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仁者

2018-09-10 07:22单霁翔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8年5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故宫博物院公共服务

摘 要 2020年,紫禁城将迎来建成600周年。为实现“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的宏伟目标,我们对古建筑群进行整体维修保护,同时通过“平安故宫”工程消灭大量的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故宫博物院将改善观众服务,扩大开放区域,展示珍贵收藏,并打造自身的文创品牌,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关键词 故宫博物院 公共服务 文化创意

0 引言

2020年對于故宫来说极具象征意义和实质意义。1420年永乐皇帝建成紫禁城,到2020年紫禁城整整600岁。目前,国务院批准故宫博物院实施两项重大工程:一是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从2002年到2020年,计划用18年的时间,完成故宫古建筑群的修缮,使文物建筑健康长寿;二是“平安故宫”工程,从2013年到2020年,消除故宫博物院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保持故宫健康稳定的状态。我们希望在迈向世界一流博物馆的进程中,能够再续故宫博物院90年的辉煌与梦想。

1 古建与珍藏

人们为什么要到故宫博物院来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来看古建筑群。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如图1所示,紫禁城南北长961 m,东西宽753 m,四面围有高10 m的城墙,城外有宽52 m的护城河,真可谓有金城汤池之固。设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国家举行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的地方。东六宫的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的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

古都北京有一条清晰的传统中轴线,从永定门到钟楼共7.8 km,气势磅礴、虚实结合。在这条中轴线上最壮观的建筑,莫过于紫禁城的庞大建筑群。经过详细统计,故宫博物院所管理的古代建筑数量共计9 371间,其中紫禁城内8 728间,紫禁城外端门、大高玄殿、御史衙门等处643间。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其周围设置了14 km2的缓冲区,不能建设影响故宫历史环境的建设项目,以保证文化景观的完整与和谐。壮美的建筑、严谨的形制、绚丽的彩绘,都表明紫禁城是中国官式古建筑的最高典范,其中还有很多生动的空间、精美的装饰、独特的色彩、真实的信息、典雅的园林,都使它充满了历史积淀。同时,紫禁城与景山、北海等一起构成城市天际线,形成整体和谐的景观环境。

二是来看文物藏品。自2004年开始,故宫同仁用了整整7年的时间,对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进行了系统、细致的清查整理。文物清查是一项科学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每一件文物藏品都要定名、编目,并与以前的账、卡进行核对。由此故宫人得出了文物藏品的准确数量,从100万件左右精确到了1 807 558件(套),真正做到实物和档案的一一对应。这是故宫博物院自建院以来,在藏品数量上获得的第一个最全面、最准确的数字。

我国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又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文物。全国4 150座博物馆保管着401万件珍贵文物,而其中有168万件在故宫博物院,约占全国博物馆所收藏珍贵文物的41.89%。如果说,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几乎都是金字塔形的藏品结构,即塔尖是珍贵文物,塔身是量大面广的一般文物,底层是待研究、待定级的资料,那么故宫博物院则是一个例外。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结构是倒金字塔形,即93.2%的藏品是珍贵文物,仅有6.4%的藏品是一般文物,资料只占0.4%,可以说几乎件件都是“镇馆之宝”。

由图2可知,目前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分为25种类别:绘画、法书*、碑帖、铜器、金银器、漆器、珐琅器、玉石器、雕塑、陶瓷、织绣、雕刻工艺、其他工艺、文具、生活用具、钟表仪器、珍宝、宗教文物、武备仪仗、帝后玺册、铭刻、外国文物、其他文物、古籍文献、古建藏品。比如绘画有53 131件,包括《五牛图》《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法书有75 580件,包括《平复帖》《中秋帖》《伯远帖》等;碑帖有29 707件,包括《宋拓瘗鹤铭两种》《宋拓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元拓诅楚文》等。这三类纸质文物加在一起为158 418件,是世界博物馆领域无与伦比的收藏。

