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再现昔日魅力

2018-09-10 00:29白云飞
农家参谋 2018年6期
关键词:古民居古村家族

白云飞

始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孟津县朝阳镇卫坡村(又称魏家坡村)是“中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中国传统村落、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内古民居是目前豫西地区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开发利用价值。

古民居,承载着乡土的历史记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宅因年久失修,濒临坍塌荒弃,被保护开发的只是“冰山一角”。如何撬动社会资源,参与古民居保护开发,是洛阳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文化示范区的一个重要课题。

孟津县朝阳镇卫坡村,一个坐落在北邙岭上,始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古老村落,经历岁月剥蚀,村中古民居曾荒废大半。近年,随着社会资本的引入,在能工巧匠的手中,曾经雕梁画栋的画面正徐徐展开,古村将再现昔日魅力。

历史:堪称清代豫西民居样板

卫坡村历史悠久,清初,卫氏先祖卫天禄由济源迁此置业。

到清嘉庆、道光年间,善于经营的卫氏族人,经数代打拼已家道殷实,成为中州望族。村里老人提起,村里先后出过4位诰命夫人、20多位七品以上官员,曾富甲一方。清末,卫氏家族逐渐衰落下来。村里现存的古建筑,大多建于嘉庆、道光年间卫氏家族兴盛时期,距今已200多年。

村党支部书记卫世龙说,目前,卫坡村现存清代民居建筑16所,沿一条长180米的青石板路南北分布,路南全是七进院,路北则是五进院,分别有宗族祠堂、靠山窟洞、天井窟院、私塾院等,各种木雕、砖雕、石雕等尤为精美。''

“民居组团式布局,庭院侧门互通,厅堂格局气派,建筑庄重古朴,属典型官宦私宅建筑布局结构。”孟津县文物局局长张炜说,古民居保存有大量木雕、砖雕、石雕、匾额、家具等艺术品,堪称清代豫西民居的样板。

“卫坡古民居,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孟津县文物局副局长宁建超介绍说,清顺治年间,卫氏先祖卫天禄由济源迁此置业,由于这里历代子孙都受到教诲,所以卫氏家族成为书香门第,根据家谱记载,多年来,这里出过53位秀才、监生,各种文武官员达28人,4名诰命夫人,家族最兴旺的时候,拥有土地3万余亩,是真正的“土豪”。家族历代修建房屋,形成了大片的规模化的古建筑。

清末,卫氏家族逐渐衰落。村里现存的古建筑,多建于乾隆至道光年间卫氏家族兴盛时期,距今已200多年。

卫坡古民居现存清代古宅16处,沿一条长180米的青石板路南北分布,天井窖院12所,房屋567间,靠山窖28孔,总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建筑精美,院内建筑多为青砖白缝,建筑的装饰更是多种多样,包括石雕、砖雕、木雕、彩绘、壁画等。

现状:修缮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2006年,卫坡古民居被确定为省文物保护单位。由于交通便利,时常有学者、画家和零星的游人到此游赏探访。然而,历经数百年洗礼,古民居虽然面目犹存,却风采不再,令不少人扼腕叹息。

卫世龙说,由于缺乏资金,村里对古民居保护“心有余而力不足”。2011年,洛阳魏紫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村委会达成协议,制订保护性开发方案——以卫坡古民居保护性开发为中心,在全面修复现有古民居的基础上,打造集古民居参观、文化交流展示、民间文物交易、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前景虽然美好,村民却半信半疑。为解除村民后顾之忧,魏紫旅游公司先期建设40栋高规格安置房和景观道路,并承诺景区将优先安置村民就业。2012年8月,古村南侧9所古民居修缮工程在报请文物部门批准后动工开建。修复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确保不破坏文物。

步入修缮一新的祠堂和宅院,古朴幽然,清爽宜人。卫世龙说:“不出两个月,南侧9座宅院修缮将全部完工,村边书画院和休闲水库也正加紧施工。未来,村里还要建设魏紫牡丹园。”古宅庭院门楼前的阴凉处,五六个老人正围着棋局“厮杀”。老人笑着说:“老宅子一天一个样,门窗修缮用的都是好木料,等房子完工,水库蓄上水,栽好树,你再来看看。”

前景:社会资本激发古村活力

“社会资本的引入为村子带来了新机遇,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达到修缮保护文物的目的,而且老百姓的生活也有了保障。”卫世龙说,通过社会融资进行保护性开发,得到了广泛认可。去年,村子被住建部授予“中国传统村落”称号,今年又被评定为“中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

如今,公司和村里正依托文化和生态优势,积极探索古民居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融合的新模式。公司负责人介绍,卫坡村项目预计用5年时间建成。届时,红花绿叶中公寓楼、商业街区、文化景点星罗棋布,集农业观光、田园体验、文博展览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村全新亮相,“田在花中,移步换景”的美好乡村將完美呈现。

“古村落、古民居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如不加强保护,则有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张炜坦言,古村开发只有以保护为前提,才能确保资源永续利用。

张炜建议,古民居开发要把吃、住、行、游、购、娱等各项旅游要素充分整合进来,为旅游发展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提升景区吸引力和生命力。在投资模式上,可在兼顾政府投资、村民自发建设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引入社会资本,用市场的力量“唤醒”古村落的魅力。

猜你喜欢
古民居古村家族
下洲古村 打造“艾商文化”
古村之晨
古村研学感知传统
充分利用古民居开拓旅游资源和发展区域经济的思考
贫困村落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浅论民居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皿字家族
走进植物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古村之友面向全国征集100位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