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松派出所的“改革红利”

2018-09-10 23:15董蕾阳黄洁
派出所工作 2018年6期
关键词:菁菁劲松警情

董蕾阳 黄洁

派出所名称: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劲松派出所。

建所时间:1981年4月。

辖区状况:派出所位于朝阳区东南部,二、三、四环路横贯辖区南北,劲松路、广渠路纵穿辖区东西。辖区面积5.2平方公里,有13个行政社区,实有人口15万余人。辖区具有“六多、两大”特点,即老旧小区多,外来人口多,出租房屋多,中介公司多,餐饮排挡多,摩的游商多;交通流量大,人员流动大。

警力配备:现有民警86人。

荣誉:2014年、2015年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2016年派出所“小网格、大社区”警务建设工作组荣立集体二等功,2017年被朝阳分局评为“优秀党支部”。

调整派出所警力布局,六成警力投入社区,入驻“网格”;

社区民警“三人一组”“三组一队”,各司其职,同时发挥合成作战优势;

“7×24”社区警务室,担当社区服务和警情处置“双料”前沿阵地;

综合指挥室作为“最强大脑”展开警情研判,专业打击,紧盯辖区高发警情……

自2017年起,北京所有基层派出所推行“两队一室”改革,开启了社会治安管控新格局。这些变化让街面的见警率明显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又增强了几分。据统计,2017年,北京社区入室盗窃案件同比下降29%,日均接报的110警情下降明显。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劲松派出所是北京市最早开展“两队一室”改革的单位之一,迄今,这项改革的“红利”让派出所工作收益颇丰。

各出妙招,守好“责任田”

牛东升是劲松派出所的社区民警,也是劲松派出所第三社区警务队的一员。他负责的百环地区,曾是东三环附近有名的“乱点儿”,群租房屡禁不止,流动人口密集,无照商贩阻道,周边居民怨声载道。

刚接手这里时,牛东升也有点儿头疼。巧的是,他刚到不久就赶上了街道开展群租房治理专项行动。在协助街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他很快找准了社区警务工作的重点。

牛东升说:“改革之后,我们每个社区民警的‘责任田都很清晰,各管一个网格,除了所里值班,上班就在社区,这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开展社区工作。”他借着群租房治理专项行动的势头,主动向街道倡议,推动建立了公安、城管、食药、工商等多部门的常态化联合工作机制,共同发力开展辖区环境治理。

与此同时,牛东升又联系物业公司,更换了社区所有楼宇门禁系统,严格人员进出管理,并将原有的社区保安调整为专业保安公司派遣的专职保安员,组建保安巡逻队。这么一来,这个“乱点儿”社区2017年的入室盗窃案件比上一年下降了47.9%。

像牛东升一样,2016年5月从预审部门前置到劲松派出所的李菁菁,一年多的社区民警工作经历也让她收获颇多。

李菁菁负责的网格内大多是劲松地区的老舊小区,其产权单位比较复杂,经常是解决一个问题要沟通好多家物业单位。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李菁菁决定在“整合”上做文章。

“针对管理多头的现状,我想到了两个办法:一是从管理单位本身入手,把物业公司整合起来,让管理单位负起责任;二是发动居民自治。”李菁菁说干就干,很快便把所有相关的物业公司都拉进了一个微信群,定期组织开会,除了沟通情况,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思想工作,让每个公司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果然,几轮培训下来,物业公司的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社区里老旧的消防设施,李菁菁还没提,物业公司就主动进行了更换。另外,李菁菁倡导的“芳邻共治”也成了社区里的品牌活动。每个楼宇都依托党小组对自己的楼实施自治,自主排查安全隐患、化解邻里纠纷,解决不了的再报告给李菁菁进行协调。自从搞起了自治,社区面貌大不一样,李菁菁还省心了不少。

分工协作,提升整体效能

劲松派出所会议室里挂着一张辖区图,图上清晰地将区域范围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标注了负责的团队名称——“第×社区警务队”。“社区警务队”是“两队一室”改革后产生的新称谓,每个警务队分为三组,每组三五名民警,每名民警都划分了其对应管理的网格,要对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组织全面掌握,比改革前社区民警的职责更加复合。队长和副队长则分工负责调配全队资源。

所长李朋昆指着辖区图讲述了改革前后的变化——过去,劲松派出所管辖的5.2平方公里,一共有18名社区民警,而且还要兼顾所内其他工作,社区层面难以进行精细化管理。改革之后,随着几轮的警力前置和派出所运行机制的整体调整,现在所内社区民警已达48名,占到全所警力的60%以上。他补充说,“两队一室”改革对社区警务带来的新变化,社区民警感受最深。自“两队一室”改革以来,社区警务队作为一个考核整体,大家劲儿往一处使,工作拧成一股绳。一旦出现民警轮休或是临时执行其他任务,相邻网格的社区民警自然会补充进来,保证不空岗。社区民警创新的社区管理方法,每个社区警务队都会及时组织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共同提高。过去,民警习惯于请示,听领导指示,而现在,每个民警都能够主动想办法来解决问题,或向队友请教、求助,既提升了社区民警的单兵作战能力,也锻造了团队作战能力。

劲松派出所副所长何达,同时兼任第二社区警务队队长。自从多了这个身份,他一下子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不少。只要不轮上值班,他一定会下社区转转。何达说,他下社区一般不通知民警,都是自己转,一路上观察布置的点位值守有没有到位,安全隐患有没有及时处理,巡逻队员有没有开展巡逻防控……“经常在社区转,每个社区关系我都烂熟于心。现在我还建了微信群,有什么情况第一时间就在群里沟通,方便多了。”

良性运转,110警情降六成

过去派出所赶上案子,都是临时抽人,专业性不强。“两队一室”改革后,刑事类警情交给专业打击队办理。同时,社区警务队前期摸排的线索和综合指挥室对警情的综合研判,这些数据统统提供给打击队,提高了打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据统计,2017年7月之后,派出所的破案率有了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每个社区警务队管界内都会设置一个“7×24”的社区警务室,由社区警务队安排民警轮流值守,接待群众,开展为民服务工作。同时,社区警务室和社区民警都还担当着110警情前置处置的重要功能。派出所接到110接报警后,警情会第一时间流转到综合指挥室,由综合指挥室部署属地的社区民警前往处理,民警先期处置中如果发现需要打击队介入的,则通知综合指挥室,再转由打击队开展后续工作。这样一来,既发挥了社区民警熟悉事发地基础情况的信息优势,也充分调动了打击队开展打击的专业能力,形成了打击合力。

据统计,劲松派出所推行“两队一室”改革以来,日接报110警情从过去每天100多起下降到了每天40多起。依托扎实的基础工作和准确的数据把握,派出所的防范和打击效能明显提升,发案少了,民警工作量减轻了,老百姓的见警率提升了,共赢的局面让劲松派出所的各项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菁菁劲松警情
“猫”忍不住
猫忍不住
ASpy in Shanghai
派出所里的“禁忌”
涉黑涉恶类警情的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何菁菁作品
一声叹息:越南人未富先老
福建省晋江市公安局青阳派出所:扎实推进辖区打防质态提升
驴耳朵王子
阅读理解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