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道岔的养护维修关键技术分析

2018-09-10 19:12杨飞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6期
关键词:维修技术

杨飞

【摘 要】提速道岔是铁路常见配件之一,它能够满足列车的提速要求。作为一种消耗型配件,为了始终保证其道岔基础的稳定性与列车运行安全性和高效率,必须对其道岔框架刚度稳定性及整体进行定期养护,通过查照岔枕位置间隔与误差并将其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明确相关维修技术内容。文章探讨了提速道岔的日常养护及相关问题维修技术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提速道岔;日常养护;维修技术;框架刚度;整道作业

【中图分类号】U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6-0098-02

由于针对铁路提速道岔的日常检查非常频繁,因此要求提速道岔养护维修能够提出相关的日常检查制度与养护标准,结合这两点再深入思考具体的养护维修关键技术内容。

1 提速道岔的检查制度与养护标准

1.1 检查制度

提速道岔属于消耗型配件,所以针对它所设置的检查制度应该做到日常展开,并设置日常巡查制度。日常巡查制度要求每日至少检查一次提速道岔,它的主要检查项目包括对轨距、水平及水平三角坑、提速道岔高低、轨向、导曲线反超高等,要做好作业验收、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3项日常巡查工作内容。在日常巡查工作中,主要要检查提速道岔的尖轨尖端与基本轨,看心轨尖端与翼轨的密贴情况,包括上滑床板与耳板之间的最小距离等。另外还要对各部分螺栓状态进行检查,看钢轨件是否出现伤损等。举个例子,在查照间隔维修过程中,要看其间隔是否小于1 391 mm,而其护背距离是否大于1 348 mm等,如果满足要求则表示正常,如果不满足则必须进行针对临时补修管理值的精确计算,然后给出相应的临时补修措施。

除日常巡检外,还有月度检查,月度检查必须由工长亲自参与,保证每个月检查两次。主要的检查项目包括轨距及轨距导曲线支距的各部分尺寸,也包括提速道岔的其他分支设备状态等。

在日常巡查和月度检查的基础之上还要进行针对提速道岔的状态评定,它要求工长与技术人员共同参加,每年实施评定一次,检查项目包括以下3项:第一,对提速道岔中各个钢轨件的磨损情况进行检查;第二,对道岔其他零部件的伤损情况进行检查;第三,对道岔其他零部件的伤损情况进行检查。

1.2 养护标准

对提速道岔的铺设一般都会采用现场线外预铺设方法,即要求整组拨入。不过这种铺设方法会影响到道岔岔枕下部基础位置,使其发生变化,这也是提速道岔道床下沉速度加速的原因之一。其初期的表现即为轨面不平顺,必须在早期就加以整治,否则容易产生提速道岔的记忆性不平顺,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对钢轨甚至对列车的零部件都会带来磨损效应。基于上述内容,必须针对提速道岔做好整道作业,基本流程如下:拔道→起道→捣固→细拨细改→回填石碴→整正零部件→加强锁定。

第一,在整道作业中,应该将道岔大方向提前拨好位置,保证道岔处于正确位置后再与前后线路衔接,形成顺直状态,避免出现任何甩弯或折角问题。

第二,要对道岔进行全面起道和捣固,促进道床的稳定性。一般来说起道量应该控制在40~50 mm,然后对提速道岔的固定性车辙叉的辙叉心位置与未焊接接头位置预留位置,并做到捣固均匀,消灭暗坑吊板,保证提速道岔的基础部分足够均匀、坚实。

第三,要结合起道的实际情况实施全面捣固,明确抬道量的较大部位,强化捣固,对钢轨接头、钢岔枕、辙叉心、导曲线等位置进行调整,保证两股钢轨位置始终处于水平、高低一致的稳定状态。

第四,要对小方向或轨距变化率较大的部位进行调整,可采用细拨细改的方式来矫正钢轨硬弯部位,将它们的方向调整到标准状态,同时调整轨距块。

第五,要回填道床,保持道床最后处于丰满状态,例如其碴肩宽度应该在40 cm以上,碴肩堆到轨枕枕面高度应该保持10 cm以上。

第六,整正联结零件,确保每一扣件齐全,完全能够配套使用,避免出现任何配件损坏情况,且安装位置正确没有偏斜。另外要加强提速道岔前后100 m轨道段的锁定效果,避免道岔出现爬行和钢轨横向移动问题。维修人员要标记所有的提速道岔及轨道段调整尺寸,清晰记录检查养护流程,以备后续检查维护工作使用。