故宫博物院是收藏铜器最多的博物馆,共有159 734件,其中最具研究价值的是1 670件带先秦铭文的青铜器。另有11 649件金银器、18 907件漆器、6 617件珐琅器,这些都是传世的艺术品。故宫博物院还收藏了31 795件玉石器,例如出土于东北的红山文化玉器、出土于浙江的良渚文化玉器、出土于安徽的凌家滩文化玉器等,通过这些藏品可串联起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同时故宫博物院也是收藏陶瓷最多的博物馆,共有375 434件,绝大部分是生产于景德镇的官窑瓷器。

此外,故宫博物院还有180 754件织绣,涉及服饰、材料、陈设用品、书画四类。13 594件其他工艺品中比较复杂的是盆景,它们体量大,且器型不规整,无法装入囊匣。这些盆景的枝干、花瓣多是用玉石制作的,叶片则为染色象牙,因此无论保管、搬运,还是陈列,都要格外小心。故宫博物院有85 641件文具,“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样样齐全。又如历代帝后生活中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可谓无奇不有。其中有很多儿童的玩具,还有不少当时的食品,如普洱茶、中药等。故宫博物院共收藏了6 200件明清家具,其材质包括黄花梨、紫檀等,极为珍贵。

在我国,博物馆收藏的外国文物很少,但故宫博物院是个例外。近500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使臣纳贡,积累了上万件的外国文物。世界上收藏18世纪西洋钟表数量最多、品质最好的地方就是故宫博物院,共有2 837件钟表仪器。

故宫博物院收藏宗教文物达48 627件,分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萨满教四类。其中90%以上是藏传佛教文物,如佛造像、祭法器、唐卡等。太和殿前盛典、庆典使用的武备仪仗、中和韶乐等共32 628件,极大地显示了最高统治者的威严与皇权的高不可逾。另有帝后玺册5 070件。

有文字的文物往往比没有文字的文物更加珍贵,因此故宫博物院所藏33 283件铭刻的价值和意义十分重大。其分为铭文和镌刻,如出土于安阳殷墟的23 000片甲骨,以及称得上“国之重宝”的十面石鼓:吾车刻石、汧殹刻石、田车刻石、銮车刻石、霝雨刻石、作原刻石、而师刻石、马荐刻石、吾水刻石、吴人刻石。故宫博物院还藏有602 148件古籍文献,以流传有绪的清代宫中旧藏为主要特色。其渊源可上溯至宋元,风格鲜明。其中,尽善尽美的武英殿刻本、明清内府精抄本,品种繁多的历代佳刻、地方史志及民族文字古籍等,均为善本旧籍之属;而异彩纷呈的帝后服饰图样、皇家建筑图样、旧藏照片、昇平署戏本和陈设档案,以及佛释经籍、皇帝御笔和名臣写经等,统为特藏之属。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这不仅取决于我们的藏品数量和观众规模,还在于我们的文化影响力。公布藏品总目是故宫博物院向社会作出的一项郑重承诺,这既有利于公众的研究利用需要,也有利于接受各界的监督以昭公信。今天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数量还在每年增加,我们仍然在不断地征集、汇聚文物。如果是因为种种原因从清宫流失出去的文物,希望持有人能够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考虑拿出来给我们。

2 改善观众服务

紫禁城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明清兩代24位皇帝在这里居住,发生了无数影响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1925年10月10日,紫禁城的内廷即皇帝居住的乾清门以内区域,正式对公众开放。从那天起,昔日的紫禁城就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故宫博物院。据老员工回忆,当天下午在观众离去后,他们从地上捡起了整整一大筐被踩掉的鞋,这说明故宫博物院从建院第一天起就格外引人注目。进入21世纪,故宫博物院的观众人数仍然在不断增长。2002年,故宫博物院的年观众人数突破700万,仅仅过了10年,到2012年,故宫博物院的年观众人数便突破1 500万,成为今天世界上唯一一座每年接待观众超过千万的博物馆。2012年10月2日是故宫博物院历史上观众人数最多的一天,达到18.2万人。理性地说,这种发展趋势应当加以限制,才能保证古建筑的安全、文物藏品的安全、观众的安全,进而保障观众获得良好的参观感受。所以,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对观众的限流分流,让观众数量平稳下来,保持在一个合理可控的规模。

