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旅游资源研究概述(2000—2018)

2018-09-10 02:03崔莉
度假旅游 2018年4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概述

崔莉

摘要:旅游资源是满足旅游期望的客观存在,对旅客产生极强的吸引力,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对旅游资源概念的界定,随着社会发展水平逐年增高变得尤为迫切。而特色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概念在旅游业中的延伸和引用,学界和业界已有学者提出特色旅游资源这一概念,通过对现有特色旅游资源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可进一步加深对特色旅游资源的思考和讨论,以期推动我国旅游业在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旅游资源;特色旅游资源;概述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4-0006-03

1旅游资源概念研究

目前,已有眾多国内学者及相关机构从旅游资源吸引力和现代旅游业两方面对旅游资源概念做了积极的探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概念和定义。例如有学者认为旅游是社会文化、生活和历史经验的所有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以“游”为主,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1],本质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超出生存需要的高级消费形式,它以审美为突出特征,是文化最好的载体。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2],肩负着旅游业的发展,是开发、利用、规划和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条件[3]。

国内学者的观点侧重从需求和供给两种角度,对旅游资源概念进行概述。由于视角不同,学者对旅游资源方面的术语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有的从需求的视角来理解,认为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其基本功能为吸引旅游者来访的事物;还有的从供给的角度出发,认为旅游资源是旅游经营或旅游业能够借以开展经营的要素,其基本功能是为旅游经营者或旅游业带来经济利益。

旅游理论最早形成于国外,国外将游客接待设施、优良的服务甚至是舒适快捷的交通条件包括在旅游资源里面,旅游吸引物必须在每年预先确定的特定时间向公众开放,而不需要事先的预定,并且能够吸引本地居民、旅游者或一日游客。并且,旅游吸引物必须是独立的,有独立的管理,并直接从旅游者那里得到收入[4]。国外学者或相关机构更倾向于从人(旅游者)的角度,旅游者的行为对象(旅游业的客体),特别强调客体对旅游者的吸引力。Tourist Attractions是指旅游地吸引旅游者的所有因素的总和。

2特色旅游资源相关研究

不同于目前最广泛的二分法,每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都是以特色旅游资源被认识与得到开发为前提的。

1)生态特色旅游资源研究。生态旅游是人类希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事物[5]。李东通过建立宁夏中卫市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对中卫市的旅游资源进行功能分区,认为中卫市的核心旅游产品是沙坡头旅游区,中宁县枸杞观光园特色旅游资源,海原县特色旅游资源则是海原大地震遗迹[6]。李长秋等人将自然旅游资源划分为地质地貌景观、水文景观、气象气候景观、生物景观等,将人文旅游资源分为历史古迹、宗教文化、节庆活动、主体公园和饮食购物[7]。陈华明等以武汉姚家山旅游景区的绿色生态资源和红色革命文化为依托,探寻出一条红色文化旅游区与绿色生态游览区相结合的时尚“红加绿”特色旅游发展之路,指出黄陂旅游发展既要结合绿色生态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也要以史为鉴,利用底蕴深厚的红色人文资源,在“红加绿”特色旅游发展之路上有所作为,指出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生活在本地的农民提升幸福指数,增进农民民生福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8]。

2)水体旅游资源评价研究。水体旅游是指直接用于欣赏消遣等旅游活动的自然水体,任何风景名胜都离不开水,被称为是风景的血脉[9]。旅游资源评价会学关于情感的游资源开发工作的重要基础,评价的准确性关系到旅游资源开发的成败,结果表明本研究更适用于休闲度假型旅游资源的评价[10]。黄静波认为郴州市水体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独具特色,并提出了合理规划,加强保护策略,打造精品水景旅游区等开发策略[11]。丁蕾等通过对南京市三处典型水体旅游地的实证研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亟待改进的地方提出了政策建议[12]。徐先海以池州市水体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指出池州市水体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资源丰富,区位良好和政府积极扶持等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存在着开发不力、投资少、人才缺乏和周边景区竞争压力大等不利因素,提出可以通过整合资源、打造品牌产品,加大资金投入,引进人才等措施来逐步将池州市建设成一个适宜旅游休闲度假的目的地[13]。王世金等对中国冰川的区位交通、资源环境、开发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未来中国冰川特色旅游资源将较大区域主要集中于乌鲁木齐、昌吉等地区[14]。唐承财等以内蒙古凉游城作为研究起点,提出并设计凉城地区水利旅游、温泉旅游、文化旅游和森林旅游等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15]。张利华分析了江苏省水体旅游资源的特征,基于综合评价的结构,提出了江苏省水体旅游资源开发的现实价值[16]。王莉等以浙江乌镇为研究切入点,指出乌镇由于开发历史较短,乌镇旅游开发还存在着旅游产品单一、缺乏亮点和特色、社区参与不够、旅游设施难以满足旅游快速发展的需要等现实问题,对水乡古镇旅游开发战略进行了初步探讨[17]。