2 提速道岔的框架养护与维修

对提速道岔的框架养护与维护重点在于控制,一方面要控制提速道岔框架的刚度,另一方面要控制它的鋪设技术过程。

2.1 对提速道岔框架刚度的控制

在提速道岔上部存在水平、轨向、高低等项目,它们所形成框架的几何尺寸直接反映了提速道岔基础的稳定性,这其中对几何尺寸的把握最为关键。几何尺寸与提速道岔框架的结构强度息息相关,只有结构强度符合标准才能满足列车的行车使用要求。所以,在月度维护工作中,应该结合提速道岔的轨距、支距、查照间隔及岔枕等部位的偏差控制来确保它的框架刚度。

2.2 对提速道岔铺设的控制

目前提速铁路工程越来越多,因此对提速道岔的设计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尽量减少其铺设中所存在的缺陷病害问题。一般情况下,提速道岔可采用新型的铺设结构形式,结合道岔的轨距、支距、查照间隔与岔枕位置来提出满足误差管理值的相关标准,在道岔铺设过程中做好横纵两向的有效移动,同时保证它们在移动过程中受力均匀,避免提速道岔框架错动现象的发生。在铺设安装过程中,通过单侧施力配合扭动保证道岔处于方正状态,令其接头恢复到预铺时的标准状态,然后再考虑连接合龙问题。

2.3 对提速道岔框架的维修技术

在对提速道岔框架进行维修时应该注意它的框架结构状态,特别要注意在安装过程中所引起的支距、引距几何尺寸变化。所以在对提速道岔框架进行维修养护过程中,必须做到复紧螺栓作业,实现对一次轨距、支距的有效整治,合理调整几何尺寸趋于最终稳定并记录下这些变化。在提速道岔被逐渐调整稳定后,它的几何尺寸误差也会相应减小。

3 提速道岔零部件的养护与维修

提速道岔涉及众多类型的零部件,例如钢轨、接头、连接零件、岔枕等,针对它们的养护维修十分重要,需要逐一进行分析,下文简单介绍其中两种零部件的养护与维修技术要点。

3.1 钢轨的养护与维修技术要点

钢轨是提速道岔的重要零部件,也是主要被磨损部分,不同的位置其磨损程度也会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都会出现辙叉心轨、尖轨及翼轨工作飞边的缺陷问题。这些部位会受到来自列车车轮的较大压应力,所以飞边情况在所难免。基本的养护维修控制原则就是在钢轨飞边尺寸达到1 mm时利用角向磨光机对钢轨进行打磨,每次发现钢轨出现飞边迹象时都要重复此打磨操作,一般情况下经过两次打磨后钢轨状态会趋于稳定,基本不会再出现磨损飞边状况。

通常情况下,上文所描述的钢轨飞边情况包括3种形式:第一是辙叉心的轨端位置出现飞边,它的轨顶面圆弧与样板不符合,形状或位置、尺寸容易出现飞边变化;第二是钢轨的直线尖轨轨顶部位出现飞边;第三是导曲线钢轨出现飞边。这3种飞边实际上都能通过打磨、倒棱方法克服,实现对钢轨的有效保养和状态优化。

3.2 岔枕的养护与维修技术要点

对岔枕的养护与维修技术是关键,因为它是提速道岔铺设与电务项目安装的重要转换杆件,也是钢轨与铁垫片的衔接段。对于岔枕的养护必须到位,主要做法是将钢岔枕与相邻岔枕都联结起来,这样可有效增加钢岔枕的串动阻力。然后实施钢岔枕爬行串动操作,可有效提高轨道框架的基础强度与稳定性,对整个轨道段与提速道岔都有好处。

4 结语

对提速道岔的养护与维修技术应用要做到全面有效,在深入了解提速道岔工作原理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之上深入研究养护及维修技术措施,严格遵照执行标准提高维护水平,保证列车能够正常提速并安全平稳运行。

参 考 文 献

[1]陈丹阳.提速道岔铺设与养护维修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2.

[2]臧津汉.提速道岔养护维修方法探讨[J].房地产导刊:中,2014(6):306.

[3]刘艳.道岔、曲线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办法[J].大陆桥视野,2017(20):81-82.

[责任编辑:钟声贤]

猜你喜欢
维修技术
刍议FANUC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技术
浅谈煤矿综采机械维修技术要点
变电运行故障处理维护技术解析
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的维修技术分析
浅议职业学校汽修的教学
汽车维修技术及其发展探究
电力继电保护的故障及维修技术要点解析
现代汽车维修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