面对巨大的观众量,确保文化遗产的安全、确保每个观众的人身安全和参观体验是故宫博物院的责任所在。在一年中,淡季与旺季的差距非常明显,在观众人数曲线图上呈现出“双针一峰”,即“五一”“十一”两根针和暑期一座峰。

过去,观众在旺季参观故宫非常辛苦,在极端高峰时段甚至要排一个多小时的队才能购到票,之后再历经安检、验票和存包。对观众来说,这样的博物馆之行就不会感到亲切。此外,端门—午门区域过于商业化,而摊贩售卖的商品又与故宫文化没有多少关系,环境秩序也很不好。所以,我们对这个区域进行了彻底整治,使整个广场恢复典雅、清洁、庄重的氛围,同时为观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博物馆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故宫博物院已经十余年没有调高门票价格,同时从2015年起,在淡季逐步设立针对医务人员、志愿者、现役军人和公安民警、教师和大专院校学生、公共交通司乘人员、环卫工人等的主题免费日,让这些为社会辛勤服务的群体也能成为博物馆的受益者。

故宫博物院不仅要让文物有“尊严”,而且要让观众同样有“尊严”,这样才能让观众面带笑容、心平气和、体力充沛地参观。在这方面的努力获得了可喜的成效:(1)改善售票和安检环境。我们增加了售票窗口,30个售票窗口一字排开,大大缩短了观众的排队时间,在3~5 min内就可以买到门票。同时,引进社会化安检机制和新的安检设施。验票、安检均前移到午门外,并增加通道数量,解决了空间狭小和疏散不力的问题。(2)设置与环境相协调的座椅。在端门广场上设置了200把座椅,每把座椅可容纳3位观众休息;围绕端门广场上的56棵树木,每棵树木安装了一圈树凳,每组树凳可容纳12位观众休息。在全院开放区域现有座椅1 330把,与红墙绿瓦融为一体,可容纳近4 000位观众休息。(3)扩建洗手间。端门广场内公共洗手间严重不足,我们通过增加女性洗手间的数量和面积,来缓解女性观众如厕难的困扰。(4)更新故宫商店。我们还对院内的故宫商店进行统一规划、重新布局,提升文化产品的展示效果。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中间的门洞原本是贵宾通道,观众只能走两边门洞。而安检机又设在门洞里面,占据了半个门洞的空间,对观众疏散造成很大的影响。改造之后,安检前移,三个门洞被全部打开,使得人流更为通畅。即使在暑期和黄金周,观众从买票到进入只需15 min就可以完成。

长期以来,到访故宫博物院的外国贵宾可以乘车驶入午门,直至太和门前的金水桥。然而现在观众人数倍增,这样既影响了观众安全,也会破坏博物馆的文化氛围。因此,我们已经下令禁止任何机动车辆在院内开放区域通行,包括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在内都必须遵守这一规定,下车步行进入故宫博物院。

另外,我们还要为观众营造良好的参观环境。以往,故宫博物院的标识牌不够规范,指示内容也不够全面,很多信息观众接收不到。对此,我们对全院460多个标识牌进行整治,统一设计为与古建筑环境相协调的样式。又如,过去每处古建筑的屋顶上或多或少都有些杂草,很难彻底清理,对此故宫博物院提高标准,要求古建筑上不能有一根草。这个要求虽然有些“极端”,偌大的紫禁城不可能没有一片垃圾,也不可能没有一根杂草,但标准就明确要求每个角落都必须干净整洁。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实施,我们发现,整体环境干净整洁之后,观众反而更加自觉,不再随意丢弃垃圾,环境质量大大提升。正是在这种看似严苛,甚至不可能实现的标准要求下,我们才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上述难题。这些都与故宫人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有关。

3 扩大开放区域

2002—2012年是故宫博物院发展最好、做事最多的10年。我们于2002年启动了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每年都有新的区域修缮完成,并陆续对观众开放。另外,经过不断商谈劝说,十余家外单位都搬离了,腾退的古建筑得以回归。

