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识在体育实践课中的渗透策略与基本原则

2018-09-10 00:22段静彧
体育风尚 2018年8期
关键词:实践课心理健康体育

段静彧

摘要:为了促进学校体育课程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积极作用的充分有效发挥,为体育任课教师在体育实践课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有效渗透提供参考,本文就针对心理健康知识在体育实践课中的渗透策略与基本原则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探讨。文章首先从具体分析了明确和细化渗透目标、科学筛选渗透内容、合理选择渗透途径等三点在体育实践课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的策略,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自然贴切原则、科学适度原则、灵活多样原则等三点关于心理健康知识在体育实践课中渗透的基本原则,以期对体育同仁能够有所启发或帮助。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育;实践课

一、心理健康知识在体育实践课中的渗透策略

(一)明确和细化渗透目标

要实现心理健康知识在体育实践课中的有效渗透,其中最为首要和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注意渗透目标的明确和细化。只有明确和细化了心理健康知识在体育实践课中的渗透目标,才能够为任课教师在后续体育实践课教学中具体的渗透行为提供指导。虽然在最新的《体育课程标准》里,已经将心理健康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的目标领域写入了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系中,并明确提出通过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要能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但是,上述目标只是一种整体层面的、总的指导理念。在开展体育实践课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根据上述目标对心理健康知识在体育实践课中的渗透目标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具体化,才能够真正便于在体育实践课中进行实施和检验。

(二)科学筛选渗透内容

渗透内容是心理健康知识在体育实践课中渗透的载体,对渗透内容进行科学筛选是确保心理健康知识在体育实践课中有效渗透的关键。具体来说,要实现渗透内容的科学筛选可根据体育实践课的不同部分选择不同的内容:①在课的开始部分,可着重选择趣味性强,身体接触较多的渗透内容。在课程的开始部分,选择趣味性强的渗透内容,能够很好的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尽快融入到教学训练活动中来,并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在开始部分选择身体接触比较多的渗透内容,则能够通过合理的身体接触迅速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降低学生的防范意识,为后续教学训练活动的开展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做好铺垫。②在课的主体部分,可着重选择有利于协作,且与技能教学训练密切结合的内容。体育实践课的内容主要是以体育技能的教学与训练等活动为主的,这也是体育实践课的主体。只有选择与技能教学训练密切结合的内容,才能够确保心理健康知识与体育技能教学训练之间的融合与统一,从而避免将心理健康知识割裂在体育技能教学与训练之外,确保心理健康知识在体育实践课中的渗透成效。

(三)合理选择渗透途径

在体育实践课中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时,可以选择的渗透途径是非常多的,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从任课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这三个维度出发,总结归纳了关于心理健康在体育实践课中渗透的有效途径:①通过任课教师进行示范渗透。在体育实践课中很多动作技能都需要任课教师去进行讲解和示范,而学生也会有意识的进行观察与模仿。體育实践课的这种特殊性,往往会使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视线之中,再加上,在体育实践课中任课教师和学生长时间的处于同一个活动空间之中,耳濡目染之下,任课教师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就会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为了发挥体育实践课这种特性的积极正面作用,任课教师就要注意有意识的针对学生进行示范渗透。②通过学生进行同伴渗透。学生是体育实践课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构成体育教学训练活动的关键要素。在体育实践课教学中,学生不但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其他学生的影响。而且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互相处于一个相同的学习位置和相同的心理发展阶段,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较于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而言往往还会更为直接和深刻。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积极正面作用,促进心理健康知识在体育实践课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体育任课教师就要注意充分利用同伴教育的作用,在体育实践课教学中通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同伴渗透。例如:任课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心理品质、个性特征和体育学习等各方面均较为优秀的同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小楷模,以发挥同伴教育的积极作用。

二、心理健康知识在体育实践课中的渗透原则

为了确保心理健康知识在体育实践课中的有效渗透,还应注意遵守如下几个基本原则:①是自然贴切原则。虽然说在体育实践课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也可以进行多种不同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但是任课教师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健康知识,在体育实践课的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有效渗透的。实际上,只有自然贴切,与体育实践课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过程密切相关、有机融合的心理健康知识才能够实现在体育实践课中的有效渗透。因此,任课教师在体育实践课中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时,应始终把握自然贴切的基本原则,“顺其自然”的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切忌生硬套用。②是科学适度原则。在体育实践课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时,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体育实践课的“辅目标”,一定要适时适度。例如:在体育实践课中用于集中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解和传授的时间不宜过长,通常只用3-5分钟即可,要做到锦上添花,而切忌喧宾夺主,让整堂体育实践课变成了心理健康教育课。

参考文献:

[1]董奇,陶沙主编.动作与心理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林思宇.体育教师角色的期待——心理健康教育者[J].鸡西大学学报,2011,02.

猜你喜欢
实践课心理健康体育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专园艺专业实践课创新教学的思考
论《商英国标》下地方二本院校的差异性商务英语教学
我们的“体育梦”
Android软件开发实践课设置探讨
妇产科护理实践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