者之间“两极分化”现象的形成,并逐渐淡化他们的体育健身意识。多项研究表明,学校体育作为一种对儿童健康的重要干预措施,儿童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来提高自己全身的各项机能,以及促进全身骨骼肌肉群的生长,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最佳效果,塑造健康的体魄。

儿童时期作为个体心理和生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否顺应时代进步、适应社会发展将直接影响着儿童未来的发展。近年来,广大少年儿童的自主独立、自我动手能力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且在挫折面前也表现出严重的畏难情绪,再加上由于受到心理、生理、外部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这使得他们在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时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据悉,学校体育的有效干预对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培养儿童团队合作意识,训练儿童随机应变的社交能力,从而自发地融入到社会中去,因此利用学校体育来干预不仅能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他们在社会中的自信心和竞争力,而且直接影响到儿童自身的前途命运和未来发展。

三、儿童体质健康促进的干预路径

儿童体质的干预离不开运动,学校体育是儿童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儿童身心发展好奇心、多动的特点,运动干预要体现出趣味化、多样化、专项化的特点,由此对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体育教育课程单一化、重复化,儿童缺乏参与的积极性。这就触发了新生事物与传统的替换与革新。新兴体育项目被不断的尝试融入到学校的体育教学当中。新兴体育项目的多样化丰富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增进儿童参与的热情,更加适合个性化的发展。以新兴体育项目课程群的开发,提出实现对儿童体质健康促进的干预路径。

(一)新兴体育项目干预作用

基于儿童发展的新兴项目是相对于传统的篮球、足球等运动而言的在世界范围内比较流行,国内发展较晚的一些体育项目,例如轮滑、飞盘、定向越野、攀岩、木球、儿童体适能训练、素质拓展等。新兴体育项目本身具有健身性、普及性、趣味性、可塑性等特点。建立新兴体育项目课程群可以更好地适应儿童群体个性及创造性的发挥和追求。强调个性发展,启发式教学,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儿童的运动机能。

(二)新兴体育项目课程开发的制约因素

1.传统观念的束缚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更多的是对体育技能掌握的要求,以竞技水平作为体育运动成绩的高低好坏,“锦标主义”的思想深入,将专业运动员的培养作为关注的重点。认为新兴体育项目的引入没有必要,甚至排斥。

2.教学资源

师资力量缺乏。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专任教师是目前的紧缺人才,大多数的体育教师都是兼任,通过自学等方式学习,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教学指导。

教学场地、器材和经费的缺乏是阻碍新兴体育项目课程开发的客观因素。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课程教学的基础保障,部分新兴体育项目对场地、器材都有着更多的要求,如轮滑、定向越野等。

3.地域特色

新兴体育项目课程活动的开展也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和限制。不同的地域特色决定开展的体育项目也不尽相同。例如:我国北方冬天会结合地域特色开设冰雪活动,而南方夏天则会根据文化特色开展水上运动。限制了地域间的体育课程的融合。

(三)新兴体育课程群开发总体策略与框架

1.教学资源开发

基于儿童发展的体育教育专业新兴项目课程群开发实质是将新兴体育项目深度研发整合、合理配置,构建成适用于儿童发展的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群,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的过程,新兴项目课程群与传统项目课程优势互补,为培养6-12岁儿童体育师资增加理论与实践基础。课程配置要注重增强学生们上课的兴趣,符合體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课程的要求,对场地等硬件设施要求适中,利于开展与推广。开发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教案及编订教学教材,构成整个课程体系的完整教学资源,出相关专著等。

2.平台建设

搭建适于儿童参与的竞赛、训练、活动、实践平台。与学校、行业协会对接组织开展少儿新兴项目竞赛、训练、夏冬令营等,发挥新兴体育项目集体性、全面性、安全性、趣味性、便携性等特点,改变人们对体育项目的传统体育竞赛认识,扩展了参与人群,调动参与积极性。

3.师资培养

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基于儿童发展的体育教育专业新兴项目课程群,为社会提供基于儿童发展的专业体育人才、提高学生对新兴体育项目的认知水平。在师资培养过程中形成完整的师资评价标准及项目培训专业人才的资格认证等。新兴项目形成专业课程,构建课程体系,形成新的体育专业课程群,与已经成熟的传统课程交相辉映、互相填补,行程融合性的发展优势。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是人类不变的目标。儿童作为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健康的体魄是必不可少的,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影响力。所以整合新兴体育项目与传统体育项目构建成适用于儿童发展的体质健康精准干预路径体系。增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对不同体质水平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应用不同的教学项目,教学强度,教学时间,频率和给予不同的建议,以达到精准干预学校儿童体质健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晶.运动干预对武汉市学龄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吴键.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J].中国教师,2011.

[3]王法贵.浅谈新兴体育项目在学校中的开展[J].大江周刊:论坛,2011.

[4]矫志庆.中小学生体质干预“多项群、共干预、同推进”模式研究——以青岛市中小学生体质干预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

[5]刘志红.学校体育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干预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7.

(作者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体质健康儿童
用儿童能理解的方式讲给儿童听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