古建筑的整体维修保护既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信息,不改变文物原状,还要进行传统工艺和技术的传承,所以要格外小心、格外细致。目前修缮工作进入了建筑非常密集的东西路区域。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宁寿宫花园,即乾隆花园。宁寿宫花园长160 m、宽48 m,共分为四进院落,第三、四进院落从来没有开放过,这里亭台楼阁众多,假山林立。我们计划在3年内完成整个花园的修缮。在这一过程中,每道工序都要详细记录,并公开出版修缮报告,每项工艺都要用原材料、原技术进行修复,从墙上摘下的牌匾、楹联、贴落等都要准确定位,修缮之后一丝不差地物归原处。最后一进院落的倦勤斋已经修缮竣工,但修缮过程却是极具挑战。屋内有一幅通景画,画着开满花的紫藤架。这幅通景画所用的背纸是一种用桑树皮制作的手工桑皮纸,为了找到类似的纸,专家多次到各地寻访,经过上百次的试验才研发成功。虽然今天人们看不到通景画背后的工作成果,但是其修复技艺被很好地保留下来,可以让后人了解和传承。这就是修缮工作秉持的原则,即“为未来而保护今天”。

除了要对文物建筑进行大规模的修缮之外,还要进行日常的保养,并不断改善参观环境。以御花园为例,目前整体环境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1)彩色石子路受损。御花园中遍布精美的彩色石子路,然而由于几十年的踩踏,这些石子路已经损坏严重。(2)大面积的土地裸露。由于长期踩踏,御花园中一些地面长不出草,刮风时卷起尘土,对观众参观和文物保护都很不利。(3)参观路径狭窄。为了保护古树名木,在御花园中设置了很多栏杆,使得道路受到挤占,观众密集的时候人流就难以快速疏散。(4)缺少可供观众休息的设施。如果想要在这里休息片刻,恐怕只能勉强坐在栏杆上、台阶上。另因御花园中食品商店的座位也很有限,观众只能边走边吃,既不安全,也不雅观。(5)古典园林景观受到严重干扰,参观效果和文化氛围大打折扣。御花园中的水池常被误认为是许愿池,我们采取了很多办法也没能彻底改变这个状况。(6)古建筑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堆秀山是用太湖石摞起来的,需要不断修缮、加固,才能保证安全。

针对这些问题,故宫博物院开展了细致的御花园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行动。通过拆除不规则的护栏,减少现代园林景观,恢复古典园林景观;对石雕、盆景、假山石等室外文物,或采用绿植进行软隔离,或以石栏杆作围挡,提升文化景观效果,更好地保护文物;对石子路两旁裸露的土地铺设防护透水板,有效增加观众的活动空间,且避免了尘土飞扬;对园内树坑铺垫防腐板,使树木得到更好的生长空间;有效减少对彩色石子路面的磨损,使彩色石子路修复工程得以有序进行;增加各类坐凳,让观众更有尊严地休息;撤除园内所有售卖食品的商铺,将观众服务区移至园外;恢复堆秀山前的水法景观,增添御花园的文化魅力;利用绿植进行有效隔离,保持澄瑞亭下水池的清洁。总之,通过一系列“组合拳”,使御花园回归古典园林之美,为观众提供赏心悦目的参观场所。

从建院之始,故宫博物院就有自己的陈列展览特色,即从皇宫建筑和文物藏品出发,确定了宫廷原状与历代艺术的陈列体系。通过不断改进与发展,故宫博物院形成了以原状陈列、常设专馆和专题展览为主体的展览格局。几十年来,这一展览体系已经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和熟悉。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内每年有各种展览40个左右,展出的文物藏品数量近万件。目前,故宫博物院还在不断开辟新的展厅,同时逐步对原有展览进行改陈和环境提升,通过增加重量级文物的展出等举措,将传统展陈与数字效果相结合,带给观众更加震撼、完整、丰富、精彩的参观体验。另外,我们也尽量缩小博物馆与观众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力争达到历史性与时代性、思想性与观赏性、科学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趣味性、知识性与通俗性的有效结合。