3)休闲旅游资源研究。休闲旅游是大众旅游消费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指游客拥有更多闲暇时间、自由经济收入,以休闲为主要目的的前提。张红梅以银川市沙坡头旅游目的地为依托,对休闲旅游、体验营销的概念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概述,针对沙坡头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在开发原则及体验营销策略的基础上,对沙坡头5A景区打造生态旅游提出修改意见[18]。熊金银以西昌市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结果为依据,得出该区乡村旅游资源属于优良级,具有规模大、数量多、质量好与级别高的特点,特别适合开展乡村旅游[19]。毛凤玲以银川市为研究基础,指出银川市高级别的休闲旅游地不多,要将重点转到发挥资源潜力,突出产品特征,塑造乡村旅游品牌,提升乡村旅游品位上来,农业旅游资源评价十分复杂,影响评价的因素多,采取正确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得出科学的评价结果十分重要[20]。梅虎等通过分析得出,阳朔乡村、恭城和金车农家乐分别属于世界级、省级和市级的农业旅游资源[21]。刘爽等认为嫩江乡村农业产品丰富多样,适宜开展现代观光农业和休闲度假特色旅游[22]。

4)文化特色旅游资源研究。在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化的时代,各种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得到更深层次的开发,而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一种内涵性更高的新资源,对它的开发必须以文化为核心和灵魂,同时,要密切关注文化和文化旅游之间的关系[23]。吴宪霞等通过暑期在项王故里的实地调研,对景区的独特优势、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分析与整理,指出作为“拔山举鼎的英雄”项羽的出生地-项王故里,应当突出当地文化特色,深度挖掘西楚文化底蕴,以文化为魂,针对项王故里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提出若干建议[24]。施羽在对全球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论述基础上,提出了民俗旅游行业发展的几条建议[25]。喻彩霞等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重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26]。于春雨等针对肃慎族系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肃慎族系旅游文化开发与其他地域、类型的旅游资源相结合,设计肃慎主题旅游线路,加快旅游商品开发速度,丰富旅游商品种类,实施旅游地形象与市场营销策略,丰富肃慎族系文化物质载体,重点建设各类主题公园,培养与引进肃慎族系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组建开发团队[27]。陈家晃等以康巴藏区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以神山圣湖和寺院寺庙的观光型旅游资源、以藏传佛教仪式和节日庆典的参与型旅游资源和保健型旅游资源及购物型旅游资源,指出藏传佛教是一种脆弱的“活体文化”,建议应对康巴藏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采取保护性开发,让康巴藏区文化精华得到保护和传承[28]。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关于特色旅游资源的研究,对于因不同资源的对比分析和资源对旅游产生的影响尚需深入研究。大多只是对特色资源概念进行初步分析,还需对资源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为旅游资源能更好地为旅游业发展发挥更好作用提供事实依据和理论支撑。

3 结语

综上研究涉及了各个层面和角度,包括旅游资源的概念、内涵、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对旅游资源的保护等多元化研究,笔者结合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展望:首先,与特色旅游资源相关的研究理论还不成熟,理论体系有待优化完善。应完善理论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其次,目前研究内容大多建立在实地案例的基础上,文章针对性很强,研究方法多以定性描述为主,应多采用问卷调查、参与式体验、样带研究法等相关研究方法,寻找出更加客观可行的研究方法。同时由于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需要各界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讨论。

参考文献:

[1] 洪帅.旅游学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58.

[2] 罗艳,李荣彪.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综述[J].凯里学院学报,2015(2):88-92.

[3] 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牟红,杨梅,刘聪.景区规划与经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73.

[5] 马乃喜.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问题[J].西北大学学报,1996(2):171-176.

[6] 李东.宁夏中衛市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2007(4):397-400.

[7] 李长秋.旅游学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95-98.

[8] 陈华明,彭澎.武汉市黄陂区“红加绿”特色旅游发展之路探析—以姚家山旅游景区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7(27):378-379.

[9] 骆高远.旅游资源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50.

[10] 杨书龙、吴小根.休闲度假视角下南京市水体旅游资源评价[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4(3):99-103.

[11] 黄静波.郴州市水体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研究[J].经济地理,2005(5):745-748.

[12] 丁蕾,吴小根、王腊春、章锦河.水体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J].地理研究,2015(3):578-586.

[13] 徐先海.池州市水体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7(20):99-100.

[14] 王世金,赵井东.中国冰川旅游发展潜力评价及其空间开发策略[J].地理研究,2011(8):1528-1542.

[15] 唐承财、钟林生、杨存栋.内蒙古凉城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模式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9):195-200.

[16] 张利华.江苏省水体旅游资源的优势特征与开发价值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25):15523-15552.

[17] 王莉,陆林,童世荣.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开发战略初探-浙江乌镇实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6):529-534.

[18] 张红梅.沙坡头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及其体验营销策略初探[J].甘肃农业,2011(4):12-14.

[19] 熊金银.西昌市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8):16080-16082.

[20] 毛凤玲.大银川旅游区乡村休闲旅游地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1):142-146.

[21] 梅虎,朱金福,汪侠.农业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2):142-144.

[22] 刘爽,孙余丹.嫩江农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研究[J].北方园艺,2010(22):212-214.

[23] 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79.

[24] 吴宪霞,秦小丽,胡长深.以西楚文化优势打造特色旅游景区—以项王故里旅游资源开发为例[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1):44-48.

[25] 施羽.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研究[J].经济发展研究,2017(4):213.

[26] 喻彩霞,张河清,陈宁英.中国红色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论坛,2008(2):272-276.

[27] 于春雨,韩雄飞,杨桦,等.鸡西肃慎族系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18(1):83-87.

[28] 陈家晃,付挺刚.康巴藏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及其保护性开发刍议[J].红河学院学报,2018(1):38-42.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概述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探索
中国石材行业发展概述
简析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经济型苏州古城旅游产品策划初探
TSW2500型500KW短波发射机双功率模块简述
辽宁锦州旅游资源评价及旅游品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