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第一”的洪都人(之五)

2018-09-10 04:36王贤辉
产权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洪都教练机第一

王贤辉

十八

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反馈的信息表明,不少国家急需优秀的基础教练机,因此,国际教练机市场非常看好。

教练机,对每个国家空军而言都至关重要,因为没有高性能的教练机,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战斗机飞行员。当时中国仍使用的是初教机,部队的飞行训练严重滞后,难以适应空战要求。

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当时正值国家未给新的研制型号,军品任务陡降。同时,公司原有的初教-六飞机,也急需用新型号高级教练机替代,但在设备严重老化而又无力进行技术改造的情况下,要想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你不抢先机,别人就去占领了。为此,公司决定,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自筹资金八千万元,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研发潜力。

1986年,公司决定,走国际合作道路,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运用公司的实力和经验,自己设计制造、联合开发具有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出口型喷气式K8基础高级教练机。

走国际合作开发的战略确定了,接下来就是选择合作伙伴,选谁呢?三条标准:一是合作伙伴的经济实力较强,具有合作承担高技术产品开发能力;二是合作伙伴必须企业信誉好,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资信度;三是合作伙伴必须有真诚和强烈的合作愿望。公司经过充分调研和对比论证,最后选定了巴基斯坦的航空综合公司。

南昌飞机制造公司派团前往巴基斯坦进行洽谈。

刚到巴基斯坦,对方就通知第二天召开国防部听证会。

还没有从旅途劳顿中恢复过来,石屏就连夜开始了紧张的工作。灯光从傍晚一直亮到第二天凌晨五点,石屏依然毫无倦意。他知道,这份报告关系着洪都人的前途和命运,答辩成功了就意味着协议成功了一大半。迎着异国的黎明,石屏对报告又进行着仔细的推敲。

听证会开了整整一天。巴方对答辩报告十分赞赏,认为方案新颖独特,性能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当场就拍板,确定合作研制。一个星期就签订了投资与我方合作研制新一代教练机的协议,至此揭开了教练机立项研制的序幕。中巴两国交界于喀拉昆仑山脉,飞机于是取名“K8喀拉昆仑之鹰”。

当年8月,K8飞机研制,经国家批准立项。

1987年5月,中巴双方又签订了K8飞机的战术技术要求,提出要保证K8飞机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6月1日为工程零点,3年飞机要上天。

十九

K8飞机的高质量是保证飞机开发成功的关键所在。为此,公司选派掌握高技术又经验丰富的飞机设计专家石屏任K8飞机总设计师,并抽调数百名老、中、青设计人员,承担飞机的设计任务。

石屏,1934年出生在江西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三岁时,父亲去世,靠哥哥姐妹们省吃俭用供他上学。当时正值国难当头,日本鬼子的飞机在他的家乡狂轰烂炸,美丽的鄱阳湖,千疮百孔、伤痕累累,由此在他幼小的心灵,埋下“航空报国”的种子。

新中国诞生,石屏看到了曙光。

1953年,高中毕业后,他毅然报考南京航空学院,又是三哥变卖家产资助他才读完学业,毕业后来到国营三二零厂。

20世纪70年代,石屏就开始对国外教练机进行研究。欧美国家的教练机资料大部分是英文,这对他这个学俄语的人来说,首先就必须过好语言关。已近不惑之年的他,只得从英文的阅读和翻译学起。经过数年潜心研究,他把各国教练机的性能、特点和使用状况,摸得一清二楚。

K8飞机研制过程,一波三折,1982年—1986年,石屏担任教练机方案论证组组长,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新一代教练机始终停留在方案论证阶段,無法获得国家立项。最艰难的时候,新一代教练机研发线上只剩下3个人。但是,石屏没有放弃,围绕发动机选型,他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他带领大家,探讨设计思路,制订设计方案,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摸出了一条自主开发、自己设计飞机的新路子,为开发新一代高级教练机,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在研制经费有限、时间紧、没有原准机、没有国际合作技术开发的先例,技术性能要求高、风险大的情况下,凭借自己渊博的学识、不倦的钻研精神、丰富的工作经验、过人的组织能力,寻找到一条利用外资、合作研制的新途径。

从总体方案开始,在设计、试验、试制、试飞的全过程中,都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挑战,甚至失败的风险,有的试验,国内从未做过,有的设计突破常规,如气动布局设计方案,就引起一位老专家的质疑,他承担着巨大压力没退缩,重新审查方案的可靠性,反复对方案进行比较、论证,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苦战和无数次实验,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实现了无数次创新,其中六项技术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十多项技术创新为国内首创。