隨着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古建筑修缮完成,使得展览空间不断增加。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不断扩大开放面积,合理优化参观路线,满足观众不同的参观需求。具体来说有以下五个方面:

(1)慈宁宫、慈宁宫花园和寿康宫所在的西部区域首次整体开放。慈宁宫区域作为雕塑馆进行展览布置和陈设,展出410件雕塑文物,年代从战国跨越到清朝,其中不少均为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寿康宫区域设置为原状陈列展室及“庆隆尊养:崇庆皇太后专题展”,还原曾居住于此的乾隆皇帝生母的宫廷生活。整个西部区域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更多观众的到来,让大家充分领略这里别具一格的建筑特色和文化氛围。

(2)故宫东华门保护修缮工程已经竣工。东华门作为故宫博物院的古建馆,专门展示壮美的古代建筑群和精美的古建筑文物藏品,观众还可以登上东华门城楼观赏故宫的全貌。我们还开放了东南一段城墙,使观众能够从午门—雁翅楼展厅出发,沿着城墙向东参观,经过东南角楼到达东华门城楼。以往人们只能远眺紫禁城精美绝伦的角楼,如今则可以近距离观赏这一经典文物建筑,还可以进入内部仔细参观,并观看数字影视作品《角楼》,了解角楼的细部结构和建筑过程。

(3)整体改造完成后的东西雁翅楼展厅与午门展厅组成了故宫博物院面积最大、功能最全、规格最高的现代化展区,以2 800 m2的大型展览空间适应多门类文物大规模展示的需求。这是世界上最为独特的博物馆展厅,居高临下,气宇轩昂。古代建筑的外观完全保持原貌,内部则既具有宫殿建筑氛围,又拥有现代展览设施。

(4)端门是观众参观故宫博物院的第一站,也是故宫博物院给观众递上的第一张名片。故宫博物院用现代技术记录、保护、研究古建筑和文物藏品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将在这里向社会公众进行展示。端门数字馆是在传统建筑中建设的全新数字形式展厅,与实体形式的展厅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它立足“数字建筑”“数字文物”,充分突出信息时代的技术优势,把院藏中较为脆弱难以展出的文物,或实物展览中难以表达的内容以数字形式呈现给观众,以新媒体互动手段扩大传统文化的传播,同时又保障了文物的安全,更可以激发观众的兴趣。第一期数字大展的主题为“故宫是座博物馆”,包括“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紫禁集萃·故宫藏珍”“紫禁城·天子的宫殿”三大区域,从历史、馆藏、建筑三个方面向观众简明扼要地介绍“故宫是什么”“故宫有什么”“来故宫看什么”。

(5)位于故宫西华门内、武英殿西侧的宝蕴楼也已修缮完成,并举办“故宫博物院早期院史展(1925—1949)”,另辟部分区域作为文化研究与学术交流之用。宝蕴楼为两层西洋式建筑,建成于1915年,是民国时期在原清朝咸安宫旧址之上建造的一座专门用于文物保管收藏的大型库房,其建造历史及建筑风格在整个故宫古建筑群中具有独特而鲜明的特征。在这里,每位观众都能了解到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的风雨历程,以及历代故宫人对故宫精神的坚守与传承。

4 加强文物保护

4.1 潜在的安全隐患

故宫博物院经过深入调查文物建筑保护状况、文物库房藏品保存环境、文物安防技防设备、文物保护科技设施、开放路线观众接待条件、员工工作生活区域以及端门广场、大高玄殿等周边环境,发现在文物建筑、文物藏品和观众接待等各个环节,均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有的方面问题还相当严重,需要及时加以解决。2012年,故宫博物院凝聚全体员工的智慧,形成“平安故宫”工程方案,以彻底解决故宫博物院存在的安全问题。“平安故宫”工程方案提出后,很快就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关注。2013年,《“平安故宫”工程总体方案》正式上报国务院,并于同年获得批准。刘延东副总理强调,要把“平安故宫”工程作为重大文化建设工程,全面提升故宫博物院的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播和服务观众能力,实现故宫博物院的高水平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广大民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新的贡献。

