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玉米新品种惠农单1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2018-09-10 02:18汪义福丁丽徐航王华
种子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

汪义福 丁丽 徐航 王华

摘 要:惠农单15是毕节市七星关区惠农玉米育种科学研究所采用自交系SC122作母本、HN1001作父本选育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在2015-2016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单产814.95 kg/667 m2,比对照贵单8号711.95 kg/667 m2增产103 kg/667 m2,增产率14.6%;生育期127 d,株高 295 cm,穗位高138 cm,穗长20 cm,穗行数15.9行;籽粒黄白色、马齿型,千粒重421 g。容重753 g/L,粗蛋白10.23%,粗脂肪4.49%,粗淀粉73.67%,赖氨酸0.31%。该品种具有抗大斑、小斑、灰斑病等优点,2017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玉2017007),适宜在贵阳、安顺、毕节、黔西南、六盘水范围内推广应用。

关键词:杂交玉米;惠农单15;选育过程;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6-0108-02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为提高玉米产量,选育适宜在贵州生态区种植的杂交玉米新品种,毕节市七星关区惠农玉米育种科学研究所采用自育亲本与外引系为材料,组配选育出了产量高、适应性好、抗性强的玉米杂交新品种惠农单15,对促进贵州玉米稳产增产具有重要意义[1~4]。

1 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及特性

母本SC122株型披散,株高176 cm,穗位高68 cm,雄穗分枝有9个左右,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约33 cm,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24 cm,雄花护颖有紫色条纹,颖片紫色,花药红色;雌穗花丝红色。果穗柱型,穗行数14行;籽粒白色、马齿型,穗轴呈白色。

父本HN1001株型披散,根系发达、红色,株高247 cm,穗位高117 cm;雄穗一次分枝9个,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42 cm,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1 cm;雄花护颖紫色,颖片紫色,花药紫色,雄穗花丝粉红色。果穗柱型,穗行数14行;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呈白色。

1.2 杂交种选育

2011年冬在海南用SC122作母本、HN1001作父本组配杂交出杂交组合,经2012年和2013年在毕节市七星关区品比试验表现突出。2014年提供参加贵州省联合鉴定,产量居第6位。2015年进入贵州省区域试验,在2016年续试和生产试验。表现高产、稳产,于2017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定名惠农单15,审定编号:黔审玉2017007。

2 丰产性及抗性表现

2.1 丰产性

2.1.1 区域试验

2015年参加贵州省区域试验B组平均产量775.6 kg/667 m2,同比增产16.6%,产量居第一,增产极显著;2016年省区域试验B组续试平均产量854.3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2.6%,产量居第一位,增产极为显著。两年平均产量815 kg/667 m2,同比增产14.47%,15个点次13增2减,增产点达86.7%。

2.1.2 生产试验

2016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52.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7.73%,产量居第一位。6个试点5增1减,增产点达83.3%(表1)。

2.2 抗性

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抗病虫性鉴定结果(表2)可知:惠农单15大斑病、小斑病和灰斑病病级均为3级,抗性均为R;丝黑穗病病株率为6.8%,抗性为MR;纹枯病病指57.7,抗性为MR;穗腐病病级5.4,抗性为MR;茎腐病病株率25.0%,抗性为MR。表明在自然条件下,惠农单15抗逆性较强。

3 品种及亲本特征、特性

3.1 惠农单15特征、特性

惠农单15全生育期127 d,比对照贵单8号长2 d,幼苗长势强、叶鞘呈浅紫色、叶缘紫色。其株型平展,株高约 295 cm,穗位高约138 cm。雄穗一次分枝13个,最低位侧枝以上主轴长约44 cm,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约25 cm,颖片紫色,花药紫色;雌穗花丝红色。果穗柱型,其穗长20 cm,穗行数15.9行,籽粒黄白色、马齿型,穗轴白色,百粒约重42.1 g。

3.2 转基因检测

经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依据农业部1861号公告-3-2012、农业部1782号公告-3-2012、农业部953号公告-6-2007、农业部1782号公告-6-2012对惠农单15进行检验,得出结论:该样品未检出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Bt、Bar/pat转基因成分,所检测项目的结果为阴性,即不含转基因成分。

3.3 DNA指纹鉴定

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参照标准NY/T1432-2014《玉米品种鉴定技术规程-SSR标记法》的规定,对惠农单15进行DNA的提取—20对基本核心SSR引物的PCR多态性扩增—凝胶电泳检测—谱带分析—统计分析—SSR检测。从标准公布的20对基本核心SSR引物中随机选取了10对引物,分别为bnlg439w1、bnlg1940k7、umc2105k3、phi072k4、bnlg2305k4、bnlg161k8、umc1545y2、bnlg240k1、phi065k9、umc1432y6,做了一致性检测,惠农单15的10个引物位点的平均一致性比率(R)为0.98,级别2级,属一致性较好组合。

其真实性:本次参试的组合中,参试材料的SSR-DNA指纹互不相同,与前几年其他批次贵州省参加区试的玉米材料比较,除相同名称材料外,送检的26个参试材料也与它们不相同,至少在3对引物上有着差异,差异位点数>3。

4 适宜种植区域和栽培技术要点

4.1 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宜春播,采用营养坨进行育苗移栽,单株定植,种植密度约3 000株/667 m2。播种之前要犁耙好土地,让土壤疏松、平整。施足底肥,每667 m2施用农家肥1 000 kg和玉米专用复合肥30 kg。5叶时对其进行第1次中耕,结合施尿素15 kg/667 m2。大喇叭口时对其进行第2次中耕、培土,施尿素25 kg/667 m2。要注意防治丝黑穗病,苗期防治地老虎,在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成熟后应及时收获、脱粒、晾干贮藏。

4.2 适宜种植区域

杂交玉米新品种惠农单15适宜在贵阳市、安顺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毕节市海拔1 600 m以下的地区中上等土壤种植。

4.3 制种技术要点

4.3.1 亲本生产

由育种者提供原原种,在隔离安全的地块生产出原种,用原种再进行繁殖,在其苗期、抽雄期、收获期严格去杂、去劣,以确保亲本纯度。

4.3.2 杂交种子生产

选择隔离条件好、土壤肥沃的土地作为制种基地,先播父本5 d后再播母本,父母本种植行比按照1∶6的比例,在苗期、抽雄期、收获期严格去杂、去劣,严格母本去雄,实行摸苞带叶拔雄。种子收购时实行果穗验质、现场脱粒以及精選包装。

参考文献:

[ 1 ] 丁丽,王华.惠农1号玉米和选育[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09):9-10.

[ 2 ] 丁丽,王华.杂交玉米新品种惠农单2号的选育[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12):20-22.

[ 3 ] 潘敏娜,郑常祥,郑中阳.杂交玉米品种黔单23号的选育[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08):11-13.

[ 4 ] 高翔,陈泽辉,高捷,等.优质丰产稳产型玉米新品种黔单19号的选育及配套技术[J].西南农业学报,2004(05):674-676.

(收稿日期:2018-05-15)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兰山区义堂镇简易大棚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