为了让K8飞机早日上天,他每天早出晚归,生活简朴,经常在办公室,泡上一杯青茶,啃几个馒头就对付一餐。他从方案论证开始,几年没有完整休过一个节假日。他患急性肺炎住进医院,刚止住血,退点烧,医生就找不着他了,只好打电话找领导要人。沉浸在工作中的石屏,满脑子都是飞机,有一次还闹了个笑话,下雨天出门,走到半路,感觉一只脚冰凉,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脚穿着球鞋,另一只脚却穿着布鞋。

1991年,他儿子结婚,妻子出差在外,儿子希望父亲出面,在单位要一辆车去接新娘,可父亲却训斥他一顿:“这怎么行,公家的车,怎么能给你私用!”有一次,妻子患胆结石住进医院,手术第二天,他在医院就坐不住了,妻子看他坐立不安的样子就说:“你就放心去上班,K8飞机是大事,我这里有医生,不用担心我。”他虽然满脸歉意,但还是去上班了。几年后,妻子匆匆走了,他怎么也无法接受现实,内疚总是缠绕在他的心头,成为终身遗憾。他经常凝视着妻子的遗像,久久不能平静,但他没有被哀痛击倒,妻子在世时对他事业的牵挂、支持,使得他更加忘我地工作。

K8飞机开发研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确保研制工作的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公司成立了由总经理、总工程师等主要领导组成的型号研制指挥部,采取强化调度、集中生产指挥、运用网络计划和矩阵管理等现代管理方法组织管理,并充分发挥总会计师的财务监督作用,以保证投资效益最佳。设计、工艺、计划、生产、劳资、财务、供应、机动等主要职能部门,都深入生产现场,紧密配合,解决问题。K8飞机研制全过程,始终都处于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有措施的有序状态。

K8飞机是高技术产品,洪都人为此奋发图强,克服技术、设备等种种困难,攻克数十项技术难关,没有大型计算机,就用50多台微机和一台高速小型计算机以及自己开发的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制造;为了达到设计要求,冷加工技术部门在产品设计阶段,就深入到设计部门,摸清了技术关键,先后攻克了座舱盖、座舱口框、整体油箱壁板、襟翼滑机加工、复合材料垂尾装配等七大技术难关;冶金系统组成领导、技术人员、工人参加的三结合攻关组,突破了LC9材料的前轮毂锻造裂纹、蒙皮化铣等技术关键;为了缩短设计周期,设计人员不分昼夜,加班加点;一线工人,为了使飞机早日上天,更是废寝忘食,甚至把被子搬到车间。在完成任务的全过程中,广大员工,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在完成研制任务的关键时期,九个月内企业人均奖金只有70元,但大家均无怨言。

K8飞机,就是依靠这样一支无私奉献、英勇善战、训练有素、技术高超的洪都人组成的职工队伍,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实干出来的。

1990年11月21日,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刚刚下线的K8飞机,带着洪都人的梦想,以矫健轻盈的身影,腾空而起,直上蓝天。当K8飞机平稳着陆,试飞现场响起了一片欢呼,人们拥抱着,庆贺着。面对欢乐的人群,目光始终跟随着K8飞机的石屏百感交集,心情久久难以平静。首飞成功了,经过多少艰辛与努力,多少荆棘与坎坷,终于等到了这一时刻。

1992年12月,K8飞机通过了设计技术鉴定。

二十

K8飞机设计定型后,曾参加巴黎、新加坡、珠海等八次国内外航展表演,均获得好评,提高了知名度。如1992年的首次新加坡国际航展,因精彩表演,引起国内外极大关注,被誉为“东南亚上空的鹰”;在第43届巴黎国际航展上,其特技表演,受到普遍称赞,被列入“十大明星”。

K8飞机还先后到缅甸、孟加拉、泰国、沙特等国作飞行表演,1997年,远涉重洋,又在埃及、津巴布韦、坦桑尼亚等七国作飞行表演。

1997年,空军司令员刘顺尧在南昌飞机制造公司视察时,观看了K8飞机的飞行表演,给予了很高评价。

1998年,时任空军副参谋长的马晓天视察中航工业洪都集团时,亲自试飞了K8飞机,走下舷梯后对其赞不绝口。

1999年,K8飞机与西方教练机争夺埃及市场,经同场展技,K8飞机竞标成功。

1999年12月27日,80架K8E飞机合作生产合同在埃及首都开罗正式签署。

合同约定,由中方提供飞机散件和原材料,提供技术培训和专家支持,帮助埃及建立K8E型飞机科研生产线并提供售后服务,合同总额超过3亿美元。这是中国航空工业,一次出口飞机数量最多、金额最大的项目。

K8E飞机合同的签署,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已从出口航空产品发展到出口整条飞机生产线的飞跃,开创了中国对外输出飞机设计制造技术的历史先河。