“平安故宫”工程的保护对象为170 000 m2木结构宫殿古建筑群的安全、180万余件文物藏品的安全以及每年约1 500万中外观众的安全。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七项: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设、地下文物库房改造、基础设施改造、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故宫安全防范新系统建设、院藏文物防震、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

通过“平安故宫”工程的实施,将有效解决七大安全隐患:

(1)火灾隐患。对于故宫古建筑群来说,这是最需要排除的隐患,因为木结构的古代建筑最怕火。事实上,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最惨痛的一次教训就是1987年由雷击导致的景阳宫火灾。故宫博物院高压消防系统覆盖不全面,一些古建筑周围未设消防栓。同时,防雷避雷设施有所欠缺,古建筑因雷击引发火灾的情况时有发生。另外,临时建设的彩钢房也是一大隐患。

(2)盗窃隐患。故宫博物院安保设备建于20世纪90年代,与近年来全国各地新建的现代化博物馆相比,安防技防系统老化,设施相对落后。

(3)震灾隐患。北京地处燕山地震带与华北平原中部地震带的交汇处,历史上多次发生强震,因此必须具备防震意识。故宫博物院对文物库房中的文物藏品和原状陈列的文物展品,虽然采取了一些简易的防震手段,但是很不系统、很不规范,缺少必要的减隔震措施。

(4)藏品自然损坏隐患。由于地库空间的局限,故宫博物院180余万件藏品中将近半数只能利用古建筑作为库房,而古建筑内不能通电源,因此没有空调设施,夏季潮濕、冬季干燥,对文物保管极为不利。故宫博物院的展览均在古建筑内,除少数几处可以实现相对有限的温湿度控制外,基本处于自然状态。这些展品面临寒、暑、光、尘等自然条件的威胁,无法达到文物保护的基本要求。

(5)文物库房隐患。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内涵丰富,不少都对保管环境有特殊要求。但是,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库房使用年代久远,布局分散,与近年来一些新建的大型博物馆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很多原状库房由于年久失修,室内古代建筑装饰和陈设保护状况不佳,缺少通风、防尘、恒温条件。故宫博物院在20世纪后期建设了第一、二期地下文物库房,经过20~30年的运营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存在局部的地下水渗漏;二是由于当时条件制约,二期地下文物库房采用的是水冷式空调系统,在地下文物库房上方储备了50 t水作为冷却水源,其冷却管、蒸发器现已锈蚀;三是空调系统没有分片调温功能,整个地下文物库房只能设定一个温度、一个湿度,无法根据每间库房所保管文物的类别单独进行调节。

(6)基础设施隐患。故宫博物院基础设施大部分建于20世纪中期,老化、腐蚀严重,存在“跑冒滴漏”现象。随着工作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故宫博物院内地上、地下的基础设施管线类别不断增加。同时,不断增加的空调设备和机动车也致使安全隐患不断增多。

(7)观众安全隐患。故宫博物院每年接待观众约1 500万人次,构成了全世界数量最庞大、结构最复杂的观众群,由此造成的人身伤害等突发事件风险陡增。虽然故宫博物院没有发生过观众踩踏事件,但是隐患客观存在。观众在紫禁城内的参观过程中,要经过高低错落的复杂地形,万一发生一些不文明的推搡行为,老人、孩子等相对弱势群体将面临严重威胁。

4.2 解决方案

“平安故宫”工程经批准以来,故宫博物院建立了“平安故宫”工程领导协调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专家咨询机构,并相继召开专家咨询会、媒体汇报会等推动项目加快落实。在工程进展方面,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设项目建议书已经由文化部上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目前正处于深化设计阶段。历史上,紫禁城每次发展都在西北方向,如圆明园、颐和园等,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的选址也继承以往传统,落户海淀区。2020年,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成之后,就能解决院藏大量大型珍贵文物如家具、地毯、巨幅绘画、卤簿仪仗等,因场地局限而长期无法得到科学保护和有效展示的问题,同时也能把传统文物修复的技艺,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给公众。另地下文物库房改造已完成概念方案设计和项目建议书的报批,一期、二期地库结构安全性检测和空调系统性能及安全性检测评估,以及改造需求汇总、设计招标及现场踏勘工作。基础设施维修改造一期(试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上报文化部,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评审。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在已有项目的基础上又启动了新的项目。故宫安全防范新系统——安防和消防报警系统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视频监控系统无缝加密工程已完成约75%。东华门、箭亭、宁寿宫花园(符望阁区)、大高玄殿等五项防雷工程通过了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检测并完成竣工验收。院藏文物防震项目正在进行第二期文物防震评估工作。与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展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项目,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修复工作室正式启动,西河沿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用房工程加速推进……目前,故宫博物院正按照刘延东副总理“统筹推进,确保质量,务求实效,在文物、古建筑保护与修复上取得突破,使之成为文物保护项目的典范,把‘平安故宫这一千秋工程办好,为中国梦增光彩”的指示,为达成“平安故宫”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为提升故宫博物院的防火安全级别,其中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拆除彩钢房之类的临时建筑。此前,为了缓解办公用房、接待用房、科研用房、文物库房、食堂等房屋使用的紧张情况,故宫博物院先后修建了59栋彩钢房,共计3 600 m2。这些建筑分布在故宫古建筑群内,既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又影响整体的景观环境,因此必须及时将这些聚苯材质的彩钢房拆除。我们希望用5年的努力让紫禁城里只有古建筑,而没有任何影响古建筑氛围的现代建筑。

在正式实行全面禁烟后,故宫博物院全体员工、在院合作单位和个人首先进行自我约束,无论室内和室外,不分开放区与工作区,一律禁止吸烟,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严格处罚,并通报全院。对驻院单位也提前进行了告知和提醒,要求配合故宫博物院的禁烟工作。此措施实行效果良好,所有故宫人以身作则,也为后续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要想在故宫博物院里捡到烟头已经十分困难。可以说,科学的规章制度、严格的执行力度和全体员工的通力支持,使得故宫博物院克服阻力,顺利推行各项措施,令参观氛围和景观环境大大改善。

5 彰显文化影响力

开放区域不断扩大,观众服务水平也要随之提升,信息传递要更加及时、有效,让公众第一时间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各项服务信息和工作进展。故宫博物院拥有世界上语种最丰富的讲解器,共收录40多个国家、民族的语言及方言。同时故宫博物院的网站也在不断改进,提高英文版网站的质量、推出活泼有趣的青少年版网站、举办网上专题展览等举措,使得网站的功能更加强大,内容更加丰富,每天点击率都在100万人次以上。

不断推出的App应用,也是“数字故宫”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故宫博物院已自主研发并上线了9款App——“每日故宫”“故宫社区”“故宫展览”“紫禁城祥瑞”“清代皇帝服饰”“故宫陶瓷馆”“皇帝的一天”“韩熙载夜宴图”“胤禛美人图”、11款游戏——“太和殿的脊兽”“宫门关”“曲水流觞”“明帝王图”“九九消寒图”“皇子的课表”“金嵌宝‘金瓯永固杯”“胭脂红、蓝地轧道珐琅彩折枝花纹合欢瓶”“乾隆帝田黄三联玺”“五彩加金鹭莲纹尊”“檀香木‘皇帝之宝”,每一个都取得了很高的下载量和好评度,树立了“故宫出品,必属精品”的良好形象。

故宫博物院还不断开发具有故宫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希望能让更多的观众“把故宫文化带回家”。既有大型、厚重的,也有小型、精巧的。比如,朝珠耳机(见图3)。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抓住细节,从“朝珠”入手,紧跟时尚,选择“耳机”这一电子产品,不再照原样复制文物造型,而是将其与现代生活用品相结合。针对“耳机使用完后,必须摘下保管”的特点,我们将耳机与朝珠融为一体,更方便携带与使用,同时又成为一种装饰品。