2000年,珠海航展,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对K8飞机,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希望能尽快飞上K8飞机。

K8飞机,自首飞成功以来,已发展成中国基础教练机系列,并已批量进入国际市场,出口海外300多架,占领全球同类教练机市场70%的份额。同时,已成功装备了中国空军飞行学院、中国空军、海军,促成了我国飞行员训练体制的转型升级。

K8飞机研制,实现了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的预期目标。

K8飞机,是一种高新技术最集中的航空新产品,它采用了国内外许多高新技术成果。例如:该机的动力装置,是采用美国盖莱特(CARRETT)公司的涡扇发动机,油耗低,推力大;救生系统采用的是英国马丁·贝克公司的零高度、零速度弹射座椅,能安全进行穿舱弹射;电子装置,采用的是先进的电子综合显示系统,前后舱各配一套显示器,并与环控系统、发动机和进气道相匹配;旋转天平试验是与意大利合作,利用外国条件试验的;垂直尾翼,选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减轻了飞机重量;有先进的座舱空调系统和良好的座舱视界,极大地改善了座舱环境;选用了诺克斯蜂窝结构的方向舵;采用舱式装配,开敞性好,可大大缩短发动机拆装的维修时间;配装了五个外挂点,有一定的对空对地攻击能力;机体寿命的设计目标值达八千小时,是当时经过延寿的军用飞机的五倍。这些高新技术的采用,大大地提高了飞机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K8飛机,以1987年6月1日为研制周期零点,一年内完成总体设计、风洞选型、成件协调、打样设计,1989年1月完成图纸设计,1990年3月完成第一架飞机部装、10月完成总装、11月试飞成功,试制总周期41个月,开创了我国同类飞机试制周期最短的记录,1992年12月,通过设计技术鉴定。

K8飞机是由中航工业洪都集团、中航技公司和巴基斯坦航空综合公司两国三方共同投资、共担风险、联合开发的,整机的研制费用总投资额约为2400万美元,其中巴方出资600万美元,余下的由中航工业洪都集团和中航技公司平摊。从中航工业洪都集团来看,投资额约占总投资额的40%左右。因此,从资金利用效果来看,K8飞机投资之少、效果之佳,是我国航空史上少见的。

K8飞机的研制成功,得到了国防科工委、中航工业集团总公司领导和巴基斯坦官方的高度评价,被誉为“K8道路”,南昌飞机制造公司被美国《航空周刊》评为对世界航空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企业。

2001年,K8飞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继K8飞机之后,又研制了一种新型高级教练机,型号为L15(代号“猎鹰”)飞机,是中航工业洪都集团研制的新一代双发超音速高级教练机,于2006年3月13日首飞成功。

L15飞机,具有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特征,设计采用了大边条翼气动布局、高度翼身融合体结构、先进数字飞控电传系统和基于开放式数据总路线技术的综合航电系统,操纵敏捷,大迎角机动性强,能充分满足第三代战斗机飞行员的战斗入门训练和战术基础改装训练,机体设计寿命达1万小时,具有很高的训练效费比。

L15飞机,在批量装备部队的同时,已走出国门,出口远销赞比亚等非洲国家国际市场,并得到赞比亚总统和军方的高度赞扬。

2009年,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K8飞机由我国首批女歼击机飞行员驾驶,米秒不差地飞越天安门上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石屏,20岁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飞机总设计师,由于为中国航空工业建设作出突出贡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第四届航空航天月桂奖终身奉献奖、航空工业有突出贡献专家、航空金奖、航空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江西省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江西省劳动模范、南昌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和奖励。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6年5月10日,石屏不幸病逝。习近平和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花圈吊唁。

洪都人,半个多世纪来,为国家研制生产了多种型号五千多架飞机,中航工业洪都集团,是我国教练机、强击机、轻型通用机、海防导弹的研发生产基地。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第一个航空工业城就要在南昌建成了。航空工业城里有世界一流的标准厂房、最现代化的机场跑道,将成为中国大飞机国产C919的第二试飞基地。

第一代洪都人,在中国航空工业第一次创业中,为实现中国的世界航空工业大国梦想,艰苦奉献了半个多世纪。第二代洪都人前赴后继,必将在中国航空工业第二次创业中,为中国的世界航空工业强国梦而继续奋斗!(续完)

猜你喜欢
洪都教练机第一
翱翔全球的K8教练机
李克强考察航空工业洪都
以色列计划对M—346教练机进行升级
我喜欢“第一”这个词
律师王工创造的“第一”
眷看洪都
转型升级 砥砺“洪都心”
打造中航工业学习样板
“第一”投行追赶上市末班车
M-290“雷多哥”多用途教练机