故宮博物院是文化研究机构,共有350名高级职称的故宫学者。2013年,故宫研究院成立,由张忠培先生担任名誉院长,郑欣淼先生担任院长。故宫研究院以创建“学术故宫”为宗旨,吸纳故宫院内学术人才,汇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搭建开放式高端学术平台。下设书画研究所、陶瓷研究所、古建筑研究所、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文博法治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古文献研究所、宫廷戏曲研究所、明清宫廷制作技艺研究所、宫廷园艺研究所、中国画法研究所、中外文化交流研究所、故宫学研究所、明清宫廷历史档案研究所、中国书法研究所和研究室等。我们创新管理模式,以“科研课题项目制”为基点,引领学术发展,制定科研规划,考评学术成果,实现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学术出版和对外交流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发展成为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项目学术基地。

故宫博物院于2013年成立了故宫学院,面向自身、面向行业、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项目与教育活动,为博物馆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践行博物馆公众教育和社会服务的使命。故宫学院的业务主要分为四个板块:故宫博物院院内员工培训、国内博物馆界及相关业界培训、公众教育和国际培训,涉及宫廷历史文化、文物鉴定、文物修复与保护、古建筑保护、博物馆实务等领域,兼顾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未来故宫学院将立足于服务故宫博物院,健全员工培训体系,探索适应博物馆人员特点的培训模式与机制,培养员工的新思想和新技能,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同时激励员工将培训的效果反映在博物馆的各项实际工作之中。以此为基础,凭借故宫博物院的自身优势,故宫学院还将逐步辐射到国内外博物馆及相关业界,逐步成为文博行业重要的人才培训基地,树立特色的品牌和过硬的信誉,同时也以教学相长的方式培养一支故宫博物院的中青年专家队伍。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青少年教育上,深入到中小学的课堂,同时也把小朋友们请进来。“朝珠DIY”“巧刻乾隆印,玩转橡皮章”“宫廷里的遂心‘如意”“‘八旗娃娃放肆萌布艺人偶DIY”“佳果呈祥”“数九消寒”“一窗一世界——故宫里的窗”“最好的‘皇金”等活动场场爆满,每次孩子和家长都开心而来,满载而归。

故宫文化的传播仅靠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故宫博物院注重强强联合,寻求多元合作伙伴,不断引入各国博物馆的优秀展览,亦将自己丰富多彩的展览推向世界各地。其中,尤以北京奥运塔故宫精品文物馆、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等院外展览颇受瞩目。我们也与国内外知名博物馆、相关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涉及文物陈列展览、藏品科技保护、文化产品研发、文博人才培养、传统文化教育和数字技术应用等多个层面。

6 结语

今天,故宫博物院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号召,“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尊重传统、考虑民生、展望未来,我们的“中国梦”就是经过努力,在2年之后,紫禁城的600岁生日之际,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和“平安故宫”工程双双竣工,实现“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的宏伟目标。

活動名称:“八旗娃娃放肆萌”布艺人偶DIY(见图4)。

活动对象:8~12岁。

知识模块:八旗制度的内容;八旗制度的起源、发展与方位规则;京师八旗的驻防方位与编制。

活动内容:北京,是中国现代化的首都,也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古城。如今的北京地图上,很多地名都与往昔历史相联系。清朝,是以北京为国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八旗士兵的金戈铁马为清朝帝王打江山、赢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八旗制度是清代初期创建的一种按旗管理、兵农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分为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和镶蓝旗。那么,八旗制度从何而来,又经过了怎样的发展?作为维护清朝稳定的主要军事力量,八旗队伍在京城如何驻防,编制情况又是怎样的?另外,我们还提供了布艺人偶DIY材料包,让大家都可以亲自动手制作,激发创意思维,表达独特个性。

(2018-06-23收稿,2018-10-15修回)

作者简介:单霁翔(1954—),男,博士,高级建筑师,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E-mail: gugong@dpm.org.cn。

Abstract In 2020, the Forbidden City will usher in 600th anniversar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ompletely handing over the Forbidden City to the next 600 years", we will carry out overall maintenance of the magnificent ancient buildings, while eliminating the hidden dangers of the museum through the "safe the Palace Museum" project. On this basis, the Palace Museum will improve visitors service, open more areas, exhibit more collections and create its own cultural brand to let cultural relics talk.

Keywords the Palace Museum, public service, cultural creation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故宫博物院公共服务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上)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